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子 《百姓生活》2012,(12):52-53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老”这一称谓,源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  相似文献   

2.
李莹 《国际公关》2021,(11):42-44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本源,其内在包含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理解和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明晰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推动红船精神不断发展创新,使之与现代社会相契合,是中...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中的“核心”与“大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是在社会群体利益不断分化,价值需求多元化,甚至庸俗化的现实背景之下展开的。当人们已厌倦、摈弃了以往的权威主义、形式主义、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强行灌输或脱离人民群众的抽象教育之后,真正地面向大众、立足大众、依靠大众,根治社会腐败,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把“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具有法治和民主意识的公民社会发展相结合才可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中国“文学”的论域总在泛窄、广狭、正野、纯杂之间,到20世纪才进入纯杂分立的时代。经过提纯祛杂,纯文学周边的大量“杂”文学被长期忽略或屏蔽,但杂文学事实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实存的有机构成。杂文学疆域极广,文类众多,借用来自西方的“副文学”、“非虚构文学”、“私人文学”等概念来命名和限定并不完全相洽。杂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更具有非虚构性、实用性等本体特性,呈现的是一种丰富和驳杂。杂文学同样是“有意义的结构”,具有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批评价值。杂文学写作是中国现代文人日常文学生活和中国文学国情的表征,只有破除20世纪以来形成的“文学”观念、文类观念、文学史观念等观念规限,我们才能对这种文学实存进行客观、公正的衡估,从而撬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板块。  相似文献   

5.
对延安文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下价值进行了阐述,认为其文学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特有的价值作用;其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承载了更多的政治使命、使精英文化语态更为深刻地转向了大众文化语态两个方面,而延安文学的农民文化、民族性、民间性的特征,正是当今文化所缺失的;延安文化与陕西文化相比较,其精神内核和价值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延安文学对陕西文学及当代文化的建构和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延安文艺产生的理论基础,延安文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和必然结果。研究延安文艺与马克思大众化的关系,探索延安文艺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适应传播意识形态的实质内涵,科学地运用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满足延安革命根据地民众的诉求和需要,总结延安文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等问题,既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现实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在革命与救亡的制约下超越了文学本身的范畴,上升到更为广阔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层面;文学的发展方向不仅是承继"五四"文学所开拓的现代性发展路径,更重要的是为了配合新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无论是文学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大众化的文学实践,还是文化符号由"鲁迅方向"向"赵树理方向"的转换,以及新的文学规范的设定,都在不断探索本民族文学现代性和民族性并重建构的新的可能性。从延安文学的实践及发展来看,一方面,它的现代性追求尽可能地向本民族的文化靠拢,突出中国经验的表达;另一方面,它所建构的民族性又充分体现着现代性追求的实践特征。延安文学所追求的现代性是包含着民族性的现代性,所确立的民族性是内涵着现代性的民族性,民族性塑造着现代性,现代性目标又深化着民族性的诉求,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和对接的过程,由此构成了延安文学的双重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并重。现代性与民族性作为延安文学的两翼,形成了延安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并为建国后当代文学的发展创设了新的文学规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亚太的安全秩序:“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秩序的转变。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在总体上一致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亚太安全秩序正在随着中国权力的提升而改变。中国政府"双边与多边"的地区秩序理念以及中国权力地位的提升导致了亚太地区秩序转型,并揭示了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组织以及与美国在地区秩序理念上的兼容性。正是这一兼容性不仅确保了中国权力的提升不会导致地区秩序的断裂,而且会大大促进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谐。中国的认知是: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和谐世界"与之相应,因此,中国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一个确保地区和平与全球和平的环境,进而确保专注于国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正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理想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体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我们本着公正的价值理念,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使每位公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文学阐释是一个持续生长着的精神进程,要经历文本、时代和心灵的三重超越。文本超越注重对文本的反思和对话,时代超越要尽力发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心灵超越是追求人的主体精神的建设。在这种超越的过程中,阐释主体通过心灵构筑意义的活动从而再构造另一理想的世界。对文本超越与重构的实现从根本上依赖于阐释主体的崇高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