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与黑格尔哲学思想具有某种亲缘性,这种亲缘性表现在国家观上,马克思从信仰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通过接触社会现实、产生疑问、进而批判,到最后与黑格尔理性国家观彻底的决裂,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理论体系,这是一个渐进的、批判和扬弃的过程。把黑格尔理性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革命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对国家的本质属性及演进规律作了深入的解析,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理论体系。国家观理论体系本身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范畴一样,是一个不断演化、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如果放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框架中来考察,国家范畴是具有终极的"目标意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做的是要引导人们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正是这一具有目标意义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遭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责难.国内学术界先后提出过四种关于国家本质的新论,他们都声称自己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本来思想,但实际上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相关论述.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的解释力在当代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论者都在一定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工具观作了简单化的理解:停留于国家本质的抽象认识,忽视国家多重属性的研究,割裂国家本质与多重属性的辩证统一,试图用国家的抽象本质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国家问题作一劳永逸的解释.应该从"总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工具国家观: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又是社会管理的机关,同时还是平衡阶级利益的仲裁者.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多重属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所产生的地域相同,时代也前后相延,但二者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服务的阶级对象的不同,在国家观上表现为对国家起源的理论依据,对国家本质的定位,对国家前途的看法等等有关国家观理论的基本问题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二者的比较研究对于深刻认识国家观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著作《法哲学原理》当中,黑格尔总述了国家观的基本纲领,而在其《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则在历史的抽象角度论证了现实中的国家原则之贯彻,两部著作存在立意分歧,而这也表现在论证手法上,最终达成黑格尔体系的和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演变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性和动态性的统一、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阶级性和公共性的统一是它的特质。在现今时代它面临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已不具有现实性,新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无法诞生;阶级斗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受到质疑。西方国家观的主要流派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国家观和社群主义国家观。尽管陷入时代困境,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仍是指导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西方国家观的逻辑演绎力证了与时俱进的国家观才是指导实践的一剂良药,它对时下中国的国家治理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突出强调国家的阶级属性,也明确指出国家、即使是阶级社会的国家也具有促进社会整合的某些特质.但在阶级根本对抗的阶级社会里,国家总体上始终处于一种与社会相异化、相脱离的状态,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性职能.社会主义国家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不再是维护阶级对立和阶级对抗的国家,这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的根本性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不是在一般政治学层面上, 而是通过批判性地继承洛克以来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观、 深刻把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生学原理, 以及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构建其国家理论的。 所以, 我们尤其应当本着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 通过梳理、 考察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来进入这一理论所关涉的问题域, 实现对这一理论的根本性把握。 概括地说, 洛克、 黑格尔、 马克思是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中的三个重要节点。 具体来看, 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构成了对洛克国家观的批判与推进, 而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则又构成了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与推进。 经过这三个阶段、 两次批判的理论推进, 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观在马克思这里获得了最深刻的理论表达, 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叙事中实现了最彻底的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它以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具有革命的功利主义特质。它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人的本质视为实践观的逻辑起点,把"社会进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视为实践观的根本目的,把"集体主义"视为实践观的基本原则,把"动机与效果相统一"视为实践观的道德评价标准,等等。很明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区别于西方功利主义思想,是对后者的极大超越,是引领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旗帜。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的国家创新体系思想厚实凝重。包含对思维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前提基础作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保障服务作用、技术创新的动力作用、知识创新和人才教育创新的后续支持作用的全面而又深入的论述。江泽民的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直接启动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关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的“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  相似文献   

12.
国家义务是保障公民权利不可或缺的工具。确定国家义务内容主要诉诸基本权利功能、人权保障和规范主义3种路径。但以上路径过于强调国家义务内容的组成,从而带来理论层级设计混乱、语词选择不一、内部逻辑不明、理论功能不完善、整体性建构缺失等弊端。欲解决以上诸问题,层级化、递进式的国家义务构造理论为可行方案。其中,自由权向社会权的转向决定其实质内容,需求层次理论形塑内部层级结构,而融贯体系化和系统构造论则提供外部理论支持。功能主义系统论和内容理论的积淀最终建构了以尊重、保护和给付为基本要素的“二元三层次多位阶”的国家义务构造论。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承认思想是霍耐特承认理论得以形成的重要资源。解读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对于准确把握霍耐特在《为承认而斗争》中如何继承了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又是如何超越了黑格尔,并进而建构起他自己的承认理论至为重要,从三方面对此加以了论证和说明:一是对黑格尔承认思想的解读;二是对霍耐特在黑格尔承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方面所作贡献的认识和把握;三是对霍耐特承认理论创新的批判反思。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与其坚实的哲学基础是分不开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认识路径;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观为价值取向。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波朗查斯的主要学术成就是运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重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结构主义国家理论。波朗查斯的结构主义国家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并且在方法论方面独树一帜,梳理其思想渊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就是在坚持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认为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演进可以借鉴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成分而实现跨越发展。这一理论经过建国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断发展,已日臻成熟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而改革开放则是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开拓性的飞跃。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质朴性、根本性、扬弃性;江泽民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转折性、系统性、全面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其根本特色是科学性,具体看则有着人本性、和谐性、开放性的特点。三次飞跃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完成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它们之间具有传承和创新、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是将国家服务性和国家权威性联系起来并作出辩证理解与说明的第一人.恩格斯视国家权威性向压迫性异化为国家的"祸害",认为巴黎公社的革命性措施有力地避免了历史上不断重复的国家职能蜕变.列宁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付诸实践,在苏维埃国家建设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列宁提出:建立国家管理专门队伍,保持国家管理机关相对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永不间断地学习,持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监察,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对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实践反思,至今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