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充分发掘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格局,基于1996—2019年数据,以中美贸易摩擦中被加征关税的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弹性分析法而非传统的贸易潜力估计方法,估计了该部分农产品对36个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短期出口潜力。研究认为,在36个沿线国家市场上,中国被加征关税农产品对出口竞争国的同类产品具有一定替代能力,尤其在意大利、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俄罗斯市场上的替代能力更强;36个沿线国家对来自中国的被加征关税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均属于富有弹性;中国被加征关税农产品出口潜力较大的国家集中于东南亚地区。研究表明,中国应着力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调整空间,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合作,尤其是借助RCEP促进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深入发展,带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加,实现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格局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金砖国家国别贸易便利化发展的现状。从金砖国家合作的角度,分析目前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合作的发展现状。金砖国家国别贸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在合作方面已经有越来越多正式协议签署,合作处于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实证分析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指标对金砖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回归分析显示,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的各项指标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将有助于增加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流量,从而深化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推进正式合作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准确测度中国与TTIP主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差异,便于深刻把握TIP催生的国际贸易便利化新趋势,应对全球贸易规则变迁的挑战.文章首先构建了贸易便利化测评指标体系,采用《全球竞争力报告》《腐败指数》以及《世界竞争力年鉴》的相关数据,对2008-2014年TTIP主要成员国及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对比测评.研究发现,虽然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上升了,但与TTIP发达成员国的差距依然较大,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方面均低于其平均水平.为此,中国应进一步简化海关程序和手续,改善海关环境,提升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加大对电子商务中的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防范TTIP区域内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贸易便利化如何影响中国出口增长的问题,依据贸易便利化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26个三级指标的多层次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从出口产品价值和种类两个角度,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并利用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各级贸易便利化指标都能显著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增长,其中对扩展边际的影响更大; 按收入水平和产品属性划分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各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应就运输设施、信息技术等硬环境方面优先展开合作,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占领高收入国家市场,通过贸易便利化合作开拓中低收入国家市场,还要积极寻求与条件成熟的沿线国家签署双多边区域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化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促进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成为中俄蒙三国的必然要求.从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国内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5个方面来对中俄蒙经济走廊的贸易便利化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2012-2016年,中国的平均贸易便利化指数为0.625,远远高于俄罗斯(0.515)和蒙古国(0.471).中国的平均贸易便利化处于一般便利的水平,而俄罗斯和蒙古国则分别属于贸易不便利和非常不便利等级.从总体上来看,中俄蒙经济走廊的贸易便利化处于不便利等级,且各国之间差距较大,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需要加强经济走廊机制化公共产品的供给,共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环境和通关一体化制度;以产能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提升的经济技术基础;重视中欧班列的牵引作用;增强经济走廊相关国家间的互信及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以中非农产品贸易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中国与非洲的农产品贸易总量、贸易商品结构以及贸易市场结构。通过对中非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农产品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指数分析,探究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而测算2018年中国与24个非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实证显示:从整体来看,中非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均相对较弱,中非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仍有待优化和调整。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中非合作论坛等均对中国与非洲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潜力巨大型、潜力开拓型和潜力再造型,且潜力巨大型国家比例更高,中非农产品贸易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开拓。最后,提出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政策和文化沟通,加快中国与非洲各国互联互通建设,提升非洲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中非农业合作方式升级和内容多元化以及有侧重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等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6—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互联互通视角,构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并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出口潜力及拓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的经济规模、伙伴国的人口规模以及使用共同语言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的人口规模、两国的地理距离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效能、自贸协定、班轮运输连通性、铁路货物运输量、贸易自由度、进口清关时间、货币与金融自由度均对贸易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文化差异和政体水平差异均对贸易效率具有阻碍作用。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潜力较大,未来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是促进还是抑制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利用“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借助引力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是如何通过贸易成本渠道、市场规模渠道影响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以及引入交互项分析投资便利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一国的双向FDI具有协调发展性,东道国的IFDI流量的增加促进其OFDI的增加,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中国OFDI和IFDI的增加和双向FDI的协调发展,且具有国家收入和基础设施的异质性;主要通过降低东道国的贸易成本和扩大当地的市场规模来促进中国双向FDI流量的增加,进而促进中国双向FDI的协调发展;东道国投资便利化水平上升增大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加强与“一带一路”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贸易往来,增加与成员国之间基础设施、海关环境、金融市场、电子商务和规章制度环境等方面条例的签订;要加强本国基础设施、规章制度环境等建设,提高本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双向FDI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砖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及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分析金砖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果显示,结构效应是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增长效应和市场效应对结构效应有重要的影响;世界市场需求增加对金砖五国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在减弱,对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拉动作用则在增强;金砖五国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需求增长较慢的市场;竞争力效应对金砖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具有波动性,五国在当前农产品贸易中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差;整体上金砖五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竞争力在下降,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竞争力则在不断增强。由此提出:调整出口增长方式及市场结构,注重培育资本集型农产品竞争力,加强金砖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出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出口效率水平,分析了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效率较高的主要是一些优势农产品,出口产品与沿线国家的需求之间尚存在较大的结构差异,中国还有进一步挖掘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和扩大市场的空间;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其中对中东欧、南亚和部分中东国家的出口仍面临较大阻力,出口效率较低;沿线国家参与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出口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较复杂,大阿拉伯自贸区和中部欧洲自贸区的建立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其出口效率,而南亚自贸区及欧盟活跃的区域内贸易使得中国出口面临较大的挑战,中国-东盟自贸区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方面未能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察2004~2013年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量特征、市场结构及进出口集中度,并利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度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但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2)中国在东盟的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较分散而进口来源地则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主要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对多元化。(3)中国农产品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越南、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则较为显著。(4)中国对东盟7国的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要略高于出口互补性指数,这也印证了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给江西省农副产品的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对江西省农副产品出口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政府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江西省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行业协会规范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组织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增强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一系列措施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设想,以促进江西省农副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3.
SPS措施是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非关税措施。进口国设立SPS作为一种产品质量门槛,其遵从成本首先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行为,进而影响其贸易流量。发达国家的出口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和供应链系统方面更具有遵从的优势,贸易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对SPS措施贸易偏转效应的实证检验发现,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一和第二年,贸易偏转效应不明显,原因在于SPS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有区别对待原则,且农产品生产的区域特征明显。但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三和第四年,农产品进口来源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存在贸易偏转效应。作为农产品出口国,这要求中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产业链的固定投资,以遵从国外SPS措施为契机,提高农产品质量层次。  相似文献   

14.
根据UN Comtrade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6~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促进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对分类农产品而言,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农产品结构变化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小甚至阻碍出口增长。随着双边市场不断开放,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在于不断调整出口结构,以适应对方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随着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频率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通过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到:2002-2009年间,国外严格的、不断增加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呈现负相关关系。中国农产品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必须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有效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6.
技术性贸易措施正逐步取代关税和配额,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以我国苹果及大蒜出口为例,以国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量化指标,利用HMR两阶段模型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我国苹果及大蒜的出口概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我国苹果的出口贸易量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更为显著地抑制了我国苹果及大蒜的出口概率;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则更为显著地抑制了我国苹果及大蒜的出口贸易量。  相似文献   

17.
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它代表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也是一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现如今在各国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虽在整体上占据优势,但在一些类别的产品上劣势也十分明显。对此,我们利用逐步回归法对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借鉴其余金砖国家成功的经验,为增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贸易壁垒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具体分析了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所构建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立足我国农业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与发达国家在构建贸易壁垒方面的比较差距,从宏观和战略角度,提出了我国突破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快农业国际化的应对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