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不动产物权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应规定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关,以提高效率,统一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承认不动产物权登记具有公信力,以保障效易安全;采用合适的不动产物权登记立法主义,建立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四种不动产登记效力,即,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要件的效力、登记对抗力、登记推定力和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效力,这在立法上是一种大的进步。但是,《物权法》关于这四种效力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应当通过实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取消登记对抗主义等措施,保障和提高不动产登记簿的正确性,进而在物权法中明文规定登记推定力和扩大登记公信力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公证制度是大陆法系关于不动产交易的重要制度。法国、德国、瑞士民法将公证作为不动产转让合同的形式要件,并建立公证与登记的配合机制以保障不动产的交易安全。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与法国、瑞士一样实行登记要件主义,但我国相关法律未规定不动产交易的公证制度,物权法草案也将公证制度付之阙如。借鉴法、德、瑞士的立法例,在我国即将颁布的物权法中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证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物权法的基础制度在物权法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对于维护不动产物权秩序,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和交易便捷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出台了《物权法》,但对于不动产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制度规定不够详尽。对不动产错误登记行为应进行区分再作界定。不动产错误登记行为视为私法行为更合理。不动产错误登记为民事侵行为。目前,登记机关赔偿制度在归责原则、赔偿标准、举证责任等方面存在缺陷,应对它进行完善,以期给不动产权利人更便捷充分的保护,同时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5.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是物权法中一项基本性的制度。本文在对物权登记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登记天然非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但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天然为登记”的结论。并且在揭示了登记行为的本质为行政行为基础上,归纳出物权合意是物权行为的成立要件,登记行为是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的观点,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物权合意和登记行为各自是否有效成立情况下,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通过之前,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性质,见仁见智,但通说认为不动产登记行为是行政行为,这一通说是由我国目前有关不动产的立法现状决定的.<物权法>的颁布施行,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登记机构行使行政职权的传统看法,明确要从服务于民事主体之间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角度,重新认识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登记行为是当事人之问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是发生民法效果的民事行为,并结合<物权法>所确立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进一步阐述了我国不动产登记行为应为事实行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下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与船舶登记制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在两个基本层面上确立了不动产登记制度,并规定了船舶物权登记制度。虽然不动产登记制度与船舶物权登记制度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但二者存在的制度基础及要求的制度配置不同,导致其间存在诸多差异。故此,需要针对船舶登记单独设计适当的登记程序。  相似文献   

8.
登记是我国不动产物权公示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动产物权公示方式只有登记这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九条的但书规定为其他公示方式的存在留下了空间.在不动产物权中,公示与登记之间不能直接画等号,即不能认为不动产物权公示就意味着只有登记.在我国,无论是在立法上、判例上还是在学理上,不动产公示方式都不是唯一的,在登记外,还有其他的公示方式.承认不动产物权登记以外的其他公示方式,对于维护交易安全和当事人合法利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定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的民事法律,其实施对我国将产生深远影响。《物权法》条文中的亮点体现在物权的定义、物权法定原则、不动产登记制度、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续期问题、担保财产范围等。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规定其中,引起理论界争议,但是根据我国国内的法制环境以及制度环境建立的,并对保护当前阶段不动产领域的交易安全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制度的确立,最终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会退出我国物权制度舞台,由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制度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采取商标注册取得专用权的制度,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就成了我国商标保护中的薄弱一环.本文在论述了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以及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法律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规定与实践,提出了今后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加强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是在原有法律的夹缝中制定出来的,包含了三资企业法、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法的颁布实施,有助于落实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却也掩盖了旧有法律的结构性缺陷。随着深化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面临着从政策和市场竞争向法律竞争的转型,经历着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投资模式的转型,政府审批则从行政许可向培育私权过渡,商业登记正在从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的统一主义向分离主义转变,我们有必要冷静评价三资企业法的贡献和缺陷,最终完成从三资企业法向统一公司法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登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的著作权登记制度的法律性质、法律效力不明确,缺乏统一的著作权登记体系,救济制度不健全。应借鉴域外先进经验,明确著作权登记的性质和效力,建立统一的著作权登记机构,统一著作权登记的内容和程序,建立著作权登记救济和赔偿制度,从而完善我国著作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4.
域名抢注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域名抢注引起的域名争议有增无减。在我国有人认为应用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规范域名抢注行为 ,但无法解决由此带来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颁布的相关法规仍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域名抢注问题 ,笔者认为应建立解决域名争议的独立法律体系 ,将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于有权威性的法律之中 ,并吸收“WIPO新规则”中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颁布后,在因法律行为所引发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中必须遵守公示原则,其中公示方法为登记。但是由于我国没有不动产的统一登记法,导致对登记行为的性质认识争议较大。通过立法论的研究方法,登记行为的性质是准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6.
2014 年10 月1 日《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实施,从信息公示的角度解决了新 《公司法》颁布后引发的债权人保护的问题。但是,《条例》的位阶与《公司法》不具有对称性,其具体内容也需完善。 而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是商事登记制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争论不休,其中颇具代 表性的“公法行为说”、“私法行为说”与“双重性质说”均不能揭示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而“法律事实记录环节说”准 确地揭示了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条例》的公布实施,对构建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大有裨益。但《条例》还存在着对公 示信息真实性要求不明确具体、对企业信用等级区分不细等不足,应通过引入公证制度、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来予 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对英美法系物权变动模式进行类型化论述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契据移转与物权行为理论。提出英美法中的契据交付作为一种单方行为具有独立性和无因性,但由于英美法系特有的普通法与衡平法二元法律体系,使得英美法系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表现出既有意思主义的一面又有形式主义的一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不动产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动产登记立法模式的不完善,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立法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在物权立法中应当统一登记机关、统一登记的效力、登记前引入公证程序及设立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光船租进船舶在我国进行临时国籍登记时 ,要否对该船的有效抵押权重新或重复进行登记 ?如何确定其上的船舶抵押权的效力的准据法 ?该船舶一旦被我国海事法院拍卖 ,如何确定其上的船舶抵押权的受偿顺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