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教主义起源于16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后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与发扬。其主张的天职思想、因信称义、预定论、禁欲主义和信徒皆祭司等核心理念促进了社会世俗化的进程,赋予了工商业经营、赢利及财富积累等活动道德肯定和宗教依据,铸就了美国商人艰苦创业、回报社会的商业精神。在清教主义的指引下,早期美国清教徒在美洲大陆开始艰苦的创业,完成了由信徒到商人身份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清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是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美国的政治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主义、美国例外论、自由主义、平等、法治。而清教的"人性恶""、契约思想""、因信称义""、上帝选民"等主要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政治文化。这对于我们理解美国政治体系、国内政治以及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论清教主义对美国宪法政教分离原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主义作为欧洲宗教改革的产物,本身具有封闭性、排他性,然而其注重社会实践的特征却决定了在被移植到北美之后将其宗教理想诉诸社会契约。两百年的“高贵试验”让清教徒们认识到他们在新世界必须寻求一种不同观点、不同派别、甚至不同宗教能够共处的制度,这就是政教分离。清教主义作为最根本的美国传统,不仅决定了美国早期历史的发展方向,而且对美国宪法中政教分离原则的确立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族群身份与国家认同: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当代论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族群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是西方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多元文化主义提出“差异公民”概念,重申族群身份并不必然威胁公民身份,族群权只是一种特殊的公民权。族群身份内含认同与差异两个方面的张力:族群认同关注族群的文化归属,尊重并承认族群认同是形成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族群差异侧重族群的权利取向,过分强调族群差异与过分忽略同样不利于国家认同。针对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一元文化论和消极国家观,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差异政治、多元文化和积极国家,倡导“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族群与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思想、文化、风俗、道德习惯及价值观念等对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美国文学从其萌芽状态起就受到清教思想的强烈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清教思想影响着美国文学的主题、文学创作的目的及文学作品的语言等诸多方面.探讨清教思想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正确理解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的忧患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股反多元文化大潮席卷美国。反多元文化主义在文化观、非洲中心论、双语教育、配额制的政策与实践、政治正确等问题上向多元文化主义发起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美国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主流文化以及教育理念的地位和评价。这股浪潮不仅反映了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的强大,也折射出了美国深远的忧患传统,揭示了美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思想、文化、风俗、道德习惯及价值观念等对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美国文学从其萌芽状态起就受到清教思想的强烈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清教思想影响着美国文学的主题、文学创作的目的及文学作品的语言等诸多方面。探讨清教思想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正确理解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理论家详细考察了殖民者对殖民地民族文化传统的扭曲,殖民地人民对这种扭曲的反抗,以及东方民族国家中特定群体的文化身份问题。并立足于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指出后殖民国家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不是也不可能恢复到前殖民时期的状况,应当面向未来,建构多重复合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城市的形成也是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巨大变革,在追求和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似乎丧失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为了摆脱认同危机,或借助于娱乐,或借助于"时尚",但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摆脱以消费贯穿始终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危机,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认同欲望与内心自由的内在矛盾;二是我们把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混同了. 相似文献
12.
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身份理论成为西方主流政治思潮相互争论的焦点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该理论内部巨大张力。本文立足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语境,探讨四种主要政治思想围绕公民身份问题的本质分歧和弥合的可能。首先,就“何种善”、“何种自我”问题,比较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对公民身份问题分歧的根源;然后,探讨自由主义对其他思潮包容和妥协的可能性,诠释四种思潮影响下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多大程度上与协商民主这一实践理论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国主流社会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亲犹主义。它是当代美国所经历的广泛的文化变迁的结果。希伯来文化曾对美国文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在当代,美国犹大人已经成功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在文化上成功地实现了“美国化”。犹大教和基督教在当代的对话则开启了两大宗教历史性和解的进程,建构起“犹大教——基督教传统”这样一个文明认同的共同基础。此外,20世纪末美国社会捍卫主流文化的保守冲动也助长了主流社会的亲犹主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话语,也属于一种文化身份批评或文化身份话语。文化身份批评探讨文学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分析文学对身份建构的启迪意义。这里的身份包括性别身份和民族身份。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的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观念,与后现代主义及与之相关的后殖民理论有着内在关联性、一致性和矛盾性。这些理论都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种族观和性别观进行了批判和反省,对身份的认同与建构进行了深层透视,力图颠覆欧洲中心主义的种族、性别本质论,走向文化身份的建构论。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转型,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吸引成百上千万的东南欧移民。新移民的涌入缓解了劳动力资源匮乏的问题,但也给"盎格鲁-新教文化一元主导"的美利坚民族身份主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种基于影像语言的传播媒介,美国早期电影不仅为转型期的美利坚民族想象提供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而且为美利坚民族身份的构建提供一种统一手段。从影院的经营、电影文本的表征,到犹太裔电影人超民族性的从业实践,美国早期电影及时地整合新旧移民间因语言、文化等差异造成的身份认同差异,积极推动美利坚民族身份从"盎格鲁美国"到"欧洲人美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17.
古典名著《红楼梦》凭借丰富的文化意象,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策略,发现两个译本在目的语中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方面发挥了截然不同的作用。杨译本忠实再现了其中的文化意象,真正发挥了"文化传真"的功能,从而真实地构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身份。相比之下,霍译本则在很大程度上篡改了其中的文化意象,造成原语的"文化失真",从而扭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异化法处理文化意象是在异域文化中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华裔美国文学中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及其文化生存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美国作家所处的中美文化背景,使他们可以从敏锐而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小说人物所处的生存困境和迷惘焦虑,表现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下寻找文化认同、确定文化身份的艰苦思索和所采取的文化生存策略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对文化研究中的民族主义、民族身份、身份政治、文化多元等重要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波及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各种论断.民族身份本应该是被压迫民族争取自身权益的武器,然而也经常被右翼主义话语用来为其身份政治服务的工具.在今天极为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对民族身份的关注必须同民主、包容性、资源分配、平等权利联系起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牛霞飞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21,(1)
多元文化主义继承发展自文化多元主义,它要求主流社会承认民族及身份认同的差异性,支持“政治正确”,确保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的文化同主流文化的平等地位,进而主张对他们进行倾斜性照顾,并鼓励其以群体身份来进行政治动员。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影响力的日益扩张,保守主义思想家不得不对其进行反击,双方在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同时,民主党出于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原因,与多元文化主义结成了联盟,同样由于理念和利益,共和党则对多元文化主义予以强烈反对,两党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此外多元文化主义还冲击、消解了美国的政治共识,挑战了美国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正是通过这三重理路,多元文化主义引发并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其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限制及民主党的反击使美国的政治极化更加严重。从短期来看,美国的政治极化会继续向前发展,而从长期来看,美国政治极化如能化解,也将经历长期而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