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贸易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距离贸易强国仍有相当距离.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方法,通过多个角度,客观全面地描述了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而间接刻画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水平,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准.此外,文章还针对中国实际情况,修正了GL指数.  相似文献   

2.
产业内贸易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中昭 《统计研究》2004,21(5):21-5
产业内贸易是与产业间贸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行为。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张,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这种变化的最终表现是由产业间贸易为主逐渐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贸易结构和方式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工业化进程。本文试图用计量分析方法来揭示它们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和时滞动态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动态关系和效应。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国际产业转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需求重叠等诸多因素,这…  相似文献   

3.
喻志军 《统计研究》2009,26(5):94-99
 本文目的在于给出客观准确评价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论文通过理论推断阐述了随着社会进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竞争力水平和来源也将不断更新。进而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德国的相应指数和实证比较外贸竞争力的不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综合评价中国贸易竞争力的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协动性也日趋明显.探析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动性间的关系,对中国在世界经济波动大环境下的宏观调控决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日消耗系数变动趋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 ,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 ,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各产业部门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比重的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化时期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钱纳里在对多个国家工业化时期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 ,当人均国民收入由 140美元 (1970年美元 )上升到 2 10 0美元时 ,总产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 31个百分点 (增加值不变 ) ,主要是由中间消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增加 32个百分点所致 ,而中间消耗比重的提高又主要是对工业制造业的中间消耗增加 2 9个百分点所造成的 ① 。可见中间需求的增加 ,尤其是对制造…  相似文献   

6.
程婷  陈媛 《统计与决策》2015,(1):144-147
文章在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分析框架,然后选取了四个解释变量,重点研究产品内分工程度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要素价格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ISIC的跨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静  路瑶 《统计研究》2010,27(8):56-65
 基于ISIC两位数分类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对于OECD国家相对实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纺织服装、造纸等低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低技术、中高技术行业的相对实际竞争力较低。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影响,2000-2008年中国与27个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相对提高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明显带有行业差异性,低技术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这两大类产业竞争力受原材料价格提高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低和中高技术产业则几乎不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除了炼焦和精炼石油制品以外的其他几乎所有行业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劳动力相对价格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低技术产业受其影响最为明显。从长期来看,技术能力的提高才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转型中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妍  王毅  李腊生 《统计研究》2000,17(11):44-4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完全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卖方市场格局已被买方市场所取代;过去长期担忧的单一的通货膨胀局面已让位于近年来对通货紧缩局面的拯救;需求问题首次成为人们聚焦的胜过供给问题的热门话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货币发行保持相对稳定,需求稳定始终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从需求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三个部分(政府支出按其用途分别纳入对应部分),其中最终消费需求和资本形成需求构成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则为经济增长的国外需求。  相似文献   

9.
王新驰 《统计研究》1986,3(1):29-32
目前国内关于经济指数理论的争论主要集中在:(1)权数的确定问题。即是用报告期的指标还是用基期的指标作权数?(2)总体指标的增减是受两个因素还是三个因素的影响?(3)综合指数的相对数体系和绝对数体系能否成立?笔者在本文中却试图从另一方面——商品的数量变动这一点上来讨论经济指数,对经济指数中数量的变动及其影响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马明 《统计研究》1992,9(4):60-6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存款的数额不断扩大。探究银行存款增长和波动的规律,寻求调节和控制银行存款变动的途径,以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对国内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贸易隐含废水为代表性指标,运用投入产出法,基于OECD数据库提供的2004-2011年连续投入产出表以及分行业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进出口和进口中间投入的隐含废水排放量。研究表明:2004-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的废水排放强度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工业进出口的生态逆差量呈现"N"型变化趋势,且中国工业净隐含废水排放行业集中度较高,排放量前八的行业总计占工业净隐含废水排放量的82%左右。同时,对进口中间投入的分析发现,进口中间投入产品年均减少废水排放量高达324 463万吨。据此提出降低贸易隐含废水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70年代,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并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2月,大平正芳首相访华,宣布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和技术合作。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日本驻华大使馆的数据,自1980到2000年,日本政府共向中国政府提供了四批日元贷款,累计金额达2.66万亿日元。2001年起,日本政府调整了对华贷款的政策,从过去以“批”为单位改为1年一定的滚动贷款方式。截至2004年3月底,日本政府共向中国累计提供日元贷款3.24万亿日元,折合美元约260亿元,合人民币约1700亿元①。在接受日元贷款的国家当中,中国居印度尼西亚之后,名列第二;在向中国提供政府间贷款的O…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的结构变化与升级: 1985—2005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樊福卓 《统计研究》2008,25(7):19-2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结构升级效应十分显著;并且,外资工业在中国工业的结构变化与升级过程中起着控制和主导作用。本文人为,中国在利用外资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时,要注重消化吸收能力的培养,做到“为我所用”;同时,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内资工业对于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控制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贸易隐含碳排放格局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覆盖全球40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范围投入产出表(WIOT),本文实证比较了1995年和2008年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分解方法从时间维度上对各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单位增加值的隐含碳排放呈现下降趋势,但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单位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远高于发达国家.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在碳减排技术上的相对差距,因此从全球角度,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技术”转移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的关键且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贺菊煌 《统计研究》1994,11(5):46-47
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度的衡量贺菊煌一、衡量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度的指标令:m=地区数,n=产业部门数,xij=地区i第j产业产出占该地区总产出的比重,Si=(Xi1,Xi2,...,Xin)=地区i的产业结构向量。其中,0≤Xij≤1(i=1,2,......  相似文献   

16.
陈昊等 《统计研究》2021,38(3):44-57
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提供的制造业分行业机器人数据,以2009年六部委联合出台的汽车出口促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行业对外贸易对机器人使用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汽车出口促进政策实施以后,汽车生产行业及与汽车生产关系紧密的行业,机器人存量和增量规模相比其他行业有更大幅度提高,证明行业对外贸易水平提高,会显著增加机器人使用规模,并且无论出口还是进口水平提高,都会同样促进机器人存量和增量增长。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行业开放提高机器人使用规模,依靠用工替代和研发鼓励两条路径实现。本研究为行业开放促进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证据,也为国家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计划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文远 《统计研究》2004,21(8):25-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一直是国际经济学家所密切关注的主题之一,它作为贸易政策的"新思路",主要是源于国际贸易自身特征的变化,另外就是经济学领域思想的变化,尤其是不完全竞争和博弈论等分析方法应用的结果.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如果市场是竞争的,那么对于一个开放的小国经济而言,出口补贴应当是零;如果一国经济在贸易中存在某种垄断力量,出口补贴应当是负的,即征收出口税.但,Brander和Spencer(1985)运用"第三国市场"模型,开创性地提出一国政府总存在出口补贴的单边干预动机.  相似文献   

18.
贸易总额与贸易差额的增加值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统计研究》2012,29(10):15-22
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可贸易品生产链向世界延伸,出口品价值由不同生产模块上的不同国家组成,这直接导致以国为单位的传统通关统计,无法正确反映国际产品分工链条中各国的实际价值创造。对折返增加值部分的重复计算不仅夸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贸易顺差同时也夸大了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通过将增加值法引入国际贸易核算体系,本文发现:2002年和2007年,增加值统计的我国贸易总额分别低于通关统计贸易总额的14.1%和20.5%;增加值统计的我国贸易顺差分别低于通关统计贸易顺差的20.3%和24.9%。利用新方法对国际贸易中的国内、国外增加值进行分解,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从微观角度纠正传统的通关统计对双边贸易平衡真实性的误判,还可以从开放宏观角度避免这种误判可能给予实际汇率以错误的权重,使汇率成为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王德文 《统计研究》2008,25(8):69-73
利用2002年-2005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采取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居住方式及日常照料在老年人ADL转归中的作用。结果提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文化、认知以及患重大疾病次数等作用下,老年人只有在ADL完全自理的状况下,独居才会比其他居住方式使其躯体机能下降风险更小。一旦老年人在ADL相对和完全依赖的状态下,生病时由配偶或子女照顾的比保姆社会服务等对其躯体机能的转归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龙玲 《中国统计》2002,(1):20-21
发与零售是贸易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贸易统计的核心分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多数贸易企业均实行批发零售混合经营,使统计上划分批发和零售的难度越来越大,现行划分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亟需从制度设计上进行调整和完善。现行贸易统计对批发与零售的划分 现行贸易统计关于批发和零售的界定始于计划经济时期并延用至今。计划经济时期,贸易企业从事批发还是零售由主管部门确定,批发企业一般不经营零售业务,零售企业一般也不经营批发业务,批发业与零售业的界限比较清晰,区分批发和零售依据企业的行业性质即可。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