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同等内涵的概念。中国文化精神是中性的概念,中华民族精神是褒义的概念。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成分构成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积极成分,属于优秀文化传统的范畴,但并不等于民族精神,而要通过价值整合和理论提炼才能转化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以崇古、征圣、宗经为表现,以唯伦理思维为特征的守成精神;近现代以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为表现,以唯政治思维为特征的革命精神;当代以改革开放为表现,以唯经济思维为特征的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历史性抉择,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动南昌起义.以南昌起义为起点,历经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一支完全区别于古今中外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成立.南昌起义中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源于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特质和军队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质特性.建党、建军和建立新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里程碑,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矗立的三大坐标,即以红船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党精神坐标,以八一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军精神坐标,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建立新中国精神坐标.八一精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铁军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培新 《学术界》2003,(5):151-154
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基础 ,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动力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职责 ,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它包括道德精神、人性精神和生态精神3个方面。人文精神作为一种道德精神是人与人和谐的精神基础,作为一种人性精神是人自身和谐的精神基础,作为一种生态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党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匠人之心的精神奉献创作,以公仆之心的精神服务人民,以感恩之心的精神回馈社会,以赤子之心的精神报效祖国,以忠诚之心的精神紧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凝炼而形成的为师生所认同的,对师生行为起引导、熏陶、激励和规范作用的一种以求真创新精神为核心范式的价值观念体系。大学要构建大学精神,必须克服大学精神理性上的价值沉沦倾向,大力弘扬以求真创新为内蕴的大学精神。求真创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构成大学精神的内蕴并统领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乡土”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从“乡土”的角度出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出发点,在“乡土”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立足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依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中心点,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中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斗争取得新成就。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关键点,在“乡土”中磨砺、锻炼和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能力和水平,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迎接实践中的各种困难,以新的伟大斗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理性精神的多元性 ,首先取决于创作主体思维范式的多样性 ;其次流贯于不同样态文学中的理性精神既有科学理性又有人文理性 ,而人文理性精神又凝成了以个人为本位、以国民为本位、以平民为本位、以人民为本位、以全民为本位的形态各异的人道主义理性精神 ,铸就现代中国文学的共同灵魂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井冈山斗争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精神 ,主要表现为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敢于胜利的实践精神、以人民为本位的民主精神、共产主义的乐观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这些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的精神价值维度立足于对人的精神关怀,以文学及批评自身对人的精神拯救、精神塑造与精神提升为价值标准,以同文学一道参与人的精神建设为价值目标.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存在着精神价值之维不健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文本意义阐释遮蔽精神价值判断以及对文学精神价值导向的偏差.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利于文学批评更好地承担起推动文学发展的历史使命,也利于文学批评在回归其精神建设者的身份的同时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并由此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方向保证作用、价值导向作用、精神激励作用、社会力量凝聚作用、规范调控作用,它表征着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强化,为此,必须加强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庆精神具有永恒的先进性.在大庆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全面振兴的新形势下,大庆精神仍然是推动大庆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宝贵思想源、重要人文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庆的经济转型全面振兴必须继续以大庆精神为动力,从大庆精神中寻求先进的思想,以大庆精神为核心、为灵魂来夯实大庆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奉献、务实、求真、和谐"为核心内涵的青海精神,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青海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海的具体展现。将青海精神贯穿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助力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  相似文献   

14.
抗战精神是扭转民族命运、再造民族魂魄的内在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本质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纽带与思想宝库。科学理性的抗战史观是传承抗战精神的基础,而当前“西方中心论”对中国抗战作用的轻视,日本军国主义对抗战历史的歪曲与历史虚无主义对抗战精神的消解,冲击着抗战精神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并最终显现为社会道德信仰困境与价值选择危机。直面并回击错误抗战史观,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对真实历史的发掘为依托,以对抗战精神的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多维化抗战精神的传播路径为渠道,进而构建起系统化、科学化的价值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5.
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庆油田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特有的文化资源,在油田的开发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庆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尤其是作为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必须把铁人精神升华到文化层面,构筑以铁人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和谐为主要特征,以"三老四严""五项要求"为基本规范,持续成长的铁人文化,是当前摆在我们全油田职工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紧密联系自治州的实际,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为自治州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7.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需要呼唤"红船精神",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灵魂坚持走中国道路,以民族和区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国精神,以国家独立与进步为己任凝聚中国力量,作为"红船精神"的价值指向,为实现"中国梦"指明路径选择、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今天,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依然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将三个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过探讨三个精神科学内涵,得出了三个精神的内在关联性,即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产生前提、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具体化和特殊化表现、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较工匠精神更具意识形态特点;一体弘扬三个精神是符合马克思劳动观的科学要求的、能够兼顾受众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三个精神以劳动精神为总,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分,能够激励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而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天人观的伦理意蕴对现代科学伦理精神生成的启示现代科学伦理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升华。如果说科学精神是以理性为本性,以求真为核心,以合理怀疑为动力,以创新为宗旨,以务实为依归,那么现代科学伦理精神则是以理性-伦理为本性,以臻善为核心,以责任为激励,以完善人格为宗旨,以协调发展为依归。因而,科学精神体现的是科学活动主体认知-求真的需要与实现的程度;现代科学伦理精神体现的则是科学活动主体的臻善需要与实现程度。前者主要在科学领域,体现了科学活动主体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使命,后者则超越了科学领域,进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由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炼和精确表达。新时代与时俱进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