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因素,日本与台湾的双边经贸关系历来密切。日据台湾长达50年之久,长期以来形成了"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日台贸易格局。同样处于经济恢复阶段的台湾和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贸易关系主要呈现两大特点∶"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贸易模式依然存在;台湾对日本贸易逆差开始出现并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这两大特点对此后日台贸易关系以及台湾经济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相似文献   

3.
周文顺 《学术研究》2000,26(7):88-95
台湾诸割时期系指“荷据时期”、“明郑时期”、“日据时期”,三代台湾经济,均呈鲜明大陆倾向。荷兰殖民者、郑氏政权顺应台湾经济之性格,竭力吸纳大陆人力资源,引进大陆生产工具,输入大陆生产技术,推动台陆商业贸易,并藉此取得重大发展。日本殖民者欲“移花接木”,强行牵拉台湾经济以摆脱大陆、粘接日本经济,但是,台陆之间出现以“反弹”为特征的“橡皮筋效应”,。台湾经济之大陆性格终未改变。  相似文献   

4.
黄新宪 《东南学术》2004,(4):143-148
日据时期的台湾籍民教育,是日据当局为福建、广东等地的台湾籍民举办的教育,是一种旨在使第二代籍民成为忠君爱国之日本臣民的教育,是日本在台湾实施殖民地教育的延伸.但是,这一目的最终并未达到.  相似文献   

5.
陈仪是大陆日据下台湾研究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及其随员对日据下台湾的研究代表了当时大陆台湾研究的水准.陈仪取鉴台湾经验,在政治上推行省政改革,经济上发展统制经济,加强闽台交流与合作.陈仪不但是"日本通",也成为"台湾通".应蒋介石之邀,陈仪主持台调会,编译资料.由于对台湾问题长期观察,陈仪辨析日据下台湾的利弊,有独到处,亦有盲点.台调会搜集的资料,多从日本人编写的书中摘译过来,这些资料注重台湾总督府的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忽视台湾民众.陈仪只注重研究台湾的"物",忽视研究台湾的"人",试图维持台湾总督府的行政架构与统制经济,与台胞的迫切需要隔着很深的鸿沟.  相似文献   

6.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侵略者。在日据台湾的50年里,祖国大陆人民并没有忘记遭受日寇蹂躏的台湾同胞,尽己所能,开展对台湾情况的介绍与研究,为中国最终收复台湾做了必要的准备。笔者查阅图书、报刊资料,试图对日据时期祖国大陆台湾研究状况作一述评。祖国大陆对日据下台湾研究的草创(1895~1927)20世纪初,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创办了许多杂志,介绍西方的新知识,鼓吹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利用在日本的有利条件,开始关注台湾问题,如《浙江潮》经常刊发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文章。《江苏》杂…  相似文献   

7.
略论日据时期日本垄断资本在台湾的独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占领台湾之时,其国内的垄断资本开始渐趋成熟,形成了诸如三井、三菱等大财阀。作为这些大财阀代表的日本政府为了实现对台湾的完全独占,除了出动大批军警疯狂镇压台湾人民以确保殖民统治秩序的稳定外,还必须实现日本垄断资本的独占。这不仅是垄断资本对外输出的需要所决定的,而且也是日本殖民政府实施“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殖民经济政策的基本前提。日据初期,日本国内资本并非十分雄厚,在台湾又面临着人民广泛而猛烈的反抗,每年军政费支出达一千多万元,其中日本政府要负担50—70%,颇有力不从心之  相似文献   

8.
黄平 《东南学术》2004,(4):136-142
本文分析了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实行的文化同化政策;以及台湾地区的广大民众针对日本殖民者的文化同化而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分析了这种文化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人民所坚持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3日,日本投降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结束了,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台湾的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来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应当给文学创作带来生机。但是,台湾光复后的当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步履艰辛,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由于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法西斯文化政策对进步文化的严重摧残,台湾经济又濒于破产;加上光复后国民党接收官员的腐败无能,国民党政府对台湾人民的政治压迫等等原因,光复初期(1945年至1949年),台湾文坛很沉寂,很少小说作品问世。但是在困难的环境下,杨连、吴浊流、尤换宗、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以围绕藤井省三<台湾文学这一百年>的相关论争为切入点,初步探讨近些年来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日据台湾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台湾民族主义"话语.对日据台湾出现了"以皇民文学为核心的台湾民族主义"这一荒谬论点进行辨析和质疑,认为对于日据台湾文学研究而言,学术化转型有其合理性,但不能以牺牲殖民批判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11.
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状况与"殖民地近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思涵 《东南学术》2006,(2):115-127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生活、殖民地建设等方面来看待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社会一隅,尝试发现后殖民理论在民间社会运用的可能性,提示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除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并注意到殖民地社会的复杂性,同时提示与试图纠正一些对殖民地经验的误用.  相似文献   

12.
1889年台湾茶业同业组织——茶郊永和兴成立.作为台湾较早的同业组织,永和兴仍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随着资产阶级国家日本替代封建朝廷清政府对台湾的统治,进入20世纪的台湾茶业同业组织完成了制度变迁,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同业公会.但日据时期台湾茶业同业组织发生的制度变迁不是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而做出的调整,而是在日本殖民经济体制下,为谋求本业的生存,不得不顺应殖民当局的要求而多次做出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种经济制度变迁是以殖民地母国日本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实质和思想基础、皇民化运动的发展阶段、皇民化运动的内容构成、皇民化运动的社会危害性等。认为皇民化是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同化运动,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自3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变动的时期,由于当时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到世界性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台湾小说创作的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作家走上了“左翼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日据台湾 5 0年 ,以数百万台民为役使对象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推行“以台制台”政策。为配合日本政府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总督府一面隔绝台湾人民与大陆之间的往来 ,一面驱使大批台人渡海登陆 ,“经略对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为顺利“南进” ,不断派遣台人奔赴东南亚各地 ,破坏华侨的爱国抗日运动 ,打压华侨的政治经济势力。日据台湾时期 ,推行“以华制华”战略 ,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6.
日据台湾 5 0年 ,实行鸦片渐禁政策 ,这个政策可以使台湾总督府在两个方面赢得赞誉 :日本是所谓“文明国家” ,标榜禁烟 ,可获得国际间的同情 ;出于所谓人道上的考虑 ,禁而不严 ,又可以获得台湾人的认可。殖民地当局将其丑行罩上光环 ,欺世盗名竟达数十年。本文拟通过对此等鸦片专卖制度的论述 ,揭露日据台湾时期鸦片政策的本质 ,即早期为财政服务 ,为开发台湾提供助力 ;晚期在战时体制的支配下 ,将毒手伸至大陆 ,有力地配合了日军的全面侵华。  相似文献   

17.
日据初期,时任日本内务省卫生局局长的后藤新平提出在台湾实行"鸦片渐禁政策",随后强力推行,使鸦片专卖合法化,台湾殖民财政扭亏为盈,迅速独立,也为日本本土输送了大量的资金。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的考察,探究后藤新平实行此政策的真正目的和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新宪 《东南学术》2006,(6):161-168
公学校是日据时期专为台湾人子弟设立的一种基础教育机构,存在时间较长,在台湾近代教育史上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公学校产生、发展的考察和主要特点的揭示,认为这一教育机构是日据当局对台湾民众实行民族歧视的产物,具有显而易见的殖民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19.
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璧瑞 《东南学术》2004,(1):141-153
本文以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的关系问题为分析对象,重点考察日据台湾社会的基本特质及殖民地政治、文化对被殖民者精神的压抑和渗透、对写作者身份的改变.一方面结合史实和殖民与后殖民理论,理清被殖民者身份改变的多重脉络;另一方面分析日据台湾文学和作家身份确认的复杂和困惑,同时探讨文学传承和文学身份问题在日据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20.
闽南人是汉族开发台湾最早的民系。闽南文化随闽南人的迁移而播迁台湾。闽南文化在台湾的发展经历了日据、国民党治台、李登辉、陈水扁推动台独等几个时期。加强闽南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加强对台宣传闽南文化,是争取台湾民心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