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莱辛在关于《拉奥孔》的笔记中,曾摘录了画家赛克西斯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据说赛克西斯画了一个小孩,小孩手中拿着一串葡萄。由于画家画得非常逼真,以致鸟儿向这里飞来。但赛克西斯对此并不高兴。他说他如果把小孩也画得很完善,鸟儿看见了就会害怕,不敢飞来。这故事反映了这位画家是多么谦虚,他不满足于自己已得的成就,而善于从完美中找到自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形式出发对西渡诗歌进行修辞学批评,以探求其文本的意义建构而不是意义表现.叙述,对于西渡来说不唯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结构形态.西渡诗歌叙述的结构形态传统温和、平缓舒展,其意义诉求和价值目标在于用叙述带入节奏,试图借助略带叙事性的格局把文本的疏密度和时间速度转换成一种诗歌的节奏.同时,思辨在叙述的节奏内鼓荡奔突,给文本注入沉重尖锐的价值观和命运感,表征出诗人对历史丰沛的想象力.对西渡诗歌的个案批评可以阐释当代诗歌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语言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探析出诗学和社会学、修辞想象和历史想象间张力营建的枢机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百花竞艳的诗坛上,贵州诗人廖公弦的抒情诗,是以自具的一格风姿引人注目的。这位勤奋的探索者,早在一九五六年就开始了他动听的吟唱。当时,一首《壁中太阳》因其构思的精警,形象的独特,而使他头角崭露。一九六二年,《夜的稻海》、《山中  相似文献   

4.
直觉是指主体基于一定的直觉能力、感性经验和事实材料,以形象和概念为媒介,在一瞬间就能直接洞察和把握事物及其本质,并使问题得到完满解决的思维形式和认识活动。直觉的迸发不仅需要诱因的刺激和诱发,而且也需要想象的提带和负载。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属于表象的范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表象,表象主要是对知觉的再现和回忆,而想象是一种创造新形象的表象,或者叫创造性表象。因此,想象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认识的一种表象反映形式。在认识中,特别在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一我们常说,感情是诗的尤其是抒情诗的第一要素。但我们所谓的“感情”,字面上虽然有“感”也有“情”,其实,往往是以“情”概“感”,以“情”代“感”,甚至干脆只指“情”而不指“感”。在一般的诗选中,直接抒“情”的诗往往占十之八九;而咏“感”的诗,则寥寥无几。有时,咏感的诗甚至会得到莫须有的罪名。诗人艾青一九五六年曾写过一首小诗《小河》:小小的河流青青的草地河的这边是白的羊群河的那边是黑的、褐的牛群  相似文献   

6.
试论抒情诗的联想节奏侯国良修辞批评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文学类型的区分是由作者与公众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来确定的。由于作者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不同,如作者直接面对公众,或者背向公众,或者借助作品人物面对公众等等,其所运用的修辞方式必将不同,而其中呈现的节奏特点...  相似文献   

7.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相似文献   

8.
抒情诗的视觉美,似乎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因为从古到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关于诗的绘画美的谈论。然而,这只是说中了其中的一面。如果我们对抒情诗做一个整体把握,进行一番探究的话,就会发现抒情诗的视觉美包含着表层、浅层和深层三个层次,并由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抒情诗视觉性的审美功能。本文以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抒情诗的视觉美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9.
导言 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种,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过特殊的作用,在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它的创作实践从五十年代的兴盛到如今已四十年整,但在理论上的总结几乎是一片空白,笔者以一管之见,以期引起各方对政治抒情诗的注目。  相似文献   

10.
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 ——秋德罗 想象,是人类进行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所共需的一种重要能力。可是在很长时间内,不少人都以为想象不过是记忆的一种特殊方式。伏尔泰说过:“我们看到人、动物、花园、这些知境便通过感官而进人头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象又将它们加以组合。”维柯更直截了当断言:“想象不过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这种误解可能是来自,构成想象和记忆的材料元素是相同的,也可能  相似文献   

11.
散曲和剧曲的比较和欣赏蒋星煜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有一些问题或现象,我过去一直很少注意,尤其是元曲方面,某些问题或现象,过去大家接触较少,我的困惑也就更多些。有一家电视台,几乎每天都有《诗与画》的栏目。其诗不限于五亩、七言、古风、乐府,而是一种"大...  相似文献   

12.
威廉·布莱克 (WilliamBlake)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一位重要的代表性诗人 ,但他在世的时候并不怎么为诗坛重视 ,甚至被斥为怪人或疯子 ,他的独创性风格和前卫性思考更没有引起必要的注意。直到 19世纪末 ,这一情况才出现根本的转变。一些杰出的英国诗人纷纷注意到他那充满无穷魅力和神秘气息的诗歌 ,为他整理编辑诗集 ,研究他那发达的想像力 ,模仿他的独特的神话体系 (如V B Yeats) ,品味他诗歌中的单纯和厚重……布莱克诗歌终于在现代发出了历史的回声 ,使后学者们得以窥探他的诗艺殿堂。然而在我国的英国文学研究界 ,…  相似文献   

13.
<正> 王夫之的诗论,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古代抒情诗歌,它探讨了抒情诗艺术的核心问题。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已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这段话,提出了“以意为主”这个命题。关于“意”的含义,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新的抒情诗的结构式,有纵式、横式和混合式三种。所谓纵式结构,就是按照时间和事物发展的顺序抒写事物,描绘画面,创造意境。如杨贵才的《牧歌》(《河南日报》81.11.5) 水塘里爬出一条青牛, 抖抖尾巴点一点头, “哞”地一声呼唤, 稻棵里钻出条红领巾,乐悠悠。 他踩着它的犄角猴身一跳, 它立刻变作他坐下的轻舟。 弯曲的小路是它的航线, 肥嫩的小草是它的追求, 红领巾是他的伙伴, 它跟着他在绿色的草地里遨游。  相似文献   

15.
黄初宗室文人及其亲友的抒情诗极具个性特征.曹丕、曹植游宴诗多写乐极哀来;曹丕的代言体怨妇诗触动了自身敏感的心绪,曹植的怨妇诗寄托着君臣不偶的哀怨,曹叡的怨妇诗充溢着生母无端被害的愤懑;曹植的怨愤诗发抒朋友被害和自己受到压抑的苦闷;曹植的游仙诗实为绝望中的幻想;曹丕、曹叡的军事诗多夸耀军事实力,渴望天下统一;曹丕、曹叡、吴质的思亲悼友诗感人肺腑.这种抒情特征极具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在经历物议的考验、钳制的困厄中,以其不甘示弱的昂奋厉扬的抗争姿态,经过审慎的美学自审和选择,成功了它的自我设计,展示出意象化的美学特质。新时期政治抒情诗最重要的突破,就是突破了“非此即彼”、“以此喻彼”的两极定向值,突破了传统的单向一元的审美定势,表现出全新的价值观念和美学追求。这种当代意识催化了的诗的意象化,体现出政治抒情诗的当代性,出现了一批时代意识强烈、生活气息浓郁、艺术品格鲜明的厚重之作,使政治抒情诗在其对诗歌本体特质的回归和超越中,进入了诗歌艺术发展的正常秩序。因此,我们认真考察当代政治抒情诗嬗变的轨迹,从宏观上把握其发展的进程,便弥足珍贵了。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抒情诗,内容比较复杂,艺术风格也颇不一致。但无论是对于他个人的诗歌创作或是整个古典诗歌领域来说,白居易的抒情诗都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里,我只打算对它的主要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些初步探讨,谬误之处,请同志们斧正。  相似文献   

18.
形象思维的联想文学与历史都取材于客观的社会现实,它的源泉均来自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不同的是:“历史学家叙述那些业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赞美某些可能发生的事”。(亚里士多德语)因此,历史要求用严格的科学精神,如实地记录人类各个社会已发生的事件,排除想象,杜绝虚构,不容夸饰。是故董狐直笔,传为千古美谈。文学则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概括,描绘已经、或将要可能发生的故事,塑造形象,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历  相似文献   

19.
1 中国,我们古老的东方之邦,素有“诗国”之称。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汉诗,特别是其抒情诗,一直有它独特的艺术传统。现代美学与形式批评认为,感性形式及其内在结构是文学艺术的生命,独特的文学形态必然含有独特的本文形式结构。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古典抒情诗的艺术传统不仅只是内容的,同时亦是形式的。 此处所谓“形式”,并非单指文学的语言工具和表现技巧,而指作品本文的整体结构形态。它一般可区分出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语言体式(可再分为语音组合、文法关系两个层次)、语象世界(语言形象世界)和语义体系(功能层面,其存在方式依赖于前两者)。特定的结构形态总以特定的结构法则作为存在的标识。文学本文的每一结构层面都有独立的构成要素,它的基本结构法则(或称形式规范)即存在于这些要素的特有组合方式及其表意功能中。按照这一理解,汉语抒情诗历来都自有一套完整的基本形式规范,它们所造就、维系的本文结构方式,乃是中国诗歌传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浪漫乡土小说作为和以鲁迅为旗帜的写实乡土小说相对的流派,其文本所呈现出的超越文化和超越悲剧的审美意念,既有反文化、反文明的一面,也有从逆向审美应和新文化思潮的另一面;既有日神精神的表象,也有酒神精神的内蕴.他的小说中风景画和风俗画的描写,以及对现代派意识流的化用,都为其"乡土抒情诗"的美学追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