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我国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难以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粮食主产区农副产品流通受阻 ,农民收益没有保障 ;农业比较效益低 ,高产穷县问题严重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脱节 ,利益流失严重 ;农业经营分散 ,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快。这些原因都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各级干部和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程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组织规模和带动能力、相关的法制建设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对策 ,促进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不能将粮食种植调整为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种植,更不能将耕地转化为工商用地去发展第二、三产业。所以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旋空间较小,必须另辟蹊径。那就是各级政府必须以粮食生产为中心,加大对种粮户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力度,提高粮食销售价格,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矫正粮食主产区三产融合政策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效率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指标,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文章运用DEA-Malmquist和随机效应Tobit回归等模型和方法,分析2010-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总体未达到有效状态,生态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西方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位移-份额分析法,探讨了我国粮食主产区、主产省在1992~1995、1996~1999和2000~2002三个不同时期的农业结构变动和区位优势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主产省的总位移特征总是与其差异位移保持高度一致,而反映农业产业结构效应的均衡位移则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是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配套将更好地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增长保持或超过全国农业平均增长水平,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8—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证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非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用机械使用强度在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以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要素结构以推进绿色生产,推动农机换代以转换新旧动能等对策,以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及分解方法分别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的来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且使得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距扩大;尽管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受健康状况、金融认知水平、人情礼收入等因素有关,但主要与系数效应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不平等,但对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具有削减功能;土地规模差异会强化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而社会公平、自由经济环境则会缓解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补偿机制能够协调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实矛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实现区域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适合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三位一体”的补偿机制尤为重要。通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拟对所构建的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进行模拟,对补偿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整体检验,全面论证所构建的补偿机制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健全保障补偿机制运行的法律法规、强化支农财政监督管理、拓展粮食补偿投融资渠道和完善配套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粮食总产量占我国70%以上的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度2002—202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净碳汇量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碳排放公平与效率评价模型,综合考察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的公平与效率情况,并基于改进的Kaya恒等式,利用LMDI模型测度了影响农业碳排放公平与效率的驱动因素及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平与效率协调视域下农业碳减排路径:制定公平有效的碳排放责任分摊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采取因地制宜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水平创新及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0.
粮食生产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及其 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了粮食生产在价格、贸易等方面给粮食主产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选择的视角,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心理决策模式、态度与行为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深入剖析了其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选择行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10个商品粮基地县(市)的实地调查为基础,按照粮农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粮食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3个层次,分析财政支持主产区粮食产业组织成长的投资方向和效果,指出其中存在着财政对粮农专业合作组织(协会)支持力度较小、对粮食购销企业支持目标不清晰、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门槛高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以支持粮农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为重点的优化财政支持粮食产业组织成长的投资模式,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财政能力问题不但关系本产区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化进程,还关系中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目前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财政总量小,财政自给率低,财政结构不合理,财政增长潜力不足。为提高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财政能力,国家应该制定更加公平的粮食政策,调整财政收入划分,优化转移支付政策,制定有利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高这些地区的城市化和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与内地或其他民族地区农村相比,新疆农牧区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当前新疆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抵制非法宗教活动与社会建设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存的艰巨任务和挑战,因此,积极构建新疆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意义深远。应该从组织领导机制、创新机制、保障机制、预警机制和评估机制等方面构建新疆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以加强和改进农牧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依据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客观标准 ,参照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农业现代化指标设置 ,在实事求是、系统性、阶段性、可比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权威性、透明性、完整性、无重复性的原则指导下 ,运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机制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科技创新、高度组织和政府支持。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更新理念、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文化环境;城乡统筹,构建农业发展的制度框架;组织再造,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配置,提升要素资源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现,农产品产地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实施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是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根据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状况和已有的分级依据,按照农产品质量与产地环境质量两者同时超标,且农产品质量超标确由产地环境质量超标所致的分类原则,将农产品产地划分为优质生产区域、清洁生产区域、限制生产区域和禁止生产区域4个等级,并建议我国政府从制定产地分级管理标准、编制产地分级电子地图、严控产地污染源头、加大产地环境修复力度、建立分级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尽快实施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农村土地整理为平台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通过对农村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引出了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土地整理的新的要求,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土地整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不仅提高了土地效益的安排、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同时又增加了许多农业技术创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引领区主题是引领"两型农业"的发展.通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农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得出2008年其总体水平的综合得分是64.67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株潭农业现代化引领区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湖南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不能忽略农村的发展。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发展走综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都市化的思路;同时讨论了推进综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都市化的内涵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