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唐代史料中,有许多关于吐蕃大相或宰相事迹的记录。记载较多的有吐蕃前期的大相噶·东赞(禄东赞)及论钦陵父子;中期的有尚结息、尚结赞两位大相;以及后期的大沙门钵阐布(娘·定埃增)等。考察唐蕃之间的往来关系,最为错综复杂同时也是来往最多的时期就是公元八世纪中后期,故在唐史中见于记载最多的莫过于吐蕃宰相尚结赞。  相似文献   

2.
后弘期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有一个雏形、定型、完备、衰亡的过程,就其形成而言,后弘期时西藏政教合一制处于雏形阶段,出现了家族式和教派式两大政教合一制类型。这一时期西藏政教合一制的形成,主要是各割据政权纷立及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这两大因素的必然结果。当然,其间也有着吐蕃王朝时期僧人预政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是古格王朝的统治中心,11—12世纪,古格王国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至今保留有丰富的佛教遗迹和遗物,其中包括数量巨大的擦擦(小型泥佛像和泥塔)。文章从这些擦擦的制作方法、表现题材、造像风格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主要特征;并通过对文献和其他相关遗物的比较,探讨了这一时期擦擦造型风格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西藏过去的“政教合一”制度,从公元一二六九年(元世祖至元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册封西藏当时的花教(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并将西藏十三万户的教政大权全部赏与八思巴开始,到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止,历时近七个世纪。一种社会制度能够持续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那么它的由来、发展、完备以及最后衰亡等过程,不能  相似文献   

5.
“政教合一制”是一种特有的政治制度,然而在对这一制度的判断标准上学界却有不同的意见,文章通过西藏地方和中世纪西欧“政教合一制”形成的比较,提出作者自己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公元633年,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的吐帝王朝,历经11个赞普(即国王)的统治,直至公元9世纪王朝崩溃,持续达200多年。这一时期被史学家公认为西藏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除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统治十分强大外,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也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其中有关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许多规定具有现代刑法的意义,是我们研究吐着法律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本文拟就吐善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等,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吐蕃刑事法律制度中有关犯罪的规定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现代刑法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陆离 《西藏研究》2004,9(3):34-41
吐蕃王朝的<犯罪双方同审大权决断之总法>(<优巴坚法>)和<判决双方有理三方欢喜内府之法>(<两种姓法>)分别源自<贤愚经>的檀腻羁品与重姓品,制定于赤松德赞执政时期.此时<贤愚经>已传入吐蕃,有全译本或节译本出现.如果桂·法成确系藏文<贤愚经>的翻译者,他也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经进行了全面的翻译和整理.而吐蕃<扼要决断之法>当系在松赞干布时期制定.吐蕃三法时后世藏族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阿勒泰市红墩镇老户儿家这一汉人移民社会形成与之后的社会文化变迁的考察,认为移民群体在迁徙至迁入地时,面临自然与社会环境变迁,必然会引发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的具体策略受场域的制约,因场域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韩国有许多传统音乐深受中国的影响,而“笙簧”就是两国文化交融的一种见证。韩国的古代王朝历史一般分为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时期和朝鲜时期四个阶段。韩国笙簧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三国时期,真正开始发展则是在统一新罗时期。朝鲜世宗时期是笙簧的全盛期,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但此后由于多种原因进入衰退期。即使现在经过一系列的改良,也并未如其他传统乐器一样得到很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尚一论"(zhang gsum blon bzhi)语出<贤者喜宴>一书.日本山口瑞凤以为"三尚一论"实为吐蕃赞普墀松德赞时期的体制.其余学者对"三尚一论"并未质疑,均认系唐代吐蕃的政治体制.作者指出,<贤者喜宴>虽为教法史料中最为可信的一部书,但所载吐蕃相关史事,仍未脱教法史料的通病,亦即必须与吐蕃文献史料以及汉文史料相互印证对勘,方能确证其记载是否详实.作者从吐蕃宰相制度的角度论证"三尚一论"可能从未在吐蕃实施,并由敦煌文献<吐蕃大事纪年>以及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之记载重新解释<贤者喜宴>所载的zhang gsum blon dang bzhi等,考证"三尚一论"是否符合史实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救济到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国际社会保障改革的趋势是社会救济的地位逐步提升。西藏本身具有深厚的社会救济的制度基础,因此,应强化社会救济在西藏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探讨了近百年来韩国华侨社会的形成、变迁及特征,从政府对华侨的关注及政策的改进、中韩民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加速发展、韩国华侨扩大对外交流的努力、华侨学校的再兴等方面阐述了中、韩建交后韩国华侨社会的变化,指出中、韩两国人民的相互移居对两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敦煌文书中有关吐蕃的文献,对于吐蕃王朝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以书写文字划分,古藏文文献及汉文文献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敦煌文书中的古藏文文献约数千件,其主要部分被斯坦因、伯希和盗运国外后,分别庋藏于英国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后改归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收藏部分由比利时藏学家布桑编纂成《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本目录》 (1962年出版),法国收藏部分由法国女藏学家拉露编成《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本目录》(一、二、三集分别于1939、1950、1961年出版)。以上两份目录题录的古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封建帝制被推翻,西藏农奴制理应寿终正寝,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大肆入侵,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千方百计干扰破坏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之祖国内地战争不断,致使摇摇欲坠的西藏封建农奴制又延续了一段时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平解放西藏,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西藏封建农奴制才被宣告废除。民主改革40年来,我们党领导百万农奴,团结爱国上层人士,推翻了反动的僧侣贵族统治,胜利地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西藏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衷心拥护改革开放,各项事业蓬勃发…  相似文献   

15.
在水利社会类型的研究中,国内学界对"库域型""泉域型""圩垸型"研究较多,其他类型尚待深入挖掘。本文试图提出一种位于黄河中上游流域河套地区的"河域型水利社会"类型,并探究其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制度和关系是我们理解内在机制的三个核心逻辑。从组织方面看,河套水利网络的雏形是由民间水利组织开发和构建的,他们凭借独有的渠道开挖技术将资金和劳动力聚拢。从制度方面看,民间组织将水权和地权一手掌握,并采用了"公中"和"牛犋"等管理方式,使无地农民和地主紧紧与土地联系在一起。从关系方面看,民间组织妥善处理了与蒙古王公、教会及当地普通蒙古族之间的关系,并促进了汉移民和当地蒙古族在亲密场景互动中的不断融合,最终在河套地区形成稳定的农区和农业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8~9世纪,禅宗僧人摩诃衍入吐蕃弘传佛法,敦煌出土的藏文禅宗文献也集中地形成于这一时期,可以说,在此期间禅宗在吐蕃活动很活跃,以致于在后来的宁玛派、噶举派等派别中都能见到其影子.本文以各种资料,尤其是敦煌文书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点,着力考证了8~9世纪传入吐蕃的禅宗派别,并且论述了吐蕃僧人对禅宗内容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7.
吐蕃占领敦煌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写经活动,时间长、人数多、规模大、拥有完善成熟的写经制度成为这个时期的写经特点.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写经生选拔、经费来源及执事人员设置等方面,探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写经制度.  相似文献   

18.
“吐蕃”,是唐代中原人对当时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古代藏族政权(即通常所说的“吐蕃王朝”)及其属地、属民的称谓。在初唐的汉文史料中,“吐蕃”有时亦作“土蕃”。对“吐蕃”这一名号的语源及其最初的含义,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多次探讨,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本文拟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有关史料,对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有代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首次缔结唐蕃的联姻,被松赞干布执以"子婿"之礼。对这样一位开启唐蕃关系的重要人物,吐蕃方面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长期以来因吐蕃时期藏文史料缺载,我们对此问题并不清楚。但后弘期初期藏文史籍中不仅记载有唐太宗事迹,还赋予其四个耐人寻味的称谓:"经典皇帝"、"孔子小神变王"、"狮子赞普"、"观音菩萨的化身"。这些称谓明显蕴含了吐蕃时期的历史信息。文章通过对四个称谓内涵的分析讨论,对唐太宗在吐蕃人心目中的形象、吐蕃方面对唐太宗的认知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元8世纪70年代,敦煌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长时期的拉锯、鏖战之后,由于安史之乱,唐朝无暇西顾,因而吐蕃占有了该地区各地,全盘控制了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的局面。大概是在公元790年,实行推广新的制度,就是用吐蕃军事部落联盟政体中的”部落制”来代替原有的乡、里社区合作制。此事在国外有好几位专家曾撰文讨论。笔者曾以《敦煌藏文写卷P.T.1083、1085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