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化进程业已成为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而都市空间成为都市化进程的载体和表象,都市空间的形象化表征、都市空间生产的结构性与解构性,不仅意味着对都市化进程中文化、经济、科技地位及其价值关系的重新定位,也在凸显文化价值属性的基础上昭示了新的美学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2.
刘士林 《学术界》2008,(1):70-85
2007年,中国社会的都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同步发展.在城市发展环境与都市精神生态不断恶化的当下,从"美国梦"向"欧洲梦"的转型标志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新理念与新智慧逐渐形成.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提出昭示了中华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向内转"的创新模式,代表了中国城市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与方向.出于现实的与学术发展的需要,以环境、生态、精神健康为对象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在全球范围内应运而生,并出现越来越繁荣的研究局面.对GDP的怀疑与批判表明中国经济学家开始"悔其少作",幸福经济学成为"对经济学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一种回归".都市化进程不仅打破了地理-民族-国家的传统分界,也融化了文化、意识与心理等方面的隔膜,带来了一个产生大思潮、大思想与大学术的大时代.城市(都市)文化成为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在都市化进程研究、文化城市与文化都市研究、以艺术之城为中心的艺术与城市文明研究、"新农村"与"城市群"关系研究、都市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运河"申遗"相关的运河城市群研究、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都市文化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市文化学研究在2007年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都市化进程"在深刻改变与重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同时,也为以文艺美学为主要形态的当代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生长空间与全新的当代性问题.都市美学新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在基本框架上沿三方面展开:首先,都市化进程的现实背景与都市文化学术语境的确立,是文艺美学发生当代转型和都市美学得以成立的外部动因.其次,都市美学在研究对象与范围、逻辑起点与价值基础以及文艺美学既有框架的改造与当代形态的建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三是都市美学的理论资源与文化研究问题,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消费"关系的论述、新马克思主义的都市空间美学建构,在以消费为主体功能的当代都市中具有"核心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文化研究上,现代艺术家对资本主义城市的批判和抵抗,对于今天都市人探索审美拯救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也成为都市美学在理论建构中特别心仪的对象.以都市美学提供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可以为都市人减少自身在都市化进程中的异化以及当代中国城市的可持续与全面发展提供某种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都市化进程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都市化进程,是指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它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进程成为人类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一是农民进城依然压力巨大;二是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的矛盾升级;三是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冲突;四是城市盲目扩张与科学发展的冲突。要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必须对当代以都市化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有清醒的现实意识,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与根本矛盾、实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并由此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前提;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顺“都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意义问题属生活本身的问题。选择城市空间生产的意义问题作为城市空间问题研究的一个主题视域,旨在回归人是目的的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原点。以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为目的的人的意义批判和重建当代城市空间生产方式,是一个关乎隐藏在城市空间生产背后的人类学后果的终极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鲁迅经历了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在不断转换的都市空间中,鲁迅的都市化生存以不断介入城市、把握城市、书写城市、批判城市为线索,在都市化过程中,鲁迅完成了自己角色和身份的塑造,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将杂文文体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又以"非典型性"都市化生活姿态显现出其"由边缘而向超越"的独立品格。面对当下知识分子的全面退守和精神危机,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回到鲁迅的意义,越来越需要以鲁迅精神来拯救"死亡"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空间是马克思恩格斯探讨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时一个重要的微观视角,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关涉城市居住空间生产的社会性、城市居住空间的资本化及其后果、政府在城市居住空间生产中的角色,以及空间剥夺与空间正义问题,重新梳理和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居住空间思想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人类的空间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都市消费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化进程使城市社会固有的消费功能获得极大的提升,这是消费要素在后工业社会中被高度重视乃至无限拔高的根源。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以消费与生产的相互适应与相互依存原理为基本逻辑框架,又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有机整体为总体理论背景,因而完全不同于当代消费文化研究者对消费功能的神奇夸大与无限吹胀,后者充其量只是对马克思"消费直接是生产"、"消费表现为生产的要素"、"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消费浸入精神生产"等命题片面理解与发挥的结果。在消费时代,生产仍在继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并没有终结,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为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从自然环境保护与精神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当下理论界与社会思潮中日益泛滥的消费意识形态进行全面的批判性反思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世界城市的概念主要由英国社会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关注都市化进程中通常属于国家范围内的政治、政策之外的力量,是世界城市理论提出的直接背景和这一理论本身着重思考和探索的核心问题.世界城市假说本身主要是一个研究框架,不是一个有关城市的理论或总体的叙述,而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起点.世界城市假说第一个局限性是过于集中在一些相对较大的都市中心,第二个局限性是疏于发展城市理论本身.在都市化进程中,上海的经济和城市硬件走在了国内前列,甚至可与一些世界顶级城市相媲美.上海与西方大都市的最大差距不在GDP、城市空间与人口规模,而主要是落后在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上,因而无论是在未来的全球城市竞争中,还是在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上,上海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文化上的落后现实.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丰富的空间生产理论是资本空间实践逐步展开的结果,它为研究我国的空间生产现状提供了理论视角。我国在全球空间生产的背景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市空间扩张运动。中国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使我国的空间生产体现出相当的历史价值,但是也暴露出比较明显的受发达国家空间剥夺、空间发展不平衡、空间不平等等方面的空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看清西方空间生产理论在提供解决空间问题方法中的缺陷,结合中国的空间生产实际,改变我国在全球空间生产中的地位,科学规划空间,实现空间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维护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一个深刻的综合变迁过程,代表了一种新型文明和现代人群的聚落形态。城市空间生产推动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在空间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中,空间资源、产品、权力的生产和分配等方面在政府(权力)、市场(资本)、社会(民众)之间形成一种辩证张力,导致空间生产、分配和价值的不正义,衍生出大量城市空间问题。基于空间正义的城市治理直面新的空间问题和治理困境,通过协调治理主体、规范资本运作和促进空间权利平衡等多重措施,实现治理策略突围,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刘海 《兰州学刊》2014,(6):88-93
城市景观,作为一种对视的视觉对象物,本身就是一个关乎城市形象的现代性工程。而城市空间的文化展现,对于城市的感受者来说,首先源自一种视觉感知的空间旅行。近年来,城市空间的文化呈现向"可观展性"逐步迈进,又是一种典型的都市文化表征。正是从这些直观而炫目的景观之中,人们读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性及其对于外来者的态度。一方面,它是基于技术性展现的都市化进程的浮标,另一方面也喻指了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活方式及理念。因此,"可观展性"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陕南城市空间的文化改造与规划设计及城市文化品牌的营造,可以尝试实施一种"可参观性"的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13.
涂层也就是用某种涂料、材料涂抹、修饰对象,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实现特定的目的。涂层在城市化进程、空间生产中的泛化,有可能使城市社会成为一种表面光鲜而充满风险的涂层社会。涂层、涂层式空间生产具有短期的经济、政治等效应,但会深层危害城市与社会发展。涂层式的空间生产、涂层式的城市化,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但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形式主义意义上的城市策略与空间行动。涂层式、形式主义空间生产用表演式的行为遮掩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积累发展风险。化解涂层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待于现代性与城市社会的进一步成熟。推进空间生产的社会自觉,深层确认城市的人文本质;推进空间制度的行为自觉,增加城市权利的弹性张力;注重空间生产的本土特质,推进空间生产的本土自觉,对化解涂层问题有重要的行为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日趋走向“都市化”(Urbanization)的今天,都市规划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正象有人所说,“二十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都市化的浪潮波及到世界各地。”都市化已经和工业化、现化代一起,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因此,世界各国,上至政府首脑,下  相似文献   

15.
空间生产、资本逻辑与城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生产的实质,就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过程,是社会利益集团通过控制土地和建筑物等空间主要特征来塑造和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组织的过程,而这一空间生产过程又受资本逻辑的支配。中国的城市作为世界空间生产体系的重要节点,也是空间生产和资本逻辑的反映,中国的城市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当代语境下必须给予应答。本文对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权力的作用、城市空间正义、地理差异与空间生产、资本逻辑的关系以及中国城市研究的本土意识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佃利  王玉龙 《东岳论丛》2019,40(5):167-175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古城更新实际上是涵盖了物质空间重塑、精神空间营造和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过程。通过对山东省十项古城更新实践的考察发现,古城的空间生产表现为围绕历史建构而展开的古城重塑过程,在"历史—文化"的路径之下,针对古城空间生产的不同维度采取具体的、差异化的行动策略。而古城空间生产实质上是一个围绕城市营销而展开的权力博弈过程,在"政治—经济"的路径之下,行政权力、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围绕古城场所改造和业态布局、古城品牌和城市营销、古城空间使用价值等方面运转和冲突。这种路径特征意味着古城空间生产在权力运作中应捍卫不同群体所拥有的城市权利,实现多元协同、包容差异的空间生产。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发展与南京城市形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形象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现代城市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都市化的进程导致了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日益脱离,乃至使得都市化造成了城市形象的千篇一律.这实际上是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忽略了城市文化的二元性特征的结果,城市文化的建设说到底就是使区域特色与都市化进程统一、协调起来的建设.就南京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而言,首先应当注意的是对城市形象二元性特征的分析研究,然后确定城市形象特色的发展方向.当对南京仅用区域文化特色进行描述和研究时,不能不感到捉襟见肘的困窘,无论是六朝遗韵、秦淮风月,还是宁一镇文化圈的概念,都不足以准确地概括和描述南京的城市形象特  相似文献   

18.
列斐伏尔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正是他提出了严格意义上的"空间生产"的口号.列斐伏尔由日常生活理论研究走向空间研究,是由当代都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所决定的.列斐伏尔指出,空间实际上是具有政治性的,而不是中性的,空间成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工具.列斐伏尔试图从空间研究中找到一条解放之路,并最终走向了自己的空间生产的思想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起源的角度看,广场最早与最基本的功能是一个文化、精神与艺术活动的中心。现代广场更关注其对城市环境与都市人具有的生态功能。作为城市文明符号与主要象征的市民广场具有重要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价值。中国城市广场普遍存在着空间布局混乱、结构失衡、功能错乱、"空心化"、管理落后等问题。真正理解与领会市民广场的本质内涵,制止对城市空间的非理性改造与盲目生产,以及通过管理与服务创新全面地提升市民广场的文化服务水平,对于中国市民广场与城市空间生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佳 《东岳论丛》2022,(1):128-135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学者聚焦于城市空间生产和现代性危机的内在关系,展开了对现代性的空间批判.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规划导致了空间生产的同质化、空间结构的碎片化、空间功能的消费主义倾向以及强烈的"时空压缩"体验,使现代性的悖论和矛盾在城市空间集中爆发.针对都市生存困境,列斐伏尔从技术官僚体制、哈维及卡斯特尔从城市空间生产的内在矛盾、索亚从空间正义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实质和根源,并积极探寻拯救现代性危机的都市革命道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我国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重建和书写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