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马克思认为,抽象和具体是黑格尔作品中客观存在的两个专门性的方法用语。他在《资本论》创作中逾越了黑格尔《逻辑学》,使得知识生产超越了一切抽象形式主义规范。目前,马克思根据《资本论》的创作所提出的将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相区别的方法论存在两种系统性表达:形式表达和实质表达。从学理上看,前一种是"形式框架"界说,我国学者持有的科学抽象法大体属于这一类型;后一种是"工作实质内容"界说,从统一思维学的范畴——"抽象和具体"出发,彰显了《资本论》辩证法道路的真实意蕴。"实质表达"是立在"形式表达"背后的规定。《资本论》中知识生产的安排体现了"思维学与逻辑学的统一"。可以说,"思维学和逻辑学的统一"是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关系的深层构境,可据此指导科学知识生产。因此,应立足中国本位,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的方法论规范关系,从中发掘本土化的、真正的思维支持,以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孙亮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1-18
与"简单的抽象"所迷恋于对交换双方内在实体之本质共同性的抽象不同,马克思以"抽象力"将社会形式赋予交换双方共同性"规定"的形式分析方法确立起来,并将这一社会形式赋予看作是一个客观的、抽象化的过程。当人们将自己的劳动进行价值化生产的同时,便出现了"统治权力"的从属关系。由此,现代的统治转变成了一劳动便进入从属权力的统治关系中,使得主体与抽象社会的断裂日趋恶化。要想逃离资本主义社会赋形的统治,不能从一个否定了我们的抽象的统治力量开始思考,即不能想着一种彻底的打破"统治的一方",而是需要从"我们出发"重构劳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一点虽然充满质疑,但依旧在规范或者"拟制"的意义上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实证方法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作为一部宏伟的经济学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揭示和论证,既不是主观臆造的良好愿望,也不是现象描述的局部实践,而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上的实证,具有系统、历史和抽象的特点。马克思正是运用这种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实证,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必将对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积分自创立之后很长时期仍缺乏严密的基础,马克思从对微积分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寻求哲学上的解释,从对微积分过程采用哲学概念上动态的而非数学家追求的静态的解释方式,将微积分思想一直是把它作为研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揭示了数学的方法上升为一般哲学方法的方式,并为《资本论》方法所改造融合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5.
余玉湖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4-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是唯物主义的 辩证方法,辩证方法包括很多 方面,内容及其丰富,其中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和辩证方法。 《 资本论》中揭示出了众多的辩证法范畴,如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等等。《 资 本论》中还大量反映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 律。 相似文献
6.
7.
8.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面对当代诸多西方学者尝试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并重构《资本论》的潮流,如何理解《资本论》三卷本之间的关系又再一次成为重要的解读对象。大卫·哈维从三大资本积累模型的角度解读《资本论》三卷本,并将第二卷、第三卷作为研究的重心。我们认为,对于三卷本之间关系的理论定位,既要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研究第一卷所聚焦的资本生产逻辑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又要回到《资本论》的原初语境,依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完整地理解三卷本所涵盖的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惟有如此,才能推进《资本论》在当代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永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74-276
本文从方法、方法论、经济学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基本概念入手,论述了作为方法及方法论,必然有其哲学基础,为第一个层次上的方法论。在方法论的第二个层次上,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等,在方法论的第三个层次上,包括具体的分析方法,如数学分析方法,而数学分析方法又包括函数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对策论博弈论分析方法等等。心理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等等,都是属于为第三个层次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进入了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中心,有力助推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转向。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成功,得益于五四精英多元互补的翻译赞助策略。通过赞助推出简明的阐释性文本强化《资本论》学理的易解性,在《新青年》等报刊刊文介绍、评论与节译强化传播广度,筹划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社团的译介与研究活动、演讲、授课及与进步力量积极互动强化传播深度和力度,五四精英有力赞助了《资本论》的中国传播。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翻译赞助之道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国际传播力建构极具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强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2):26-31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部展开政治经济学的解剖,认为自由平等的商品经济准则已经异化为资本支配劳动的关系,其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所有权规律,而拜物教则是这种物质生活关系在精神领域中的反映,从而建立起从"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跨越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在其《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从劳动作为目的论设定的社会存在初级形式出发,阐发了他所解读的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中蕴涵的哲学伦理思想,这种解读是与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截然不同然而又颇具高度的。卢卡奇认为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必须在理解思路上厘清马克思的方法。通过对本体论基础上的价值分析,以及对伦理应该、伦理自由、伦理异化等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分析,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又分析了僵化意识形态错误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3.
王明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3)
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包含了市场交换的逻辑,《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命运的理论经济学经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亟须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解读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澄清《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经济学著作又是必要的前提.因为,基于《资本论》的文本全面揭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从市场经济学的视野重新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的时代价值,并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理性维度与价值维度辩证关系原理,建构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与《资本论》的传播"问题的基本框架.原有的《资本论》研究范式与经济全球化语境在"理性与价值"的平台上不具有对话的可能,从而影响了《资本论》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有效传播.新的《资本论》研究范式与经济全球化语境在"理性与价值"的平台上可以实现"张力性"对话,从而使得《资本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广泛传播的可能性.解决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资本论》的传播问题,需要诉求《资本论》研究范式和传播范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主题,是在把握资本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揭示资本逻辑的同时超越资本逻辑。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根据资本的生产资料属性和社会关系本质,把资本逻辑阐释为相互规定的两个层次:一是以利益关系生产和再生产为中心的增殖逻辑;一是以支配关系生产和再生产为中心的权力逻辑。资本在自我运动中通过攫取自然与统治自然、价值增殖与生命操控、价值实现与欲望支配,完成了对物质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欲望系统的吸纳,成为不断增殖的价值和不断扩张的权力。正是增殖逻辑和权力逻辑的相互促进,资本发展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绝对主体”,呈现为不断上升的“双螺旋结构”,并最终塑造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政治秩序和文明形态。资本逻辑所包括的文明性和自反性决定了其被扬弃和超越的命运,同时也呼唤着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研究方法体系的哲学基础——行动中的唯物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卫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67-71
《资本论》之所以能够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就在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的运用。《资本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客观逻辑 (关于客观对象自身发展辩证法的思想形式 )和主观逻辑 (关于思维自身的辩证法的思想形式 )的统一 ,马克思将辩证法作为其逻辑和认识论的灵魂 ,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对一种具体的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 )和一门具体科学 (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 ,不仅使辩证法哲学得到充分而严格的验证 ,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对《资本论》及其手稿进行再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深刻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为理解和解决当今世界和中国的问题提供指路明灯。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理论分析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可以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深刻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增强人们的理论素养,从而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本论》及其手稿并不是仅供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学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深入研究和回答当今世界和我国的重大现实问题,并且在这种研究回答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探究中国《资本论》研究进展、把握其发展态势极为必要.基于发表于2000-2010年以《资本论》为主题的1872篇中国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表明,中国《资本论》研究已经形成以教授、副教授等具有较高学术地位者为主的核心研究队伍,以高等院校和社科院系统为主的核心研究机构,以《当代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学报》等为主的核心学术期刊;研究中心地处北京和沿海发达地区;研究视角多元化,涵盖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学科;研究主题动态化,既把握了价值理论、所有制、生产方式等传统研究领域,又抓住了改革开放、股份制、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等时代热点,研究内容与时俱进;但也存在研究队伍老化、缺乏制度性资金支持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展开了对现代个人及其政治处境的批判性反思和历史性重构。这一反思和重构表明,交换价值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推动了现代性政治个人的生成,也导致了“个人受抽象统治”这一现代社会的最大政治现实。资本逻辑设定界限和突破界限的矛盾性发展方式决定了资本虽然创造了人类对自然普遍占有的“有用性的体系”,体现了伟大的“文明作用”,但是也伴随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社会政治困境。《资本论》透过对现代个人的经济存在方式和政治存在处境的批判性考察,不仅瓦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塑造的资产阶级政治神话,而且以重塑政治个人存在方式为轴心实现了对现代性政治叙事的重写。 相似文献
20.
曹典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51-60
《资本论》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其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更在于它蕴含了未来的社会建设逻辑。如果说《资本论》既属于一部哲学著作又属于一部经济学著作,那是因为《资本论》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又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灭亡。《资本论》的这一写作特性表明,《资本论》还应该属于社会哲学著作的范畴。因为《资本论》所阐释的不仅是一种具有批判性质的学说,而且还是一种蕴含着以建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为己任的学说,即《资本论》批判资本主义体制不是最终目标,构筑共产主义体制才是它的终极追求。按照社会哲学的学科原则理解,《资本论》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不只是包含抽象性质的宏大叙事式的社会批判,而且还包含有社会实践中存在着有比资本主义体制更为合理的社会形式的思想意蕴,而表征这一思想意蕴的社会哲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就应该被称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