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具有优良的自然条件,浙江展开海洋航行与贸易的历史悠久,因而形成深厚的海洋文化传统.以民间海商为主体的海洋贸易,既促进浙江海港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生成了渗透着海商精神的浙江海港城市文化.海商精神蕴含着开拓冒险的进取精神,尚实图利的价值取向,兼容并蓄的开放视野,诚信重义的经商道德.总结海商精神,既有利于对浙江精神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浙江海港城市经济发展,并对浙江省海港城市的文化宣传和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暨长江三角洲海洋文化研讨会于7月8日至7月10日先后在浙江海洋学院和舟山市岱山县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并提交近40篇论文。浙江海洋学院院长苗振清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一项重要活动,浙江海洋文化研究会于2006年6月16日在舟山市岱山县隆重成立,并举行“中国海洋文化与浙江”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80多位海洋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浙江海洋学院院长苗振清教授在成立大会上致辞并提交《论国民海洋观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实证分析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形势,提出浙江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优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支撑和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阐述了浙江海洋经济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与需求情况,分析了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最后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经验提出了促进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浙江海洋精神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千年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浙东人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一种海洋精神。文章以浙江沿海典型地区-浙东为重点,考察了形成这种海洋精神的历史与现实,并概括出面向新世纪的浙江人海洋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海洋文化研究,强化海洋文化学科建设,是面向海洋世纪我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海洋文化学科在青岛海洋大学首创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以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海洋环境文化研究,海洋思想与权益制度研究为三大方向领域,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青岛海大的海洋文化研究所与最近浙江海洋学院和湛江海洋大学相继成立的海洋文化研究所,三家分布在一北一中一南,标志着我国海洋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阵容已经基本形成,学科发展势头迅猛.鉴此,由国家教育部实施建设一个全国高校海洋文化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已经适时可行.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著名的文物之邦,擅山海之力,得人才之盛。不仅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而且人文传承源远流长。人类文化有两个鲜明特征,一个是地域性,一个是历史性。船行四海,港通天下,浙江海洋文化因海生成,因船启航,拓展了中国的造船史和航海史;历块过都,越海跨洋,贯通古今中西,培育了浙江人乘风破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同舟共济、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浙江海洋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有两个鲜明特征,一个是地域性,船行四海,港通天下,浙江海洋文化因海生成,因船启航,拓展了中国的造船史和航海史;一个是历史性,历块过都,越海跨洋,贯通古今中西,培育了浙江人乘风破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同舟共济、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浙江海洋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海洋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进行海洋文化批判性的哲学反思,构建和合文化的海洋哲学,有助于促进海洋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从海洋文化的哲学内涵、海洋文化哲学的学科定位、海洋文化批判性的哲学反思对于建设海洋文化的意义等方面来阐释海洋文化所产生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浙江海洋高等教育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优势与弱势、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进一步发展浙江海洋高等教育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内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以影响区域内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参照体系,从组织创新、知识协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等层面分析了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协同的目标定位;并基于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协同的目标基点,根据浙江省海洋发展规划对科技发展的需要与海洋创新主体特质建构了4种协同模式:以“市场交易”为纽带的组织外部协同,以“产权”为核心的组织内部协同,以“重大海洋科技攻关”为目标的项目协同,以“海洋科技与产业集聚”为中心的联盟协同等,促进海洋大科学时代浙江海洋科技与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在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均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应以构建以《建设海洋区域文化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提高国人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的法律意识,把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作为文化产业来发展,加强和完善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中的行政、司法保护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我国海洋区域文化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也有着历史悠久的海洋文明。我国海洋文明萌芽期可上溯至七千年以前,春秋时期我国海洋文明已步入了成熟期。古文献所记载的齐吴琅琊海战、越王勾践的船队跨海北上至琅琊等大规模海上活动,昭示着以发达航海术为标志的我国古代海洋文明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唐宋时期,因钢铁炼制术与木器  相似文献   

15.
水神崇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所崇拜的水神各有不同。浙江宁波具有7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海洋和江南水乡环境中,宁波地域主要崇拜本地的自然神灵与治水英雄,但也接受外来信仰文化的融入,崇拜外来文化的水神。宁波水神崇拜文化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与中国现实海洋文化价值取向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自觉的视野里,文化价值取向调适,既要保持传统的延续性,又不失其开放性与现代性,是文化生生不息的自我认识历程。同时它也建构着一个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世界。中、国现实海洋文化价值取向必须调适以达成与社会结构基本协调以适应新的世界性海洋文化的发展。当前需要确立海洋经济价值取向、法律取向、知识理性取向、平等亲和的海洋道德取向,这样,我们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去协调海洋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使当代中国海洋文化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中国现实海洋文化价值取向的转换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个既不断建构又不断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剖析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率的路径。并结合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基础,提出积极开展保护海洋文化资源行动;鼓励企业成为海洋文化产业主体;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精品;加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普及等是推动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浙江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浙江海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浙江旅游业全面融入长三角、改善浙江省旅游人才现状的必要之举措;而依托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是建设海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树立正确定位,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完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舟山群岛新区得天独厚的海洋自然资源优势及国家海洋规划的战略优势为依托,通过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信息数字化平台”建设背景分析和可行性论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洋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目标、主题内容、技术框架、建设模式、服务功能等一系列主干问题.可以预见,海洋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建成,必将推进“智慧舟山”与“数字舟山”的发展,成为舟山群岛新区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海洋经济事业不断创新的可靠信息资源保障.这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市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群岛新区跨越式发展,都将有着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与海洋经济相呼应,北部、东部、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区的海洋主题节庆活动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契机。将厦门国际海洋周与其他海洋经济区的海洋节庆活动进行对比,从巧用公共关系传播、探索市场化运作、挖掘海洋文化深度、打造闽台海洋品牌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传递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