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筝这件乐器外传后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音乐文化影响了很多国家。文章从文化背景、形制两方面来比较中外筝文化的异同。朝鲜筝、日本筝、蒙古筝、越南筝都是由中国古筝结合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发展而来,历史变迁,朝代更替,不同类型的筝也随之演变,既具民族性又具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壮族史诗《布洛陀》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把它译成英语,让更多的国外学者认识和了解壮族及其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壮族及其文化在国外的影响。本文拟从版本的选择、翻译的体制、翻译目的等方面对《布洛陀经诗》英译版本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门巴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宗教、习俗等领域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宗教文化的交流,在门藏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文化交流从来都是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彼此的文化相互产生影响和渗透。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门巴族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于藏族,人口少,居住地域小,因而在门藏文化交流中,藏族文化处于强势,藏族文化对门巴族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门巴族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门藏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在门藏宗教文化交流中,藏族的本教和佛教文化先后传入门巴族地区,对门巴族的宗教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门巴族在接受本教和佛教的过程中,并非仅仅照搬照抄和被动接受,而  相似文献   

4.
在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蒙汉民族掀起第一次文化交流高潮的大背景下,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间蒙古民族及其统治者对戏曲歌舞的爱好与关注,对元杂剧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当对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文学研究有促进作用或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交流对西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地处西北边陲 ,曾创造过具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西夏人与周边各族的积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夏文化教育的发展 ,突出表现于崇佛纳儒对西夏文字产生、推广的影响和对西夏的蕃、汉学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回族,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穆斯林民族。他们勤劳智慧,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起,在华夏大地播种和发展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拓边疆地区和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回族总人口为8602978人(1990年),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和满族的人口。全国绝大多数的县、市都有分布,而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区,人数较多,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本文讨论的是古代汉语诗文中人称的英语翻译趋势,以及对现代翻译工作者的启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翻译者已经为中外文学翻译工作了数百年,为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经验与模式给我们现代工作者一些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书浏览     
该书系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丛书之一。中华文化通志共分历代文化沿革典、地域文化典、民族文化典、制度文化典、教化与礼仪典、学术典、科学技术典、芝文典、宗教与民俗典、中外文化交流典十典,《藏族文化志》属民族文化典。 全书共十一章,分别介绍藏族的地理和人口、藏族文化缘起、语言文字及典籍文化、物质生产(分牧业生产、农业生产和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近代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张大千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他"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理念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的泼墨泼彩画在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学特质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抽象表现手法."泼墨泼彩"画不但是他整个艺术人生的巅峰,更是中国文化和世界艺术的重要财富.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湖 《西藏研究》2006,139(4):36-43
文章认为,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主要反映在三种层面上:民间层面的渗透影响、学者僧侣层面的交流传播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政府官方层面的往来贡赐。文章仅就宋代汉藏两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略作考察,至于其他历史时期与其他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另撰文论述。关于宋代汉藏宗教文化交流,学界关注者寥寥无几,至于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更鲜有问津之人。认为宋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方式,将汉地的宗法性传统宗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周边藏区民间,也将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和其他藏族宗教习俗传播到了周边汉地民间。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和深化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3,(2):45-46
民族文化宫位于北京,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具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举办民族展览,收藏和研究少数民族文物、文献,提供民族书刊,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承办民族活动及商业演出等多项功能,是中外人士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2012年3月,该单位派出联络员陈烨,奔赴位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新化县开展联络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近代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张大千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他"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理念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的泼墨泼彩画在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学特质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抽象表现手法。"泼墨泼彩"画不但是他整个艺术人生的巅峰,更是中国文化和世界艺术的重要财富。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唐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的方式,将汉地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藏区民间,也将藏族的苯教文化和其它宗教习俗传播到了汉地民间。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明、清时期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以及特殊性。当今藏学界更多地是以断代史的角度探究汉藏文化交流,归纳历史特征,探析推进因素。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过程中,非政府行为有所增加。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则相对薄弱,且侧重于关注政治文化在双方交流中的操作与演变。与此同时,佛教界之间的交流研究也逐步引起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间口头流传的神奇幻想故事同原始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本文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 ,对此做出了较有新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遣方士徐福率领大批人员、资五谷百工入海求仙,徐福一去未归,成为千年史话。徐福渡海一事,开辟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先河,徐福传说在两国间广为流传。文章以历史文献的先后顺序整理了徐福东渡的相关记载,归纳并总结了中日间有关徐福文化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指出因徐福文化而掀起的中日文化交流高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7.
钟敬文先生早年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进行中外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在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得以恢复后,钟敬文先生除了自己撰写了一系列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论文外,以更多的精力关注和指导中国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整体推进和队伍建设,引导中国民间文化"向世界敞开心扉",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暨南大学马建春教授著的《杭州伊斯兰教史》一书,2013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伊斯兰教的兴起及入传中国、宋代伊斯兰教的发展及在杭州的传播、元代杭州伊斯兰教的兴盛、明代杭州伊斯兰教的发展、清代杭州的伊斯兰教、民国时期杭州的伊斯兰教等。讲述了杭州自古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伊斯兰教的传播曾在杭州地区社会历  相似文献   

19.
阿底夏与十一世纪西藏西部的佛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历史上两国曾有过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一方面使得中国文化(包括藏族文化)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获得新鲜血液,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印度古代文化的某些内容在中国古代文献(包括藏文文献)中得到保留。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化对印度文化的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静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238-239
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存在着文化霸权.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电影文化交流中也存在着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本文从文化转向角度出发,对电影片名翻译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