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休谟以来 ,哲学真理对科学真理的优势地位开始受到严峻挑战。康德和黑格尔在回答休谟问题的过程中 ,提出了两种对立的哲学真理模式 ,这标志着西方哲学家对哲学真理的理解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为重建哲学真理 ,现代西方哲学家提出了四种主要方法 :分析方法、辩证方法、现象学方法和结构方法。但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并以不同方式向“后哲学真理观”转向。在这种转向中 ,一些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真理的多元分立论 ,完全否认了各学科真理之间的制约关系。然而真理具有“文本间性”,真理是在不同文本相互碰撞中所显示出的文本力量。在各学科文本的碰撞和竞争中 ,只会出现获胜的强者 ,却不会有世袭的真理帝王。  相似文献   

2.
"休谟问题"不是一个有关推理有效性的逻辑学问题,而是理性与规范之间关系的元哲学问题,是指涉社会规范体系合法性的依据和源泉问题。休谟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取消了对价值进行理性判断的可能性,波普尔以休谟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对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逻辑批判,阐述了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规范关系的二元论,为自由传统奠基。历史决定论根本性逻辑错误就是坚持了事实与价值一元论,把"是"与"应当"混为一谈;休谟和波普尔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对20世纪西方伦理学、政治哲学甚至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均产生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与休谟走的是同一条路,它坚持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批判和拒斥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理性主义,对同一性哲学采取批判立场,倡导非同一性、差异性、多样性,以此捍卫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守护基于启蒙精神的现代性也不成功。后现代主义试图摆脱"现代性"对人的压迫与控制的消解意义应该肯定。但在思想文化和价值领域陷入相对主义、怀疑主义、悲观主义,导致崇高与意义的彻底失落。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真理与价值关系的问题,哲学界正在开展讨论,这是哲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但我们以为,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也应当从更广泛的范围,即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我们主张:不仅真理具有价值,而且一切认识都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休谟以来的哲学价值论转向奠定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这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不同于旧的哲学思维,它以实践为对象,以关系性、动态性和主体性为主要特征。从哲学的对象、真理与价值的共同性、价值思维的实质这三个角度来看,价值思维是普适于实践的诸领域的,因而是具有普适性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问题被学界以很不同的方式解读着。大多数人从逻辑的角度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归纳的合理性问题;有人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因果问题;甚至还有人从道德哲学的向度把它解读为“是”与“应该”问题。但历史脉络告诉我们:前休谟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归纳的怀疑是基于归纳结论不是可靠的知识。休谟所处的学术情境使他不能不研究知识的来源和标准问题。休谟问题的论证语脉及表述语言也向我们提示: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这种知识论解读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能整合甚至解决科学假说选择与确证等哲学问题,对三大归纳悖论的解决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把贝耶斯型的概率归纳逻辑与当代知识论直接关联起来,甚至有望在这两者的交叉研究中在知识接受层面上洗刷休谟问题这一“哲学耻辱”。  相似文献   

6.
休谟哲学常常被诠释为一种具有心理主义倾向的经验论,但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在其哲学研究和探讨中较受忽略,因此,休谟哲学中所隐藏的历史性和历史意识的向度并未受到充分重视。文章旨在通过对休谟文本的再度诠释,揭示和展现其哲学中的历史意识,这也是一种深化和准确理解休谟哲学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7.
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问题 ,实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及其内部基本矛盾问题 ,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两项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这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真理观以及在实践基础上把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对传统真理观的反思现行的各种哲学教科书对真理一般作如下界定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把真理看作是与外界的客观实在相符合的认识的观点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直观真理论 ,最早从逻辑上明确提出这种真理观的是…  相似文献   

8.
哲学价值论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价值一直被我国哲学界看作伦理学、美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范畴而没有资格升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殿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涉及到了价值问题,这个问题才开始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关注和研究。目前,尽管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一些论著仍然局限于讨论价值的定义、属性、分类及价值与实践、价值与认识、价值与科学(真理)等有限的课题上,这对于解决价值这一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还是很不够的。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哲学意义上的一般价值问题,对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必须予以重  相似文献   

9.
<正> 休谟的怀疑主义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当然是错误的。但是,正是休谟的怀疑主义在近代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了感觉经验如何上升到理性概念这一重要的认识论课题,从而推动了近代哲学的发展。承认这个事实,对于客观地评价休谟怀疑主义的历史地位,对于总结和发现近代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休谟究竟怀疑什么? 为了同皮浪主义划清界限,休谟自称他的哲学为“缓和的怀疑主义”。不言而喻,休谟并不怀疑一切。康德曾经指出:休谟主要是从形而上学的一个单一的然而是很重要的概念,即因果连结概念出发的。休谟从没有怀疑过因果概念是否正确、有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知识说来是否必不可少,他所怀疑的仅仅是这个概念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适应于哲学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价值问题的哲学研究正愈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把真理范畴引入价值认识论,并且在价值真理概念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什么是"价值真理"?有一种观点主张:"所谓价值真理,就是正确的价值认识,也即客观事物同人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见《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袁贵仁《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以下简称"袁文")我认为这一价值真理概念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洛克的真理观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矛盾。这既表现在他对真理的定义中,也表现在他对真理的分类中。造成洛克真理观内在矛盾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它和近代哲学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二是洛克对哲学基本问题缺乏正确认识,三是洛克混淆了观念的来源和观念的真实性这两个问题的区别。洛克真理观的内在矛盾对贝克莱、休谟、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维特根斯坦、艾耶尔和波普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殷霞 《东岳论丛》2007,28(6):106-109
伦理学中的"休谟问题"指的是"是(be)"与"应该(ought to be)"的关系问题。对传统哲学的关键性范畴"Being"的分析表明,"休谟问题"并非如研究者通常所认为的仅仅是指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而是有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特定内涵。在休谟那里,主要是指对传统理性伦理学中"是"对"应该"蕴含关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是对为人显现的世界或人所意向性构造的世界最高真理的寻求.真理尤其是客观真理的信念是全部哲学根源性的动力,放逐了真理,也就消解了哲学.哲学真理是人类自己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是人类自己营造的自由和解放的理想.至少自启蒙运动以来,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表达人类自己理想的超验本体还归于人本身,上帝人本化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课题,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思辨的形式中基本完成了这一课题.但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教养及生存状态,显然无法容纳作为人类理想的大写的人的高尚和完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真理观的理论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但至今哲学界对此问题仍然是各执已见,争论不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这也是造成目前各执己见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价值取向的不同是解释不同真理现形成的最好理由.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智者贤士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真理的探索,一部人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探索真理的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哲学家探索的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关于真理的内涵、真理的判断标准以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问题一部分哲学家形成了与另一部分哲学家不同的观点.本文尝试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期望就真理观这个命题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5.
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争:西方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贯穿人类文化的一个永恒的矛盾和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逻辑上包括二者的存在关系和价值关系两个不同的向度,在理论上则表现为方法论和价值原则两个不同的侧面。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中环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争论,这种争论既展开于社会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等“实践哲学”领域,也体现在一般方法论、认识论及本体论之中。  相似文献   

16.
试论价值取向视野中的真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真理观的理论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但至今哲学界对此问题仍然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这也是造成目前各执己见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价值取向的不同是解释不同真理观形成的最好理由。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智者贤士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真理的探索,一部人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探索真理的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哲学家探索的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关于真理的内涵、真理的判断标准以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问题一部分哲学家形成了与另一部分哲学家不同的观点。本文尝试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期望就真理观这个命题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在休谟问题的讨论中 ,周茜蓉和程金生先生的文章从反对事实与价值二元论开始 ,走到另一个极端 ,就是事实与价值的混淆。本文检讨了该文的一些混淆事实与价值的说法 ,指出它们都是经不起逻辑分析和得不到事实支持的哲学清谈 ,是依赖于过度诠释而排斥逻辑研究的结果 ,解决不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事实”和“价值”的讨论,在西方哲学史和政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哲学和政治哲学尤其是自从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以来有所谓“事实”(Fact)与“价值”(Value)之分。康德把认识分为知性和理性,并认为事实的认识属于知性范畴,而价值的认识则属于理性范畴。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进唯物主义体系,把社会实践提到认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的地位,从而给这个课题以彻底唯物主义的解释。本文在论述事实与价值的联系的同时,着重表明何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包括关于评价的学说——讨论对社会事物的评价问题的学说)的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一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源于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提出.休谟认为,"是"与"应当"是两种不同的关系①.休谟之后,对于这个问题,学界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社会价值的探讨是一个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从科学的社会价值与功能,科学真理与科学的价值,科学的认识、道德、审美、功利等方面揭示科学的社会价值的真正本质是真、善、美和用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