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在空间上经历了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曲折和崎岖的。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史学从实证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史学,无疑拓宽了史学研究者的眼界,科学揭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中国史学也出现过与国际史学界近30年的隔绝时期,以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大势作为参照系,横向地剖析了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改革的方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徐杰舜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作为中国民族史学的重头,在20世纪已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木文从对中国民族史研究在20世纪发展的轨迹入手,试对其在21世纪发展的走向作出分析,就教于方家。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压力,重新认识中国,关注中国社会的走向,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学是从整体上反省和检讨中国全部历史,探索中国发展前途的现代思想运动的一部分。史学前贤个性迥异的学术创造,表明同出于对中国现代命运的忧患,历史学家的应答呈现出多元选择的复杂格局。20世纪史学正是源于这种多元的内在紧张,才显得特别耐人寻味。一旦这种紧张因外在或内在的原因消失,史学也就会失去它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旧世纪交替的临近,在史学界悄然兴起一个新的“热点”,即为数不少的史学工作者将热切深邃的目光投向与世纪同行的20世纪中国史学。人们希冀通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史学所走过的风风雨雨、荣辱沉浮、艰难曲折之发展历程的认真回顾与思考,以使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学研究的起步首先从对以往史学的反思开始,其涉及范围之广、研讨问题之多、反思之深刻,都为先前无法比拟,因而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研究如何健康深入地发展,当需注重几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及其研究的反思编者按新的世纪即将来临,在此之际对将要结束的20世纪学术研究进行必要的历史回顾和总结,应当成为处身世纪之交的人文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我刊开设《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栏目,力图推动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历...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性思索中构筑新型史学──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喻权中20世纪,藉助于现代科学和人类认识世界与自身的能力的提高,历史科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初,当美国的鲁滨逊(JamesHarveyRobinson)提倡新史...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史学初步建立的时期。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学力图摒弃杜撰和编造,从真实出发,重建科学的古史体系;在中西学术交融的学术背景下,五四时期的史学表现出了区别于传统史学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内容、观点上开始具备了现代史学的因素和要求;五四时期在史学人才的培养、史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史学刊物的创办等方面也具有了现代史学的初步规模。所以,五四时期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一次真正高峰  相似文献   

10.
理性:20世纪中国史学的内在基础雷戈按照传统的历史定义,20世纪作为一个整体,正在逐渐成为历史;同样,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也正在逐渐成为历史。但我们所要讨论的只是20世纪的历史学。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有没有一...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使用的20世纪世界史教材和著作层出不穷,但佳作甚少。各种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学术质量大多是低水平重复。令人欣喜的是,金重远先生主编的《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Zop年3月出版。这部在新旧世纪更替之年问世的史学著作,从外观到内容设计都具有独特的创意,其学术见解则似夜空繁星闪烁着智慧之光。它的面世标志着高校史学专业世界现当代史教材质量的更新换代,更是学术研究的质的飞跃。 此书的外观首先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世界史教材一般不注意外…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代化是一般巨大的浪潮,它显示出一种动态的形式和普遍的影响,其中也促使现代美国史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探究美国史学的现代化,还需要寻求其自身演化与学科发展的动因,这一学术背景是来自社会科学,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史学的现代化即是它的社会科学化。与美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它的对外扩张一样,现代美国史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也势必要释放与扩展它的影响。20世纪美国史学两次大规模输入中国,对外部世界发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现代美国史学的引入,无论对改造中国传统史学的陈腐部分,还是作为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种参照与借鉴,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百年来的美国史学现代化的进程给我们以启示: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国民的历史教育;需要摄取与借鉴外来的史学遗产,历史学的现代化需要历史学家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王桂琴由中国现代史学会、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等七个单位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  相似文献   

14.
张广智 《文史哲》2006,(4):95-101
西方历史学有着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自古希腊发端至今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西方历史学家对历史学科自身的关注则始于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从20世纪初年以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与变化。从方法上来讲,研究西方史学史应注重对西方史学遗产及时代趋向作出动态考察,注重开展中西史学之间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以期深化我们对于西方史学、西方社会的了解与反思,更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历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史学主体心态入手,揭示20世纪80至90年代史学发展中的不同特征。80年代是一个史学主体反思历史,在学术领域重新定位的阶段,人们以虽浮躁但真诚的态度,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推动了史学学科化的进程;90年代则凸现出主体反思史学,在社会中寻求重新定位的新特点,表现出冷静和彷徨的新取向。90年代史学在原基础上取得了深入发展,但是也遭遇到了来自社会的严峻考验,“史学危机”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姜萌 《文史哲》2012,(4):35-48
"中国传统史学"、"新汉学"与"新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三大形态,三者的优劣比较也构建了评判20世纪中国史学的多视角坐标。通过此坐标可发现,胡适尽管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史学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历史学家之一,但他却未能完全冲出种种束缚而带领中国史学健康发展。个中原委,在于胡适的史学研究存在着忽视对历史本身的探讨、偏离世界史学发展主流、严重的门户偏见等局限。这些局限不仅制约了胡适自身学术成就的取得,也阻滞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健康转型。学界在对胡适的史学贡献及遗产重视和继承的同时,对于其局限,不仅重视得不够、反思得不够,而且改正得也不够。时至今日,中国史学再一次面临关键的转变,我们需借助对胡适的深刻反省,为当代中国史学发展寻找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历史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发展的历史时代.在这个世纪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视界急剧地扩大了,另一方面,先进的史家们更已掌握和运用了愈来愈多的比较科学和合理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使他们的史论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史学发生了从印象主义的经验史学到理性主义的科学史学的重大转变.在这场深刻的史学革命中,20世纪的中国史学,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自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入中国史学界以后,一种以史论为灵魂的新史学中国的现代史学更已愈益成为了本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强势潮流这同20世纪世界史学革命的基本方向无疑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我国教育学的演进与反思丁静周峰我国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然而,作为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直到20世纪初才由留学生从国外引进。此后,我国教育学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在世纪末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回顾一下教育学在我国近一个世纪的演进历程,以期通过理性的...  相似文献   

19.
一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史学转型过程中,重写史学史无疑是必要的。但“重写史学史”是一个大概念。对史学界来说,重写史学史则意味着必须要对三种史学史进行重写。这就是:自孔子以来的2000年中国史学史,20世纪的百年中国史学史,以及新时期至今的20年史学史。这三...  相似文献   

20.
走出“世纪末的遗憾”———当代中国文化性格缺陷分析毛迅世纪之交的历史语境正多方面刺激着人们的世纪性反思,自然也勾起了我们对本世纪中国文化的历史回味。当回首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坎坷历程时,我们不太情愿地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从文化史的角度讲,中国的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