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元霸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货币,到全球货币金融领域主导货币的演变过程,东西方冷战时期是这一演变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黄金、美元与权力:国际货币关系的政治(1958—1971)》第一次探究了冷战期间美元霸权的政治成本问题,认为黄金虽然是支撑美元霸权的本位货币,但同时也是制约美元霸权的政治成本。  相似文献   

2.
原苏联的垮台使原来两极的冷战国际体系变成由美国独霸的“单极”国际体系。20世纪90年代期间,美国外交政策界一直在辩论,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霸权是否会长期持续下去,或只会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单极时刻”。冷战结束15年之后,美国的霸权显然并没有昙花一现,而是持续未衰。今天美国政策制定者与外交政策学者中主流的观点是,美国的经济、军事与科技优势太强大了,美国的霸权在短期内不会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调整与美国新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 ,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表现为市场化、信息经济、科技层面上的全球化已成为现实 ;政治、文化之间的激荡进一步的加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旧的国际关系结构、概念、形式造成巨大的冲击 ,对新的国际关系而言 ,却是一种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和外在整合力。作为全球化进程积极推动者的美国 ,它将如何利用全球化的大环境来维护和巩固其霸权 ?它的新霸权有何新的特征 ?其霸权前景如何 ?本文拟从这几个角度简约地加以分析 ,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来审察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4.
从建构主义视角来看,国家身份是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它存在于国际关系之中,主要是由外在结构(国际体系文化)建构而成。国际体系文化的变革往往会导致一个国家对于自我身份的再认知。冷战时期美苏主导的冷战体系文化背景下,韩国成为依附美国强权的缓冲国。冷战结束后,关苏主导的两极体制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失,东北亚国际体系文化处于转型中。在这种背景下,韩国的国家身份开始由东北亚缓冲国向东北亚平衡者(均衡者)身份转换。随着韩国国家身份的转换,其外交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通过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背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演变的表现进行梳理,揭示了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一个中性的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国家间博弈的一种规则,霸权国家是规则的制定者。即使在美国霸权逐步衰落的今天,美国依旧不会允许其他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也正因为如此,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权力”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这一对概念的界定入手,考察雅尔塔与冷战概念之间的关系,认为雅尔塔与冷战是两极格局下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国际体系,反映了主要国际行为体的观念变化和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借用建构主义理论方法,以亚洲冷战的形成为例,探讨雅尔塔体系向冷战体系的演变.分析了远东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动过程,认为随着中国内战的不断进展,中共与美国之间的相互身份与认识逐渐变化,不仅打破了由美苏两大国构建的远东雅尔塔体系,也确立了一种独特的亚洲冷战体系.因此,亚洲冷战体系形成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根本变化,是中美双方相互认同的本质转变.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际教育政策始于1958年,巩固于60年代的冷战高潮,转型于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时期。为应对冷战不同时期国家安全需要,美国国际教育政策从一项临时性措施发展成稳定立法体系,由专家培养扩展至包括通才培养和公民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 ,区域组织从两极体制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而原有两极安全体系的瓦解 ,则使区域安全倍受各国重视。与此同时 ,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中遇到一系列困难和挫折后也需要让区域组织发挥更大作用。上述因素促使区域组织在冷战后较短时期内突起。区域组织的发展对联合国构成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 ,如何处理联合国和区域组织之间的矛盾将是今后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是全球治理很重要的内容,随着大国竞争逐渐向网络空间延伸,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而国际格局变迁会改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大国力量对比,进而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带来深远的影响. 国际格局是一个描述国际关系行为体力量结构的概念,由于国力的变化是较为长期的过程,因而国际格局会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如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以及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一超多强格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就是东升西降,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快速崛起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而美欧的实力对比来说相对下降.虽然近几年关于世界已经进入两极格局的声音有所抬头,但总的来看,美国的综合国力仍然稳居第一,中美实力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因而从国际格局来看,一超多强的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毫无疑问正处于结构性的量变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而中美在科技和网络空间不断加剧的竞争态势正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界对冷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对抗性一面,对为什么是冷战而不是热战则缺少较深入的探讨。原子武器及两极阵营结构抑制热战说轻率地忽略了冷战现象自身的时代内涵,并没有解释热战没有产生的真正原因。实际上,美苏国际冷战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双方所具有的一些时代共性因素决定的,冷战最深刻的时代内涵不是对国际和平的违背,而是对热战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文明冲突论"与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文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 ,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美国“文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文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抵制“文化霸权” ,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苏丹非殖民化进程是战后初期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术界对土埃统治时期、马赫迪统治时期和英埃共管时期苏丹近现代史以及英国在苏丹的统治政策和统治机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总体而言,国外学术界对国际视野下的苏丹问题,尤其是冷战背景之下的苏丹非殖民化进程以及美国在其中产生的作用的历史考察尚有巨大的挖掘空间,因而完全具备成为冷战国际史研究热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霸权既是霸权谱系的自然延续,但又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霸权特征.冷战后的国际环境已不复存在霸权产生的土壤,因而也彻底打破了霸权的历史循环.这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冷战前期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南南矛盾”等 ,其中 ,以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为核心的“东西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冷战后期 ,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 ;冷战结束后 ,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从美苏争霸演变为超级大国称霸和主要大国反霸。造成冷战后国际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是经济因素的增强和美国新霸权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国际体系中的城邦反霸同盟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前5 世纪往后近一个半世纪的希腊历史, 独立与霸权的斗争构成了城邦相互关系的主题。从古希腊国际体系的分析入手, 探寻希腊城邦在剧烈变动的国际环境里, 如何开展反霸同盟外交, 维护城邦独立, 从而确保了整个希腊体系的延存。对于希腊城邦来说, 希腊霸权全然违背其独立意愿。保持独立的关键在于通过战争摧毁霸权的军事基础。希腊反霸外交与战争不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目的, 不同政体的城邦出于共同利益时常结盟。  相似文献   

16.
美国霸权既是霸权谱系的自然延续,但又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霸权特征。冷战后的国际环境已不复存在霸权产生的土壤,因而也彻底打破了霸权的历史循环。这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大国之间的竞争是充满智慧与谋略的文斗●新格局的基本结构为四个战略大三角●世界五大力量的竞争对世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如自然界一年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一样,国际社会大国间或以大国为核心的集团间的竞争往往表现出阶段的更替。在冷战时期,亦即二战后出现两极格局时期,国际社会占主导与支配地位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集团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集团之间,长期不间断的斗争与角逐。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这样一种局面随之成为过去,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充满智慧和韬略的大国战略竞争美…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战略思想家是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他们对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精致设计为美国赢得冷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战略思想展现了美国冷战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成就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美国战略思想家与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至少具有历史、理论、现实和冷战战略研究四个维度的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看,美国战略思想家这个群体的国际影响主要是推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提升国际战略的学术研究和维护美国的霸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美国战略思想家及其战略思想的局限性,对其要有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经历了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三届政府演变过程 ,表现出了由消极到较为积极再到消极的环境外交发展态势。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发展同其冷战后总体国际战略思想相一致 ,是其总体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受到国内外 ,尤其是国内诸多因素的限制 ,这些限制是美国环境外交跌宕起伏的原因。总体来看 ,冷战后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是完全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 ,并不是出于所谓的“全球环境领导责任” ,我们有必要分析、认识这一演变过程及其政策实质。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演变,主要受国际形势和美欧双方的实力两大因素制约。冷战期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并保持了大西洋联盟式的“特殊关系”。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欧盟的崛起,美欧关系出现历史性调整,即从冷战时期依附性质的“特殊关系”向后冷战时代趋向平等的“正常关系”转变。伊拉克战争加速了美欧关系历史性调整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