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秦晶 《社科纵横》2011,26(3):99-101
"给力"一词在2010年广泛传播,是一种令人关注的语言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给力"一词的传播、应用及变异进行研究,指出"给力"不仅是一种模因,更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它的复制和传播是一种语言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马相武 《学习与探索》2007,3(2):183-186
在当下的机械复制和信息传播的文化语境中,原创性的讨论与实践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中国当前文学创作的浮躁以及受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创作理念和方法的冲击,都与原创性和原创力不足有关。这既有国内文学创作现实的原因,也有世界文学潮流影响的因素。倡导文学创作的原创性,抵御"戏说"、"消解"等创作倾向,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文艺的繁荣,推动民族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5):107-110
文化传播是一个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一种服饰或食物可以作为时髦的文化形态扩散,而以语言翻译作为媒介的跨文化传播更具有多种特征和样式。文化信息在某个进程中如何根据传播者的需要以单量传递或以集量传递以达成传播目的和目标,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信息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信息,在新闻写作中能较好地掌握表达新闻信息的语言规律,对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新闻信息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是语言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新闻信息是现实生活中的于受众有一定价值的事实,而描述这些事实的语言大都是模糊的,然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新闻信息语言的模糊性。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大多数新闻都是用非精确词语描述事实,在不确定的程度上再现“场景”,仿佛模糊数学、模糊逻辑一样,是人类传播信息的普遍思维规律。请看下面一篇人物通讯对主人公的肖像描写:  相似文献   

5.
苏春梅 《学术交流》2007,(5):155-157
翻译既是语言的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它既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又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文化差异是跨语言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是造成翻译过程中信息走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遵循文化原则。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翻译思维习惯,熟练运用翻译的基本技巧,使文化信息传播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在全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兴起,语言文字的对外传播架起了文化对外传播的桥梁。在汉语学习正形成越来越大的声势和规模的时候,我们怎样更好的借助语言传播我们的文化,我们要传播的是什么样的文化、怎样传播等问题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被XX"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在网络和主流媒体上风靡一时。本文针对"被XX"这一语言传播现象,从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和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特征,产生原因和传播机制,揭示语言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同时,为研究新词新语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信息的无国界传播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的无国界传播现象是指信息在国家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本文研究信息无国界传播现象产生的原因,其表现形式、意义和作用、实现的条件及其对各方面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组织包袱笑料 ,是相声艺术较为特殊的修辞手法。其具体情形有四 :1.利用模糊词语非定量性制造包袱 ;2 .利用模糊词语粘连性组织包袱 ;3.运用模糊言语组织包袱 ;4.对模糊词语的精确化理解组织包袱。  相似文献   

10.
吴志文 《社科纵横》2010,25(3):119-122
作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必修课,传播学为相关院系所垂青。然而,因与新闻学的关系一直未能理顺,其课程设置中的误导因素并未受到重视。在传播学教育中,必须要认识到新闻信息的传播只不过传播研究的一个范畴而已,人类整个传播现象应成为其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注重教材建设,规范课程设置就成为目前传播学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的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中的各种现象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认知语境是认知语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是认知语境的基本操作单位,而语言的文化意象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以其不可译性成为翻译中的难点.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意象移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成败.认知语境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与文化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译者的认知语境制约着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12.
李卫中 《社科纵横》2012,27(12):123-125
“政务微博”已经日益成为推进官民网络互动的新型重要渠道和平台.从语言信息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政务徼博的传播效果与以下四个方面密切相关:政务微博传播信息的权威性、诚信度;政务微博传播信息内容的被关注度;政务微博传播信息中使用的“徼”语言:政务微博的语言信息与传播语境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3.
郑龙云 《学术交流》2003,(12):145-148
"知沟"是指社会大众由于获取信息量不均等而产生的知识鸿沟。它的存在,造成社会大众在文化、经济、政治上的差异,是需要社会有效机制调控的社会问题。编辑作为职业传播者,本身就对社会教化、文化传播与增值、社会平衡、社会机体的完善负有天赋职责。编辑传播为现代信息社会、为"知沟"的调控注入了更多的智能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地名透视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慧蓉 《学术交流》2003,(12):138-14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存在形式,文化内容的特点常常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地名属于语言词汇中的专有名词,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积淀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探讨地名和文化的关系是文化语言学的一项研究内容。从地名和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的关系来看,中国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满语是满族的民族语言,随着满族入关,满语经历了由"单一民族使用"到"满汉两族通用"的繁荣时期,然而随着满汉两族的文化交融以及汉语语言的文化强势性,在满语和汉语的语言接触中,满语的官方地位逐渐下降并最终被汉语代替。直至今日,满语已成为了"全世界识讲满语者不足百人"的一门消亡语言。归根究底,满语的消亡是由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也是一种语言在接触中受到另一种语言侵袭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孙英春 《浙江学刊》2006,24(5):65-72
全球化推进的过程造就了美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霸主地位,导致了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加剧,造成了文化"同质化"的现象或趋势.置身于不断深化的全球相互影响、竞争的环境中,本文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视域来审视美国大众文化在文化"同质化"过程中发生的影响,指出文化"同质化"观点的消极和偏颇之处,认为全球化的进路并不是一条单行道,美国大众文化强大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它是惟一的主角,而是促进后发展国家积极学习美国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模式.参照其他后发展国家成功的实践,中国应视冲击为机遇,正确理解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制定积极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叶春涛 《社科纵横》2013,(11):62-66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突发公共危机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在危机状态下政府与媒体的沟通。如何有效地进行危机传播,如何有效地尽最大可能规避媒体的"扩音作用",为实施危机处理预案提供舆论支持;如何通过有效的危机传播,对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有效引导,这既是以媒体和公众为传播视角的危机传播所必须讨论的重要内容,更是危机时代的呼唤和历史性需要。  相似文献   

18.
何孟良  张立 《社科纵横》2012,(7):175-176
翻译局限一直是困扰译界的一大难题。语言结构的独特性、音韵、双关等在其他语言的不可复制性、言语意义的开放性等因素都是造成翻译局限的原因;不同文化所具备的独特要素或是个性特点构成了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交流的障碍;再则,原文作者和译者在语言的个人运用风格上也不尽一致,故译文难以全面把握原作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神韵。本文试图从语言差异、民族文化特色和作家与译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探究翻译局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时代的法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信息化时代中,法国远远落在了美国的后面。美国的文化和英语正通过国际互联网迅速向全世界普及和传播。尤其是英语大有压倒其他语言,成为一种世界语之势。在这场信息大战中,受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法国意识到法兰西文化和法语所面临的危机,决心奋起直追,迅速赶超美国等信息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生产的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由于原始积累的不断推进,由于机械化大生产的不断引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机械化和信息化生产的时代。这种机械化生产在经济的发展中导致了"产能过剩",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机械化的大生产不能不对文化生产产生影响。机械化的物质生产伴随着机械化的文化生产,而这种机械化的文化生产也会产生文化的危机。在机械复制的时代,不是文化满足人的需要,而是人满足文化再生产的需要;不是观众主宰机械复制的文化,而是机械复制的文化主宰观众。这种颠倒现象在机械复制的文化工业中是非常普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