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民生产技能需求及培训体系建设:511个农户样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关键要加强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训。当前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中存在农民的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未有效对接、农民的培训意愿与培训行为存在“鸿沟”、培训工作中经常出现“上热下冷”等问题。基于宁波市8个县市区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从农民参加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和意愿,从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主体、客体、培训体系三方面探讨制约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因素的研究表明,创新和完善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它顺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有利于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然而,在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部分农民对社区建设缺乏认同感,农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受到限制,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供需错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促进社区"内生式"发展,增强农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实施多方"协同治理",提高农民政治参与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从而构建和谐、富裕、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工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加强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依靠发展"劳务经济"式的转移思路、小城镇建设的适应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认真思考、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是强化农村教育.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才能提高生产力,才能有效地疏通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渠道.本文根据天津市部分区县农户综合情况调查,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有关农民技能培训的一些看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湖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理想,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身体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偏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强有力的主体。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需要加大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引导部分农村中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拓宽职业教育办学渠道,鼓励企业开办职业教育;培养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提高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主动性;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民 《理论界》2007,(3):29-30
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然而,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严重障碍,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农村教育和培训,丰富农民的科技知识、完善农民的生产技能以及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有利于城乡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农民实现兼业转移 ,增加收入 ;有利于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农业发展。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 ,需要消除其思想、体制、政策障碍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进城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青岛市农民的科技素质总体状况一般:大部分农民了解一定的科技知识但并不深入;虽能意识到科技的作用,却缺乏主动获取的精神;强烈的科技需求和狭窄的科技获取渠道矛盾突出;掌握和应用科技的能力不强等。传统的教育和思想理念、农村科技推广、收入等是影响农民科技素质的主要因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荣华  雷国兵 《兰州学刊》2010,(11):109-112
武汉市H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表明:国家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投入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发展农村新兴产业、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等软件建设,几乎没有投入,部分建设项目缺乏有效监管,浪费严重。农民的资金主要用于盖房,买家电、摩托车和手机以及婚丧嫁娶支出,改善自家物质生活水平,或者对小孩进行教育投资,但对于发展农村新兴产业、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软件建设,投入很少,农业生产基本停留在一种简单循环的水平上。几乎没有村民花钱进行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从长远来看,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应适当兼顾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10.
2O13年9月29日,由青岛市科协、青岛农业大学主办,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的青岛市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学术沙龙在青岛农业大学召开。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伟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了学术沙龙并首先致辞,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吕祖利发表讲话。青岛市史志办副主任任银睦、青岛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春元、青岛市农委工会主席韩启红、青岛市科协学会部部长苏文民和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傅建祥等出席沙龙活动。  相似文献   

11.
农民职业技能素质已成为制约农民充分就业和增收的关键因素。青岛市政府虽高度重视对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并探索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教育模式,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除培训供给者——政府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法制建设,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外,更多的是需要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的风险正在迅速形成。从可行能力的分析视角来看待我国的农村社会风险,可以发现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的可行能力匮乏,即改变自己状况和应对农村社会风险的能力相对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健康生存能力匮乏、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匮乏和农民社会参与能力匮乏三个方面。在导致农民发展能力不足的原因中,有个人先天禀赋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政策因素。这种政策因素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服务供给。为此,要实现对中国农村社会风险的良性治理,核心在于通过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来加强农民的可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竞争能力与创新意识、学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维权能力等方面调查分析我国青年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结果表明,青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应从政府提供培训与农民自主学习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创设组织相结合、农村公权力的完善与农民维权意识的培养相结合等三方面来提升青年农民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胶南市农民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需求日趋高涨,但差异性明显;生活日趋丰富,但单调性突出;认知意愿增强,但制约因素较多;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不良文化冲击较大。农民对“知识武装”、“专业技能”、“资金投入”、“文化自办”、“文化下乡”、“文化带头人”等精神文化需求尤为迫切。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提高对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财政投入;丰富文化产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扶持引导;多层次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人口双向流动的"常态化"趋势使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分离出外出、返乡和留守三类农民群体,他们对科技信息关注程度、需求偏好以及影响其科技信息需求的因素都不尽相同,这对相关科技信息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应加大科技研发和资金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综合利用多种信息传播渠道,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加速农民非农化,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转移的组织化程度等,以加速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青岛市坚持把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仍然是青岛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郑立新  罗鹏 《云梦学刊》2020,(1):115-124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因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当前农民对乡村振兴关注度和支持度较高,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但现实中,农民主体作用也受到诸如农业综合效益较低、农民自身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不高、管理机制滞后及基础条件薄弱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需要党委、政府综合施策,采取完善乡村治理、健全政策扶持、建立引导机制、补齐短板缺陷、加强培育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尊重、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