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小句复合体角度出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著及其简写版为语料,对比分析两者在句际关系上的差异,从中探讨原著被改编为简写版后对中学生阅读理解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批评的视域来看,《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在兔子洞中的奇幻之旅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爱丽丝代表的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立场,在与动物们的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未能顾及动物们的感受,因而无法与它们和谐相处。第二个阶段,在见证了人类世界的荒诞不经和动物王国的公正有序之后,爱丽丝拉近了和动物们的心理距离,更加尊重和理解它们,把它们当作平等的伙伴,她也最终被动物们所接纳。爱丽丝的神奇经历佐证了生态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人类只有自觉摒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以更加谦逊和平等的姿态对待自然万物,才能最终摆脱生态危机,构建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3.
以"空间"为切入点,运用叙事空间理论,探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叙事空间艺术。由叙事技巧上的"空间叙事"可以看出,梦境作为整部儿童小说的基本框架,构成奇异的幻想空间,具有"神圣空间"特质。而从叙事结构上的"空间形式"可见,该儿童小说采取了圆圈式的叙事空间,由空间转换建构而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翻译家,赵元任最得意的是他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个译本译笔精彩,译技高明,语言地道,是"一本值得后人认真研习的翻译典籍","在中国口语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章简要谈谈赵元任及其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并以此文缅怀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5.
路易斯·卡罗尔著名小说《爱丽丝仙境漫游》至少包含4首模仿经典诗歌的戏仿诗歌。戏仿诗歌展现了其内嵌或隐身于其他文本的特点。这一特点与戏仿反对说教的娱乐性结合,共同行使了戏仿潜在的挽救性功能,使人们永远铭记可能落入湮没无闻状态的诗人及作品。戏仿作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严肃文学相互作用,不失为读者熟悉、研读严肃文学的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6.
1921年赵元任译英国幻想小说《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不仅成为中文译作经典闻名于世,在新文学运动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新文学白话文运动大潮中赵元任的个人介入及其与胡适的互动;二是作为自觉的语言实验的产物,赵译的诞生过程和取得的成效;三是赵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前者所提倡的文学趣味在后者的本土演绎中发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借助归化和异化的分析视角,比较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中文译本,从同韵词翻译、打油诗翻译、双关语翻译三个方面分析了归化处理方式的优势,从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翻译、歌词翻译两个方面分析了异化处理方式的优势.在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的情况,应该采取归化的翻译方法;而当源语和译入语之间没有对应的情况,属于源语文化所特有的事物是,较宜采取异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重译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以儿童文学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三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译本的风格和不同的翻译策略,探讨原作、译作和重译过程中的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并尝试性地提出重译过程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时代的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所采取的策略来探索儿童文学翻译中的翻译规范,主要发现:(1)不同时代的译者采取相似的翻译策略遵循了相同的翻译规范,这是由特定文本类型本身及其目标读者的内在特点决定的;(2)不同时代译者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遵循了不同的翻译规范,这主要受到不同译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主流翻译期待规范的影响,也受到译者本人对潜在翻译规范不同理解及选择的影响;(3)几个不同的翻译规范总是同时制约着译者的翻译行为,在翻译规范互相抵触之时,译者需自己决定对翻译规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接受理论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焦点从作者、作品转移到了读者,突出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教父》汉译本为例,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通俗小说英汉翻译的特点,提出适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增强译者对译语读者的关注度,从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五伦全备记》和《香囊记》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两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其问世不久,学界即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对其多所指摘。不过,明清时期绝大多数观众对学界的上述指摘不仅不予认同,反而表现出极大的观剧热情。此后,这两部剧作又继续风行舞台达300余年之久。从学理上说,古今学人对这两部剧作的批评可谓可中肯綮;但从传播和接受效果上看,这两部剧作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有让人难以割舍之处。由此可见,即使这两部剧作在主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教化倾向、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上表现出明显的概念化和简单化的特点、在曲词的结撰上流于矫枉过正式的俗化或雅化,处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各地观众仍然有充足的理由一如既往地喜爱它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岛市儿童文学翻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在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大量复译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众多儿童文学经典复译作品在秉承初译优点、取得不同程度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是漏译、误译和文字中英夹杂、有失规范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文学性没有质的提高,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初译。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复译应该遵循批判性借鉴和实质性超越的原则,真正实现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翻译,就其实质而言,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的任务和地位,应该从世界文化交流的前提下去认识,本文旨在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文化保真问题,将翻译研究的注意力放在译文读者的接受上,提醒译者注意接受者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达到文化信息在质上的保真和量上的保全,以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消费文化时代的读者作为消费主体对文学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把握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主旨,并以此来再造消费者的消费激情,提升消费者的文化品味,在消化文化时代背景下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欧茨在其代表作《奇境》中描绘了一幅众生受难图,而究其受难之原因则源自无所不在的权力运作。文章从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入手,从权力的规训场所、技术、工具三个方面分析权力对小说中个体的控制和操纵;继而分析在这种权力规训下个体的驯服与反抗,以及在反抗中个体展现出超乎常态的激情、生命活力与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语诗歌在语义和语篇结构方面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模糊美,进而讨论汉诗英译过程中接受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不确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分析了孟浩然的《春晓》及其四种英译文。文章主要从韵律、意象和意境三个方面阐释了四种译文中美学元素的再现,并给出了笔者的期待视野。笔者认为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新少年》2010,(10):26-28
爱丽丝从7岁起每晚都会做同一个梦:在一个仙境一样美丽的地方,有一只穿衣服的兔子、一条蓝色的毛虫和一只会笑的猫……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它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传播和接受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赵元任先生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景记>,指出创造性叛逆具有一个内在的"度",它与不负责任的错译、滥译与讹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红楼梦》中大量的颜色词、称谓语、宗教词以及谚语、成语典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霍克斯主要采用"归化"的策略来翻译《红楼梦》中的这些文化因素。本文试从接受理论来探讨霍克斯这一策略是其对原文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和其在译文中充分考虑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努力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