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钊平 《兰州学刊》2005,(6):106-109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产生的共同基础,二者存在着较为紧密的互动关系.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1)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董事会功能弱化;(2)股东大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3)经营者激励机制不健全,约束机制空缺;(4)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5)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等等问题.我们应采取(1)改进董事会人员的构成,强化董事会核心地位;(2)重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塑造"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机制;(3)强化监事会职责,完善监事会制度;(4)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人性治理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诚信度低归根结底是由于“内部人控制”造成的。本文认为,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加大和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从而有效地抑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我国对于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有明确要求,但有重大立法缺憾。因此修改《证券法》和《公司法》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与经营一般商品的企业不同.由于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信息披露问题至关重要.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揭示了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标准不一致、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问题,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对上市银行的市场约束,提高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信息透明度,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基本养老保险支出的财政压力,政府大力提倡发展企业年金。由于企业年金制度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导致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必须完善企业年金财务信息披露。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年金财务信息披露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规范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年金财务信息披露和完善以企业年金基金为主体的财务报表体系;建立企业年金各运营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企业年金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强化企业年金财务信息监管机制;健全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激发相关主体披露企业年金财务信息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相关信息接受程度不同,掌握信息多的人比掌握信息少的人处于有利地位易获益。只要资本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就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只要双方信息不对称,就会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不一致、委托人难以观察到代理人全部行动、委托人与代理人承担的责任风险不同以及代理人不理想等委托代理风险。为此,应采取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受托人和管理人激励机制、强化年金运作的约束机制、优化年金理事会人员构成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一方面,正式的代理契约采取隐含契约的形式;另一方面,在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之问还存在一个非正式的关系契约.这种契约安排导致国有企业约束监督机制失灵,内部人控制和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合谋.为了解决代理问题,政府必须把企业高管的选择权和解雇权归还给企业,建立以企业董事会为核心的、职工参与治理的内部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杨文 《人文杂志》2006,(1):72-76
内部人控制是对企业运行机制的破坏,它侵蚀着现代企业制度赖以存在的根基.我国反内部人控制表现为内部人控制缺乏明确界定,预防制度设计方面的欠缺,行政设计机构中的漏洞,法规制裁制度规定方面的失衡.我国反内部人控制的法规建立和完善需要在处理好各种矛盾中来进行.内部人控制与反内部人控制的斗争将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二是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低效益状况。因此必须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制度创新,包括完善市场机制,为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解决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五九现象”与中国的企业家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五九现象”,是指一些有成就的企业家在59岁左右翻了船。“五九现象”既是人事制度问题,又是产权制度问题,更是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讲,“五九现象”的实质在于它是中国目前国有资产委托代理不完善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内部人控制”失控现象。企业家激励制度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激励制度必须体现多劳多得原则;②必须体现未来原则;③必须体现市场化原则;④必须充分体现企业家的个人精神,特别体现他们的成就感。根据以上四大原则和中国的现实,目前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应包括两大制度:年薪制与期权制。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企业家约束制度  相似文献   

10.
提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已成为相关主管部门和监管当局对资本市场完善的一项战略安排。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企业管理层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及时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披露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评价的信息。本文探讨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理等问题,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提出从创建诚信的企业文化、明晰披露责任主体、完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等方面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1.
ESG信息披露制度是与双碳目标相关联、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我国亟须建立强制性兼适度包容性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基于上市公司经济属性的主导及其行为受短期主义的影响,市场竞争过程中难免受“搭便车”问题干扰,公司披露ESG信息的热情不高。我国当下实行自愿性为主的ESG信息披露制度存在诸多实践问题。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具有浓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优于自愿披露制度实践的优势。据此,统一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推进ESG信息披露的监管范围和手段、提升ESG信息披露现有法理政策的效力等级、填补责任承担方面的法律空白应当成为我国ESG信息披露制度需完善的内容,有利于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内部人控制"失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失控的现实表现的基础上 ,从委托代理关系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进而提出解决“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 ,应着重加强法律监督、所有者监督、市场监督 ,并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蒲鸿志 《学术论坛》2015,(2):142-145
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治化水平低,权力制约机制不规范,内部人控制严重,委托关系不明确,核心竞争力缺乏。其法治化路径是:建立操作性较强的的财务、事务、权力制约等法律制度;彻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从法律制度上肯定股权多元化,设计保护中小股东的制度;进一步用制度明确委托关系,通过法律来规范出资人的权利、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进一步提高企业选人、用人、薪酬制度的法治化水平,整体建构国有公司法人结构治理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内部人控制"是国企公司制改革中所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其主原因有所有者缺位、信息不对称、制衡机制弱化等.针对该问题,我们可以从企业内外构建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期将"内部人控制"对所有者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5.
QDII制度是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容许本地投资者进行境外投资的一种制度.但是QDII制度隐藏着金融风险,因此要加强监管.QDII监管的内容主要有投资者的资格认定、进出资金的监控、投资品种和投资比例等问题.我国QDII监管制度存在缺陷:其一,我国的QDII监管模式存在缺陷;其二,我国QDII法律体系存在缺陷;其三,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因此,我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我国QDII监管制度:首先完善我国QDII的法律体系;其次改变我国的监管理念,完善我国监管模式;最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一直是证券监管的重点 ,但是有关预测性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司法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预测性信息披露问题上存在的立法缺陷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提出完善我国的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重点在于建立预测性信息披露免责制度和完善民事责任承担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6):101-108
既有文献表明,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明显的敏感性。但由于金融企业自身经营的独特性,在既有研究中经常被剔除或忽略,金融业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显著的敏感性,需深入研究。通过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金融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整体质量呈显著提高的趋势;高管短期薪酬激励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关系;高管长期薪酬激励则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相对于非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要弱很多。  相似文献   

18.
坚瑞 《东南学术》2024,(2):86-96
以数字化转型强化内外监督,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夯实社会发展“绿色基石”的新方向。借助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在高管绿色认知水平低的企业、非高耗能行业领域以及制度环境不健全区域中,上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政府与企业应协同发力,强化企业内部治理能力与外部监督力量,提升企业碳管理水平,推进数字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后股权分置时代信息披露监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和灵魂.后股权分置时代带来的各种冲突和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以投资者权益保护为基本目标,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仍存在诸多问题,违规事件屡禁不绝和虚假信息泛滥成灾这两大痼疾尚未彻底解决.建议从明晰监管目标、完善法律环境、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建设、强化中介机构外部监管等方面构建多层次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以期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防范不符合发行条件企业IPO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大量优质企业通过IPO进入证券市场.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为了募集资金,实现股东权益增值等目的,通过违法违规的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谋求上市,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演进进行了阐述,然后对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IPO的目的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大对IPO中违法违规企业及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高管和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做好发行上市信息预披露工作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