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苑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27-33
哈贝马斯认为,在他以前不论哲学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都未能解决现代性问题,因为他们依托于启蒙理性。解决现代性问题的途径只能是交往理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哈贝马斯论现代性概念、以韦伯为代表的社会理论对现代性批判的失误、以尼采为转折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非理性妄为。最后展现了哈贝马斯对现代性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中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8-15,23
哈贝马斯指出:"从康德开始,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一直就存在着一种哲学的反话语,从反面揭示了作为现代性原则的主体性。"在哈贝马斯看来,无论海德格尔还是福柯,他们对主体性理性的批判都没有从根本上超出黑格尔划定的圈子,即都是在主体性的原则下对主体性作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批判。要突破传统"理性主义"的窠臼,必然以具有"言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取代"认知主体",也就是以"主体间性"取代"主体性",哲学才能真正从"意识哲学范式"走向"交往范式",传统理性主义的危机才能彻底终结。通过"交往理性",哈贝马斯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理性主义范式的转换,摆脱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危机,解放了韦伯工具理性的"铁笼"困境。然而以语言为中介的"主体间"达成"共识"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却忘记"交往理性"的初衷。而"话语权力的平等不是哲学可以用‘应是’就可以实现的,它与文化、政治、经济交融在一起,而使现代性问题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2):17-20
合理交往能够推动社会发展,消除社会弊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改进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建设方式,解决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建设遇到的新问题有积极意义。合理的交往行为、主客体界限的超越、平等对话商谈、紧跟时代步伐的语言交往、知行合一和言行一致的追求、交往行为规范的建立等,都是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视界下的道德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馥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38-42
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理论运用到道德领域,创立了话语伦理学。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体系中,主体间性是奠基性和表征性存在,就话语伦理学而言,这表达了他对道德共识的强烈诉求。哈贝马斯所说的道德共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生活世界——道德共识的存在界域;交往理性——道德共识的内核;话语——实现道德共识的沟通中介;可普遍化原则、对话伦理原则——实现道德共识的基本保证。哈贝马斯关于道德共识问题深刻且富特色的思考,能为我们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5.
汪怀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10-13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是从其交往行为理论中引申出来的一种现代伦理范型,其研究范围严格限于实践理性的道德应用方面,因而体现了义务论、形式主义、认知主义、普遍主义的特征。其重大意义在于重申了理性价值,不但批判了道德怀疑主义、道德情境主义,而且有力地回应了后现代思潮所带来的道德虚无主义与道德相对主义。但话语伦理学并非完美无缺,体现了程序化、理想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曾庆娣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38-41
在现代性语境中,合理性是现代性的逻辑基础,合理性被赋予现代性的内涵.韦伯的合理性概念区分为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由于两者的冲突,使现代性陷入二难困境.哈贝马斯在韦伯的合理性概念基础上挖掘出交往合理性概念,致力于重建现代性.交往合理性思想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病理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对于我们解决全球性问题具有启示意义.但是,交往合理性思想充满乌托邦幻想,其实质是全面颠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是为资本主义作无力辩护. 相似文献
7.
王晓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30-35
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的独创。关于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见解,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人都有过论述。但是,对这一理论做系统且深刻表述的却非哈贝马斯莫属。在哈贝马斯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论断中,反映出他对科技统治论思考的独特视域,从而拓展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相似文献
8.
胡刘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5):50-54
对现代性进行理论探讨是现代西方思想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亚当.斯密确立的劳动价值论,既从经济学层面对现代性的合法性进行了辩护,又从"历史深处"凸显了现代性的界限。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批判,把现代性视为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从而在经济学语境中完成了对"现代性"的实践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李远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Z1):5-11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哈贝马斯批判理论关注的焦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 ,现代性问题由确立到受质疑以至被解构 ,其根本原因在于 ,理性批判只是主体自我的反思性批判。这种批判不能真正实现对中心化主体的突破和超越。为了克服这一错误 ,哈贝马斯把主体中心化的理性转换为交互主体性的沟通理性。主体中心化的理性是以个体自我认同为基础的 ,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是不可能的 ;而沟通理性是以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接受为基础的 ,就主体自我的存在而言 ,主体间的要互理解既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哈贝马斯把理性重建在生活世界和交往行为的统一活动中 ,为现代性问题奠定了新的生长基点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20-2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以看作是对这样一些基本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交往行为为何合理?交往行为如何合理?交往行为为何被扭曲?交往行为在现代如何合理实现?依托交往合理性概念,哈贝马斯建构了交往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1.
何兵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理性和合理性概念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 ,西方哲学的变革大多表现为对这个概念的重新阐释与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病态是用过于狭隘的工具合理性概念分析现代性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危机并不意味着现代性走入末途 ,相反这正是社会合理化有待发展的表现。哈贝马斯在对韦伯的工具合理性进行改造的基础上 ,引入了交往合理性概念 ,从而重建了理性和现代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重建与后现代主义批判--哈贝马斯对后现代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以论战者的姿态介入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对贯穿于尼采、海德格尔以及福柯之间的反启蒙理性观点进行了批判 ,并倡导交往理性 ,转向一种主体间性的社会理论范式 ,进而提出了重建现代性方案 ,这是现代主义者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攻击作出的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理性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明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0-12
合理性问题是哈贝马斯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哈贝马斯的理性观思想,通过对韦伯理性观的分析,指出了传统合理性的局限之所在,并在以“生活世界——体制”的双重构架论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基础上,阐述了哈贝马斯以语言和生活世界的互动去构建其交往合理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艾四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比较分析了交往行为与其它社会行为的区别,突出了交往行为的特殊地位。内在于交往行为之中的合理性是语言性、互主体性、程序性、可误性、开放性,这有别于传统的意识理性,体现了哈贝马斯对理性的重建。“生活世界”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补充概念,是从行为理论过渡到社会理论的桥梁,这一对范畴的提出表明了哈贝马斯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对西方社会的诊断是交往理论社会批判实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贾英健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5):30-34
理性是哈贝马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哈贝马斯一方面对传统理性展开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又力图以交往行动为基础进行理性重建,涉及到交往行动的涵义、背景因素、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的地位、语言的地位及其职能,以及“交往行动”的合理性与合理化等问题。哈贝马斯还进一步把对理性的考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阐述了交往实践活动中的话语伦理问题。哈贝马斯的上述思想,既具有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登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4):86-90
介绍和评述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普遍语用学的研究任务、基本特征、理论依据及交往理性.哈贝马斯是通过借鉴当代语言学理论和分析哲学的观点,提出了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普遍语用学,为其交往行为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并由此实现了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语言论转向. 相似文献
17.
张秀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4):29-33
本文从意识形态批判的向度及其旨趣的角度,对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论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在批判的向度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以“科学技术批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其次,在批判的旨趣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旨在走向“劳动”实践,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旨趣则是走向“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18.
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贝马斯由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诊断而提出交往行为理论。他寄希望于“交往理性的重建”和“话语伦理”规范的建立与贯彻,以实现一种无暴力统治的社会秩序。交往行为理论带有明显的批判性,同时又带有乌托邦色彩。研究该理论,对社会走出现代性困境有普世意义,对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四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哈贝马斯在理论活动的初期(20世纪50-60年代),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致力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基础。70年代后,他逐渐突破了该学派的限制,汲取各派思想精华,并最终于80年代初完成了从认识论向交往理论的转向。“交往行为理论”是一部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所有领域的百科全书。这一理论随着哈贝马斯的研究仍在不断拓展中。 相似文献
20.
缪赤彤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290-29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主要是指主体间通过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求的相互理解、共同合作的行为。生活世界作为主体间进行交往活动的背景,它的结构在现代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即产生所谓殖民化问题。哈贝马斯试图通过实现交往合理性为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出路,交往合理性就是要寻求交往行为的合理根据,这个根据主要是交往主体间普遍认同和遵循的规范,实现交往合理性还需要交往主体选择合适的语言、开展有效的对话活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把语言作为达到理解和共识的中介,提过重新界定理性,将交往理性从理论层面扩展到实践层面,为解决交往异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