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春梅  廖欣 《社会福利》2012,(10):41-42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产生流浪未成年人的主要群体.根据各地数据统计显示,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流浪儿童来自于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家庭.本文所界定的困境儿童就是指这些生活在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家庭,处于流浪边缘的儿童,也称之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当前,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正尝试与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开展进一步合作,运用社会工作的手法,从社区、学校、家庭入手,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展开源头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于2010年7月与徐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合作开展"向日葵计划"——无锡市锡山区困境儿童援助项目,与区72名孤儿建立帮扶机制,进行介入工作。项目理念项目主要借助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与策略介入孤儿救助活动,帮助他们与社会达成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人与社会的和谐适应过程包括“人与自我的协调”、“人与他人的协调”以及“人与社区(社会)的协调”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唐鸿铃  齐芳 《社会工作》2012,(11):77-79
作为"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传统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对社会工作支持有新的利益诉求。社会工作可以从制度、社区、企业、家庭等层面针对该群体从不同角度提供最直接、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脑瘫、自闭症儿童康复社会工作介入培训,作为民政部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之一,引导社会工作从理论探究层面,回归到实践操作层面,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应用到脑瘫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全过程之中,提高康复效果,减轻物理治疗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同时培养一批专业的社工人才队伍,促进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社会工作视角来看则更加注重自闭症儿童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互动。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照顾者是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桥梁”,本文正是从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照顾者入手来研究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和积极融入社会的重要意义、面临的困境和相应对策。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照顾者不仅存在经济压力和专业护理知识匮乏,更重要的是其内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系统不足。本文从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家庭照顾者的互助系统以克服无助悲观的心态,加快恢复家庭的社会功能,促进自闭症儿童和家庭融人日常社会。  相似文献   

6.
儿童社会化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单亲家庭对子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发现对一些特殊单亲家庭形式的儿童社会化问题目前的关注度还不高,例如农民工单亲家庭子女,此类儿童在家庭结构、社会支持和亲子关系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对他们的研究有着必要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教育学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也是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服务的社会工作,其主要功能是补充和协助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国内率先推动“社会教育学”领域的建立与发展,探索和创立一种崭新的华仁工作模式。本文以“华仁模式”为例,从社会教育学的视角探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专业工作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领域的理论基础、功能定位、实践操作和职业发展。在界定基本概念并阐述“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关系之后,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了“华仁模式”的主要特点:应对隐性社会问题、理论基础、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反思性视角、本土文化视角、对专业性和专业素质的理解,并分析“华仁模式”对国内丰富和发展社会教育学领域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压迫性社会工作,在个体层面上,是解决当前精神康复实践困境的一种有益的回答。基于反压迫性理论导向的批判性反思(社会建构及充权视角),此文旨在明晰如下方面:第一,阐明中国精神康复的制度性设计现状与社会工作的内在逻辑以及反压迫性实践原理;第二,理清反压迫性社会工作的复杂性,探讨为何反压迫性实践应被视为专业人员所忽略的重要内容;第三,整合焦点解决模式与反压迫性实践框架,建构新的精神康复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郝柱  万江红 《社会工作》2008,(20):19-21
重大灾害给受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层面带来深重的影响,以助人为天职的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作用以帮助受灾案主走出灾害困境?本文以此为构思的出发点,通过对灾害救助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其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引发出从系统视角开展灾害社会工作的设想,尝试建构系统视角下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与老一代农民工有明显差别,他们的"城市梦"更执着。厦门是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城市,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分析厦门新生代农民工当前面临的困境,以社会工作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团结新生代农民工,共同推进厦门市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个案是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运用儿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从案主生活的环境入手,为案主提供支持性和补充性服务,以帮助案主适应环境,改善亲子关系,解决学习障碍,改善偏差行为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等,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此案例反思生态系统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兹此推动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诞生,中国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成为缔约国。18岁以下儿童的“参与”被提高到“儿童之权利”的层面。作为缔约国的中国从立法到实践都在倡导、弘扬这一理念:2003年7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英国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组织了来自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大同市社会福利院、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和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10名儿童进行“儿童参与”调研。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青少年参与“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调研”,亲自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问卷,选择他们最为看重的亲情、健康、收养家庭或机构等,进行实地采访。他们的调查视角独特,他们的调查深入而敏锐,其调查结果大大出乎许多成年人的意料,显示出儿童所具有的颇具价值的参与能力。为此本刊特此编发由4名儿童代表合写的调查结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唐咏 《社会工作》2008,(12):15-17
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融人过程中受到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排斥,从而出现了身份认同困境。身份认同困境会阻碍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对流动儿童采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城乡流动的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是把流动人口当作个体,及强调他们劳动的角色。然而近十年来,流动人口家庭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个体流动的需求扩展到完整的家庭生活需求,也扩展到他们所在社区。考虑到家庭流动的趋势,本文介绍了社交网络的新形式城乡社区,通过描述一个案例从广州血缘网络和地缘社会网络增加移民社区。然后分析影响社交网络的新形式的因素,包括家庭和生育的需要,和性别视角。最后,本文说明了新的社交网络的重要性,能满足家庭流动人口的倾向的生育和定居城市的需求,改善移民社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沈璐 《社会工作》2012,(12):37-39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某街道的五户单亲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深入访谈,从学业层面、情绪层面、人际层面分别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提出他们在学校适应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以及社会工作有相应的介入空间。尝试从专业视角出发,采用赋权理论,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途径与方法。社会工作的介入,既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因家庭环境不良在学校所陷入的困境,提升他们应对学校适应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解决由单亲贫困家庭所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重大灾害给受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层面带来深重的影响,以助人为天职的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作用以帮助受灾案主走出灾害困境?本文以此为构思的出发点,通过对灾害救助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其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引发出从系统视角开展灾害社会工作的设想,尝试建构系统视角下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自我伤害行为的高发群体,不良家庭是其产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自我伤害行为的现实要求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文章从家庭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小组与社会工作)入手,提出具体策略与方法有效地干预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  相似文献   

18.
陈怡 《社会工作》2008,(24):11-14
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的现实处境是非常复杂的,尤其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刚起步的地方来说。本文通过对温州市某侨乡留守儿童社会服务基地建设的回顾,强调在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中应回应处境中的多重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来自于政府、服务对象、督导者、学生。本文提出,要使社会工作实践教育持续地、良好地发展下去,必须平衡多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组织》2021,(5):22-23
2020年9月,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在江西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承接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困境儿童和孤弃儿童心理健康评估及心理行为支持性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2020年11月3日,基金会深入江西省赣州市12个县(市、区)的300多名困境儿童家庭,开展儿童心理健康评估及心理行为支持性服务,并捐赠了一批...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的孤儿养育工作基本内容社会工作的孤儿养育理念社会工作相信"家庭"是所有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并有权利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氛围中成长。孤儿是失去了原生家庭环境,无法得到亲生父母呵护的儿童;是失依儿童的一个类别。如果他们能够得到一个接近其原生家庭的照顾,其健康成长就有了基本保障。因此,社会工作针对这一类儿童开展的专业实务就是整合资源,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替代性照顾,即替代他们的原生家庭照顾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