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君喜 《人文杂志》2006,(2):134-139
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化、文化分化不断加剧。在此基础上,传播分化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就我国传播学研究领域而言,传播分化是一个新问题。研究者虽然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大众传播分化的现实,但对传播分化的内涵,以及由传播分化所引起的传播冲突、传播失衡等问题,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尚需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本文对传播分化的基本内涵、传播分化的形态及现实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历史表现为社会分化与社会合化、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低水平循环,社会运行过程表现为趋极端性、中断式平衡及资源的周期性耗散。本文力求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生产功能性分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推进机,自我服务性分化则导致利益分配与生产性功能相背离。公共权力群体和组织权力群体将法理性权力用于自我服务,使生产功能性分化总是伴随自我服务性分化,自我服务分化总是趋于极端化。由于自我平衡机制缺位,革命性的中断成为解决极端化问题的一般方式。然而当抑制自我服务性分化的时候,生产功能性分化也同时被抑制,导致社会进程的迟滞。为此,我们对如何克服这些社会分化悖论和使社会进入正论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居民消费分化: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不仅扮演着经济的角色,而且还扮演着社会和文化的角色.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对消费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并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出发,基于传统社会、消费社会以及中国社会三个维度,论述了消费方式与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的关系,认为居民消费分化是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固原市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特征及其对贫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为视角,以农民的职业阶层分化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典型民族贫困地区——固原市5个村庄社区的社会分层现象进行了社会学调查,初步分析和论证了该地区社会分层的现状、特征及其对贫富分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村社会的利益分化正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期。解析利益分化应从物质利益分化、政治利益分化和精神利益分化的维度来进行。西部农村社会不同阶层群体间利益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人力资本存量差异、体制机制调整、初始条件差异等。要理性地看待利益分化问题,尤其在实现后发赶超进程中西部农村社会还必须要在公平原则下保持适度利益分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戚攻 《社会科学研究》2003,36(3):98-103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分化 ,其动力机制前期由国家设置 ,后期由市场经济结构与市场机制使然。国家“看得见的手”催生了转型期的原生性社会分化 ,而由市场与社会结构转型两只“看不见的手”促成了转型期的后启性社会分化 ;前者具有被动性、阶段性和无序性 ;后者具有自身动力性并表现出规律性趋势。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 ,因而解读转型期社会分化的社会动力机制 ,是认知我国社会转型的一个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代兴军 《东岳论丛》2012,33(12):163-167
本文首先对学术界关乎企业文化层次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企业文化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企业文化层次理论一“三位一体”模型,并阐述了其逻辑结构和运行机制.本文指出,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既有一体化的内在要求,也存在差异和分化趋势,因此需要企业主动实施企业文化管理,尽可能消除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分化趋势,最大限度保证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触发了我国社会结构的空前分化,社会结构的健会分化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大量分化是在同质性极强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展开的,一些与旧体制相关的社会因素,如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保护主义、集团内平均主义分别严重地制约着城乡、区域、集团三个社会结构分化的重要领域;封闭性的人事制度则成为社会结构良性分化的人事障碍;传统小而全意识则是社会结构良性分化的社会文化障碍;发育不良的市场机制、滞后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整合机制则成为社会结构分化中面临的突出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9.
社会认同:分化与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不同时代的社会认同建构方式,梳理了前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认同整合机制,尤其是两种不同社会的整合机制:“公民权”和“人民”;分析了全球化时代的新社会运行逻辑与新社会组织方式的出现,及其带来的社会认同分化;提出了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认同再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化与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是相伴而行的。促进社会合理分化是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快速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分化具有迅速、广泛和复杂的特点,但目前仍存在着角色分化水平低、组织分化滞后、贫富差距过大、分化无序和分化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如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提高社会分化水平;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分化机制,实现社会分化的机会均等;坚持互利互惠原则,尽力协调社会各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探寻新型社会整合机制,提高社会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条件之一。现代化 进程中,社会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能够形成正向互动,即社会分化为政治稳定的实现奠定社 会环境基础、合理的结构功能基础及心理文化基础,发挥了正向促进效应,同时政治系统的 稳态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建立符合转型社会要求的政治控制体制是促进二者良性 互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利益分化呈现出较强的负向分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分工为基础的关联性利益分化尚未得到全面发展,而强势利益主体的联盟对社会整合的负面影响突出;对立性利益分化较为显著,纵向利益分化呈现出过度发展的趋势;由于利益分化累积效应的存在,在可以预计的将来,过度的利益分化仍将继续发展。为此,应从利益的发生机制、表达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入手,推进正向的利益关联,控制对立性的利益分化,缓解过度的利益分化,遏制累积性的利益分化。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中国农村非农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已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村庄。本文以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尤家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为主兼以个案访谈为辅的实证调查,就传统型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特点对农村社会整合带来的挑战进行研究,并对传统型农村社会分化背景下的社会整合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改制理顺了企业的产权关系 ,同时也改变了乡镇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传统体制下决定企业内部职工分层的因素在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中不再发挥作用 ,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因素 ,即管理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此改制后乡镇企业内部群体必然会在新的体制下产生分化。这种分化会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后果 ,为了促进改制后乡镇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对过度的分化进行控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整合的时代诉求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6,(11):73-78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推动,社会的分化日益加深。这样的分化在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分层和社会结构的变动,产生了在多元化社会实现社会整合的诉求。保障人民的社会权益、实现社会的有序治理、调节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等等方面,都在呼唤着社会的有效整合。实现这样的整合,优化社会结构是基础,回归社会是关键,制度建设是根本。  相似文献   

16.
蒋俊明 《中州学刊》2007,(4):109-112
社会分层形成社会结构张力,它能激发社会活力、优化社会结构,对社会和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所体现的急剧性、不成熟性以及利益格局的深层次调整,也产生了不利于社会和谐的若干因素。政治系统主导着社会阶层分化的方向以及性质,能否在社会分层过程中实现社会和谐,是关键所在。为在阶层分化过程中保持社会和谐,应充分发挥国家在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的理性引导优势,积极剔除阶层分化“路径依赖”中的不良因素;应逐步将“基础性”与“一般性”公共物品区别开来,重点提高政府对“基础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应增强国家对社会资源的汲取能力,充分发挥它对社会资源的再配置作用;应积极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政治系统的容纳能力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关系资本:农民阶层分化的有力路径--安徽两村实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农村大规模、高速度的社会阶层分化进程中,“关系”正被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为农民理性行动者所发掘,成为其获取优势社会地位、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有力路径。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微观层次上,选择关系资本为分析路径,以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形式,研究当代中国农村,特别是以安徽为典型形态的中部地区农村农民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探讨转型期关系资本与农民阶层分化问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在八九十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产生分化,这 与社 会变革有关。知识分子失去往日崇高,从文本中相继隐退,放弃了对社会的关怀。一部分知 识分子仍坚守阵地,承担着启蒙者、张扬者的责任,而另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再坚守人文至上 、精神至上的立场,自我放逐了。  相似文献   

19.
论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居民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进程中 ,作为二元社会结构变迁中间地带的城乡结合部社区 ,其居民存在着以户籍和地域身份为基础的初级分化和以职业身份为基础的次级分化。随着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发展 ,居民之间的初级分化必然向次级分化演进并为次级分化最终取代。为促进城乡结合部社区的阶层结构的合理化 ,我们必须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的非农化与农村社会成员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农化是农村社会成员分化的根本动力。1980年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发展中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非农化道路,这决定了中国农村社会成员分化方式的多元性,导致了农村社会成员的多元化流动和身份转换,并且逐渐分离为若干社会阶层;这一进程也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成员分化量度上的非充分性,造成部分离农成员的"两栖化"和边缘化。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成员分化的特殊性,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