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来温视察时指出新温有丰富的水土光热,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的潜力很大。完全有可能成为全国重要的棉花基地、甜菜基地、粮食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瓜果基地,成为我国周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一、新疆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1、丰富的农业资源。()土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食连续十几年丰收,1983年粮食实现自给,并连续十年使生产量超过社会消费量,粮食库存连年增加。根据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粮食生产的发展目标应当是确保自给并略有盈余,不断改良品种,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结构。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充分发挥新疆的优势,大力发展棉花,甜菜和瓜果等作物,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快速地发展,加快新疆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1992年,新疆农业获得连续第15个丰收年,粮食、棉花、甜菜等主要农产品再创历史新水平,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农村经济持续上升,增长速度明显趋缓全区农村经济收入达1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1%。占总收入64.57%的种植业收入达69.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1%。粮食作物获得大丰收,收入达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6%。可喜的是,在发展二、三产业是奔小康的根本出路的推动下,新疆种植业之外的副、渔、工、建、运、商收入比上年的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全区农牧民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一九八四年种植面积四百四十二万亩,产量三百八十四万六千担,产值九亿多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强,在自治区农业中名列第二,仅次于粮食,地位十分重要。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如何从战略高度,调整好棉花与其它  相似文献   

5.
推行新疆畜牧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前途在于发展农业,这是根据新疆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作出的实事求是的论断。新疆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种植业生产水平和规模已达全国中等水平。棉花、粮食生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问题在于新疆的粮食、棉花,甚至油料等并不可能完全代表新疆的农业。我们必须正视新疆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差距,新疆畜牧业与其它省区畜牧业的差距。实践证明,抛开畜牧业谈新疆农业是一种严重的理论误导,对新疆农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畜牧业是新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有…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正确处理粮棉关系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大问题。这是因为新疆的各种经济作物中棉花占居首位,而粮食则是农业生产中基础的基础。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带动新疆的工、农、牧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但会使农业生产再次出现失调和反复,而且也会给新疆整个经济建设带来严重恶果。回顾建国三十多年来新疆粮食生产与棉花生产的发展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粮食的大丰收必然带来棉花的大发展。而粮食减产了,棉花的产量也就会随之而减  相似文献   

7.
棉花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轧花和纺织加工三大领域。 一、新疆棉花产业连的现状 我国棉花量居世界前列(约世界棉花总产量的8%),新疆作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13强,在棉花总产、单产、品质、调出量四项指标上均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确定的国家四大制糖基地之一,发展新疆糖业就是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就是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新疆制糖业已成为中国甜菜糖业的根基:2004年新疆产糖37.5万吨,占到全国甜菜糖总量的63.9%,发展新疆制糖业就是发展中国甜菜糖业。制糖业又是新疆食品、酿造及制药等轻工业稳定、快速发展的根基。发展制糖业还对稳定新疆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制糖企业直接使新疆2万余城镇居民就业,种植甜菜是众多糖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新疆地处我国西端,其中心城市乌鲁木齐至郑州的铁路运距为3079千米,比其它生产糖省区中心成市到郑州的运距平均多出近1000千米,这使得新疆糖的吨糖内销运费,要比主要对手高出至少约100元。实际上,在内地市场,“新疆的白砂糖在运至郑州已远就无竞争力可言”。鉴于平均每年多付出约4000万元、总额至少在1.2亿元以上的运输费用极大地削弱了新疆糖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农村牧区在改革、开放声中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连续十一年的丰收,使新疆农业总产值增长了将近2倍,全区农牧业7项主要指标中,有4项(棉花、油料、甜菜和农牧民人均收入)翻两番以上。全区人均占有粮食首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已由第15位上升到第9位,人均棉花从全国第5位跃居第1,位人均油料居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沿新疆两大盆地边缘,对20多个地处平原、山区不同类型的县市作了一些调查,对边远地区和山区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路子进行了初步探讨。 1、立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进行深层次开发。 新疆的边远地区和山区虽然地处偏僻,有许多不利条件。但是,这类地区自然资源一般都比较丰富,而且开发程度低,潜力很大,天山以南的农区有着比较奉富的光热水土资源,不仅适宜种植粮食,而且盛产棉花、瓜果、蚕茧,是新疆的棉花和瓜果基地。但是,由于经济技术基础差,加之运输线长,农民只靠出售原料维持低水平的生活,棉花秸杆、饼粕基本上没有利用。瓜果除了自食以外,加工量很少。每年有大量的优质瓜果烂掉。仅和田地区在田间公路两旁架设的葡萄长廊就有1200多公里,葡萄总产可达12000吨。全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快南疆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疆是新疆重要的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牧产品基地,也是新疆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南疆与疆内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经济和收入差异.随着天山北坡经济带的迅速崛起和东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疆的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着重讨论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机遇,提出加快南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水源丰富,日照长,积温高,适宜棉花生产。自1980年以来,新疆粮食连续12年获得丰收,更为大力发展新疆的棉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久前,中央确定把新疆列为全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这又为新疆棉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自治区的安排,199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730万亩,占全国棉田总面积的9%左右,棉花产量将达到45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0%以上;到1995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棉花生产基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新疆棉花生产的一系列优  相似文献   

13.
一、新疆工业资源丰富独特 新疆地下、地面资源非常丰富,得天独厚,是祖国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积温高、大陆性与多样性气候共存等气候特征,都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牧产品丰盛多样、质地优良。特别是棉花、甜菜、瓜果和畜牧产品质量好,效益高,并适宜建立大型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及今后都能为工业提供大量的优质的农牧产品原料。  相似文献   

14.
制糖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在新疆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988年以来,新疆把制糖业作为高创汇、高利润、高税收的“三高”产业加以大力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甜菜糖的主要生产基地。如何从宏观经济政策、资金使用效益、金融配套服务等方面促进新疆制糖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1988年以来新疆制糖业发展基本情况1、新疆发展糖业的优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小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灌溉条件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一种植甜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不仅甜莱单产高(较全国平均水平高50…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与苏联中亚地区五个加盟共和国相邻,自然资源、气候与地理条件以及风俗习惯十分相似。新疆具有与苏联中亚地区开展经济贸易与科技合作的优越条件。苏联中亚地区从60年代开始各方面发展都很快,目前已成为全苏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棉花生产基地以及主要的钢铁、石油、煤炭、电力、粮食、肉食基地。其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工业总产值已经分别居于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第3位  相似文献   

16.
西北旱区粮食流通链条长、调运成本高,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实现产销平衡,是保持社会稳定、确保国防安全、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保障。以干旱缺水为代表的众多因素制约着该区域粮食生产,但旱作农业技术的突破、北方气候的暖湿化趋势也意味着其粮食增产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西北旱区粮食总产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耐旱作物占主导地位,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生产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实践证明,旱区也可以变为粮仓,特别是基本农田建设以及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马铃薯黑膜覆盖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突破了旱作农业资源瓶颈,充分展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大效用。为此,建议国家制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农业行动方案、对产销平衡区的粮食主产县给予同等政策支持、出台绿色技术补贴、鼓励农牧结合、支持粮食就地加工、进一步把党政同责落到实处,以实现稳定的粮食产销平衡,保持旱区粮食发展好势头。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在粮食生产、供需、贸易等层面仍存在较大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其主要表现为:中国粮食生产遭遇增产瓶颈、种植成本持续上涨、水土资源约束及生态承载压力加剧等困境;粮食供需面临品种结构偏离、产销区域结构失衡等问题;粮食对外贸易中出现外粮依存度上升而国粮自给率下降、国际粮食贸易供应来源和运输路线过于集中、国际粮食贸易摩擦加剧、融入国际粮食治理体系受阻等难题。中国亟需从生产、供需和贸易三个维度构建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牢牢守住耕地数量及质量红线、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升粮食可持续供给能力;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破解粮食产销区域失衡难题;提升外粮资源自主管控能力、参与国际粮食安全治理,降低国际粮食供给输入性风险,全方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清山东运河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述论——以棉花、烟草、果木的经营为例陈冬生明清时期,山东西部运河流域曾是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发达的地区。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运河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尤为显著。特别是棉花、烟草、果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已呈现出了专业化经营色...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新疆的棉花产业出现了价格波动加剧、种植规模不稳定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棉花种植、加工、销售环节较为分散未能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在分析新疆棉花企业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大型棉纺产业为龙头,与棉麻公司、籽棉加工企业、棉花种植者通过股权关系、契约合同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棉花产业链,从而推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后新疆棉花将面对内地棉花和进口棉花两方面的竞争 ;新疆在棉花种植的规模、品质、效益方面都具有优势 ,这将促使我国棉花产业的西移 ;建议在新疆建立全国性的棉花批发和棉花期货交易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