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执政能力与“两个务必”如果没有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就会流于空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闭幕后不久专程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又多次强调这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执政,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     
江泽民赞扬胡锦涛:开了个好头《新闻周刊》第9期刊登记者专稿说,在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连续两次公开赞扬胡锦涛同志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3个月以来的表现,肯定了新班子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贯彻,并称赞胡锦涛同志提倡艰苦奋斗的思想。江泽民的评点显示了他对胡锦涛近几个月所走的亲民路线的认可。江泽民3月6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点抓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继续艰苦奋斗。“应当说,…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5日至6日,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带领书记处的同志专程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在考察时指出,刚刚闭幕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要实现宏伟目标,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  相似文献   

4.
企业稳定事关大局,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稳定工作,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也是我们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号召全党同志发扬“两个务必”作风,深入实际,关心群众疾苦。这为我们做好企业稳定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稳定工作,应当按照“认识长期性,提高针对性,坚持政策性,增强系统性”的原…  相似文献   

5.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54年前向全党提出的拒腐蚀防演变的大政方针与重要思想,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两个务必”思想的形成、贯彻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对于弘扬西柏坡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1948年5月,毛泽东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战争的最后胜利,将成为执政党,此时,党中央和毛泽东没有盲目乐观,考虑更多的是全国胜利后,如何巩固人民政权和开展经济建设,如何防止、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各种腐败现象。在…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5日至6日,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带领书记处的同志专程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在考察时指出,刚刚闭幕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7.
为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9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河北省委在石家庄联合召开“弘扬西柏坡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到会并讲话,中直工委常务副书记伍绍祖、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兼理论局局长陈俊宏、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所长王庭大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直单位和20多个省(区、市)的入选论文作者、中央及河北省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部分省(区、市)的党史研究室主任共110…  相似文献   

8.
2003年2月18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结业仪式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突出了发展这一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阐发了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发展问题的新阐发,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不仅对于我们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9.
50年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其伟大历史实践和所形成的光辉革命精神而载入党的历史史册。今天,在迎接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的日子里,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重温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弘扬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牢记两个“务必”,我们一定能够从中汲取“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一)1949年春,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我们党面临着三…  相似文献   

10.
《领导科学》2003,(9):8-9
今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对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广泛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3月2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活动的通知》,对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广泛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的活动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当前,一个深入学习新时期领导干部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的活动正在全党展开。为配合这一学习活动,本刊本期特刊发“仲祖文”五论学习郑培民及有关学习郑培民同志崇高精神的文章,供广大领导干部学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就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其他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一月份效应";但是实证分析显示,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月初效应".在样本期内,两市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六个交易日期间的日平均收益率均在统计上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剩余交易日的日平均收益率,表明沪深两市在某种意义上都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讲话之『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在社会活动中处于特殊位置,在语言表达上不同于一般群众,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领导讲话要能够根据不同场合、环境、听众、目的,进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信息瀑布行为已被研究者逐渐接受并作为经典金融市场理论的有力补充,但现有"一次决策"信息瀑布实验很难刻画这种信念依赖现象;赋予决策者对同一事件一次以上序贯选择机会的多决策信息瀑布实验更符合实际.结果表明:第二次决策阶段信息瀑布发生率显著提高,但决策正确率却有所下降,这为凯恩斯的"动物精神说"提供了实验证据.此外,平衡状态下位于决策序位中部的决策者系统性地背叛了自己的私人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小"赢"大"     
赢得国际市场的份额,是国内众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但很多企业认为小产品价廉利薄,难以做大规模,能出口的产品必须是高、精、尖的。其实不然,有不少企业仅凭着一些价格不过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小产品,在国际大市场上创出了品牌。宜兴兴达集团的文具胶,每支最高不过2元钱,却被认为是亚洲第一品牌,曾接下美国埃尔默公司1亿元的大订单;驰马拉链公司的一条拉链平均不过1元钱,目前年生产拉链上亿条,长度能绕地球两圈,在很多国际知名品牌服饰上都可见到驰马拉链;海门市以四分钱一根的机针做成了一个创汇大产业,其中的白鹤公司是目前…  相似文献   

17.
18.
沈伟民 《经理人》2011,(5):114-121,26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正在转战另一个战场。和热衷于慈善的比尔·盖茨不同,保罗·艾伦更喜欢与甲骨文总裁拉里·埃里森为伍。拉里·埃里森是一个狂热的航海分子,他和保罗·艾伦每隔一段时期都要比拼航海装备。他们最大一次的比拼是游艇。  相似文献   

19.
徐振余 《决策》2011,(1):72-73
邓亚萍在共青团的工作很少有周末,晚上还要常常加班。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使得她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很少,乃至闹出了儿子小瀚铭常喊她“阿姨”的大笑话。  相似文献   

20.
The Food Quality Protection Act and the 1996 amendments to the Safe Drinking Water Act are two of the most recent examples of legislation calling for protection of susceptible subpopulations. As regulatory deadlines draw nearer, controversies in scientific and policy arenas increase about incorporating susceptibility in risk assessment. The previously accepted working definition of "susceptibility" has already been called into question. Part of the controversy result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conceiving of susceptibility in different ways.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ual differences embodied within definitions can provide a basis on which a revised working definition may be developed across disciplines. The purpose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describe the varying definitions of susceptibility, discuss the differing concepts incorporated in the definitions, and recommend ways in which susceptibility may be defined and framed to meet current risk assessment needs. The present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from the fields of ecology, biology, engineering, medicine, epidemiology, and toxicology revealed different emphases that relate to the underlying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of each field. It is likely that susceptibility will need to be formally defined for public policy purposes, but until that time, the use of more informal communic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s suggested to develop and utilize a new working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of suscept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