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珠江有西江、东江和北江,没听说过有南江。“南江”在哪儿?它跟山城信宜有什么关系?近年来,围绕着如何解决粤西一带长期以来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文化定位,而导致该地带的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文化滞后而相对落后的问题,珠江文化研究会的  相似文献   

2.
地域名称作为空间和地界概念,包含程度不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之一.寻找内涵深厚的文化概念须在历史中考察其发展兴衰的逻辑.从扬越、扬粤、百越、南越、粤、南粤、广州,到广东(粤),构成岭海(岭南)地域的种族性名称的主线,其中穿插着或明确或模糊的指称.通过文化学考察,本文揭示种族性名称之兴衰和留存的历史合理性、岭海文化原创性和特异性等,发现岭海的种族文化之根在国内是特别深固的.  相似文献   

3.
陆火琰 《南方论刊》2008,(5):91-92,90
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粤西茂名五个县级市之一的信宜市,地方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积淀深厚,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扬名全国的民间艺术——飘色、玉石,赠予香港回归的信宜玉雕——一帆风顺;还有竹编、春牛舞、采茶舞、狮子舞、木偶戏等。历经几千年人文活动和五十多年现代文明的冼礼,信宜积淀了五大特色地方民间艺术文化——飘色文化、玉器文化、竹编文化、民族文化和南江文化。  相似文献   

4.
浅谈"淮河文化"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立柱  洪永平 《学术界》2006,(4):183-188
借助地方(区)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强烈意识让“淮河文化”概念破土而出,但如何科学地理解认识与界定它,学术界目前所作的工作还很少。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去说一种文化概念的成立是合适的;(二)淮河文化概念可以成立的依据、历史文化发展的阶段与内涵。对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的初步研究使我们深信,“淮河文化”概念的提出对淮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学者考量伊斯兰文化的全球化视角包括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文化侵略",破坏了阿拉伯民族文化遗产,伊斯兰文化的"真实"、"信仰"和"民族认同";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拉伯人在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反复思考无异于作茧自缚;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吸取全球化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中相和谐、一致与兼容的因素.全球化不可能被伊斯兰文化全部接受,也不能全部抛弃,接受其的态度可以称为"积极中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陈涴 《理论界》2005,(7):196-197
笔者认为东北地域文化符号以"辽海"为最当.地域文化符号的内涵,由三大要素构成,即地理、历史、文化,视此三端,"辽海"之为东北地域文化符号之义自明.  相似文献   

7.
吕松涛 《江淮论坛》2006,(2):181-184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描绘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图景的概念。对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学术界主要有文化一元论和文化多元论两种对立观点。二者分歧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对文化本性的片面理解。超越文化一元论和文化多元论,必须全面理解文化的本性。从文化关系、文化发展、文化功能、文化主体层次的角度分析,文化全球化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吴圣刚 《中州学刊》2006,(1):155-157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中原概念历史上的固定性形成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必然产生一种区域性的精神生态,即文化生态。中原文化生态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含中原人民创造、积累的物质文化,更包含文字文化、口传文化、技术、工艺以及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中原文化生态具有根基深厚、整体统一、稳固茂盛、动态发展、人地相关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史道祥  郭敏 《殷都学刊》2007,26(3):142-147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互动过程中,"中原"一词上历经方位概念、地域概念到观念概念的演变,文化传承关系超越地域从未间断。中原文化因具备了承载中华文化的主体内涵,其摇篮地位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深人人心。在新时期,中原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中原文化的探索趋于理性和内化,研究范围上从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定位于当今行政区划内的"河南"本身,研究内容上从抽象的理论探索转向中原崛起背景下的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研究重点从对传统文化的回顾转向对现实的解读和未来的展望……这既是对中原文化地位的重新估价,也是文化研究深化和细化取得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3-248
城市公共空间集中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和自身的魅力,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特征正在逐渐减弱或消失。地域文化的阐扬与建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江西为例,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的阐扬与建构有两条主线:一是对江西地域文化资源深入分析与遴选,将具有江西鲜明特点、丰富文化内涵、较高艺术价值的部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提炼江西地域文化符号;二是树立正确的地域文化观念,保护、阐扬、建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下,研究江西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媒介文化生产与地域文化意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精神共同构成的。对地域文化意义阐释的唯历史根据和唯历史话语,忽视了地域文化结构中的现代文化元素,是一种狭隘的历史化解读。媒介文化对地域文化现代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构成地域文化现代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造就了人类延续于今的精神交往面貌和信息传播智慧,也形成了与不同地域社会生活相对应的媒介文化特性。这些特性不断融入地域文化的整体内容中,对地域文化进行意义构建的文化再生产活动。它拓展了地域文化的意义空间,也赋予了地域文化意义新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边界在理论上是清晰的,而借用了考古学的"文化"概念的历史地域文化或地域历史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则表达了稍显杂乱的交叉,并且许多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或者混乱.文章对赵文化的概念的界定、它和"燕赵文化"、"燕文化"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赵文化的上限与下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3.
韩美群 《江汉论坛》2007,42(3):124-126
建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文化概念其内涵是多义的和丰富的,把马克思文化概念单义化和单维化的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文化本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实践的发展,借鉴西方文化理论的合理要素,从多维的角度透视马克思的文化概念,开掘其新的时代内涵,阐明其新的实践价值,这就是我们提出重释马克思文化概念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2002年9月上旬,笔者应邀参加了由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岷江上游民族民间文化调研活动”。一路走来,见闻不少,也感慨良多。从地域看,“南、北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两大基本板块。中华文明发源的中心,除了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外,尚有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的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全长793公里,  相似文献   

15.
吴敏霞 《人文杂志》2007,(1):112-116
陕北佳县白云山现存碑刻150余通,壁画1300余幅,是白云山文化的具体物化表现。它们记载了历史,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从政治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充分发挥了宗教文化的功能,对于丰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文化内涵表现在:它们是儒、释、道三教相结合的产物,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白云山碑刻与壁画,内容丰富,技术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资料和艺术欣赏价值。探究白云山碑刻与壁画的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文化、地域文化、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开发白云山旅游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安店名的文化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店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样式,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结合西安的人文地理和历史因素,通过分析,指出西安店名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域文化、鲜明的行业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时尚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7.
青海江河文化源远流长、古朴多元,可大致分为三江源、青海湖、柴达木和河湟四个文化区域,各文化区的江河文化均蕴含丰厚而独特的生态内涵与价值,并具有神圣性、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传承性的特质,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的重要文化资源与内在精神源泉。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厘析青海江河文化的生态内涵、文化特质、时代价值,能够对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路径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何海玲 《南方论刊》2013,(12):101-102,6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更成为能体现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符号。2005年以来,经过当地政府有组织普查和逐级申报,茂名市共有高州木偶戏和化州跳花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茂港单人木偶、跳禾楼、信宜镇隆飘色等十五种代表作被列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良横堂班、赛龙舟(化州赛龙舟)、笪桥黄瓜干制作技等3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对其概况与地域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未来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视阈中的鄱文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构内涵明确的鄱文化概念,有助于理顺江西文化的内部关系.鄱文化适用的范围应为鄱阳湖周边与邻边地区,而过去使用的"赣文化"概念则可专指赣江流域的文化,如此赣鄱文化一词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整个江西地域文化的代表.鄱文化有其富而自足的内涵,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鄱阳湖水体的变动不居与桀骜不驯,培育了湖区人民的生存智慧与生态敏感,鄱文化因此打上了深刻的生态烙印.鄱文化的生态特征有四种表现:第一是对山水的热爱、向往与依傍,第二是对自然的敬畏、斗争与顺应,第三是对生态的保育、珍惜与尊重,第四是对资源环境的节约、友好以及对实务的注重.工业化浪潮一度使植根于农耕经济的鄱文化处于祛魅状态,随着生态文明曙光的升起,鄱文化的复魅时代应当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