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学刊》2012,(3):F000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建院来已形成了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中心,包括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藏学、彝学等10个二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民族学是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五个学科是四川省重点二级学科,其中民族学同时也是国家民委重点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2.
《民族学刊》2012,3(3):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建院来已形成了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中心,包括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藏学、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电影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学、文化美学、政治民族学和影视人类学这四种学科方法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几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取向;少数民族电影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文化性格、文化视点、文化冲突、社会功能以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上;界定核心概念和建构理论框架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的当务之急;把握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本质,系统理性地建构其学科理论体系,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创建于1980年5月,1983年首批获得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中国民族史硕士点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该所现设有民族史、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文化学、教育学六个研究室和一个影视民族学实验室及青海民院民族博物馆。教职工共25人,其中专兼职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副研究馆员1人,在读博士4人,硕土5人。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3,(5):15-15
正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成立于1985年1月,是专门从事民族科学研究的省级群众性学术团体,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和中国民族研究学会团体联合会团体会员。学会接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业务指导和省民政厅的监督管理,挂靠湖南省民族研究所。1998年在全省学会工作清理整顿之后,原湖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和湖南省民族贸易研究学会归并到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多年来,学会组织全省广大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6.
何平静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21,12(9):106-112, 126
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借鉴民族图形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展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传播力。本文以中国少数民族的藏族、羌族、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图形以及《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民族学刊》等几个特色鲜明的民族学类期刊封面的民族图形为例进行对比及相关性研究。民族图形元素在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其深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图形语言的传播形式,有利于进一步探究民族图形元素在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中再利用、再创造的可能性以及其价值和意义,也为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2004年年会暨少数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讨会于2004年在哈尔滨市召开,有68人出席了会议,有35篇涉及黑龙江省10个世居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县域等范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提出了理论性的指导,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先后四代民族学者投身于少数民族研究,他们引入现代民族学研究手段,建立现代民族观念,在廓清民族称谓、界定民族关系、划定民族范围并探索民族自治制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就的工作,为民族学中国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中国民族识别工作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治理念的实践与民国时期的成就密不可分,其体现出的中国化自信可以在民国时期民族研究源流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散杂居民族研究已成为民族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建构上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政府解决散杂居民族问题,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维护和发展散杂居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不可否认,既有的民族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都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区的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往往受到不应有的忽视。汉民族是散杂居地区的重要民族单元,加强对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是民族学研究亟待深入的课题,也是开创散杂居民族研究新局面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28日,由《民族研究》杂志社、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我校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民族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宗教、民族与社会”在我校隆重开幕。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心愚,《民族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刘世哲,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沙马拉毅出席活动。论坛开幕式由沙马拉毅副校长主持。来自全国的高校和民族科研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开幕式。赵心愚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我校一直重视民族学、宗教学研究,注重加强民族学、宗教学的学科建设,宗教学硕士点是学校最早建立的硕士点之一。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我校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散杂居民族研究已成为民族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建构上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政府解决散杂居民族问题,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维护和发展散杂居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不可否认,既有的民族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都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区的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往往受到不应有的忽视。汉民族是散杂居地区的重要民族单元,加强对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是民族学研究亟待深入的课题,也是开创散杂居民族研究新局面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2.
<正>民族宗教学是民族学和宗教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重点是阐释宗教在民族形成、民族演变、民族国家、民族文化、民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凡与民族宗教相关的问题,都在它的研究范围和视野之内。民族宗教  相似文献   

13.
近日,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以全省申报各学科中优异的成绩被评定为青海省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这是继1995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后,民族研究所获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表明民族研究所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强劲的一步。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983年获得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了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六个教研室,一个影视民族学实验室,一所民族学博物馆,一个专业图书资料室,主办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民族…  相似文献   

14.
肖坤冰 《民族研究》2012,(4):105-106
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17--22日,由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主办的民族问题专题学术研讨会暨黑龙江省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民委、黑龙江省民委有关领导,北京、天津、黑龙江、宁夏等省(区市)的民族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出版机构的近50余名民族理论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向及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黑龙江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西南研究与21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青海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民族研究》2006,(1):F0002-F0002
甘肃省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962年正式定名,是专门研究甘肃及西北地区民族宗教问题的科研机构。发研所成立后,曾组织力量对甘肃少数民族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搜集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民族边疆省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研究是民族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特点作了系统阐述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批准成立了"湖南省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挂靠省民委。基地成立后,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民族经济研究基地、武陵山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研究基地等三个分支基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的状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还就如何推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指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