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滇西北,流传着一个延续了五百多年的独特节日——“刀杆节”。 “刀杆节”又叫“刀杆圣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天刚亮,男女老少便穿着艳丽的少数民族服装,小伙子背着三弦、佩刀,姑娘背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绣花筒帕,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刀杆节”的活动场所——天子寺。天子寺在山腰上,是个古树森然的幽静场所。在这里,他们欢度自己的节日。  相似文献   

2.
举世闻名的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又称远寺)和岩石圆顶寺,是穆罕默德“夜行”和“登霄”之处,原是穆斯林第一朝向,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被称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一向视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仇敌的以色列侵略者,一心图谋破坏,摧毁这两座圣寺,自1967年侵占耶路撒冷以来,于了一系列见不得人的勾当。其主要手段是:  相似文献   

3.
西藏风景很美,风俗更美。夏季的青藏高原,天高云淡,风和日丽,芳草如茵,碧水潺潺。每年一度的"江孜赛马节"选在这个季节举行,是再适合不过了。翻越5500多米的岗巴拉山,下山后经过羊湖便来到了浪卡子。穿过浪卡子起伏不平的山地,前面就是富饶宽阔的江孜平原。江孜是古代苏毗部  相似文献   

4.
钱超 《公关世界》2010,(3):81-81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那么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  相似文献   

5.
钱文忠 《中外书摘》2007,(12):38-40
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玄奘32岁,他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抵达了那烂陀寺。在经过了一番礼节以后,他拜见了那烂陀寺的寺主戒贤法师。戒贤法师当然就要问这个从东土大唐来的僧人,到这里来做什么?玄奘当时心情是很激动的,就毕恭毕敬地回答:“我是专程来跟老师您学习《瑜伽师地论》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答,而戒贤法师的反应非常奇怪,  相似文献   

6.
阿庚 《老人世界》2013,(10):32-33
看到《老人世界》“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心头为之一振,不由忆起我的读书生活中一些小故事,它们走马灯似的立刻在脑海中活跃起来……马桶上的读书孩1930年,我生于天津。上学以后没别的嗜好,却喜欢读武侠小说。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偶然发现同学王云鹏的书包里有本武侠小说《火烧红莲寺》,我好说歹说把它借来,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文峰镇三平村地处国家4A级三平寺风景区,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耕地面积2190亩,山地面积60360亩,有8个村民小组,496户2026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221人,占总人口的10.9%。在这些老人中,有“五老”26人,“五老”遗孀15人,“五保”户2人。  相似文献   

8.
游河曲五景     
王冠儒 《华夏少年》2007,(12):55-56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爸爸因为太忙,没有去外地旅游。今天五月五日,爸爸决定带我和妈妈去弥佛洞、香山寺、黄河大桥、龙口水电枢纽、娘娘滩旅游,放松一下心情。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09,(26):59-60
一、情志开朗,恬淡虚无 情志影响寿命,情志开朗,豁达条畅,是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当然,所谓恬淡虚无,并不是指“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无所作为”,而是让人保持乐观情绪,不应为个人名利患得患失。要做到“六少一多”。即少怒、少郁、少忧、少悲、少恐、少惊,多乐,但不急乐、大乐。并要正确看待生老病死,有病应及早诊治,不要终日惶惶。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三块钱的时候□侯向前“当你的口袋里只剩下最后三块钱时,你会怎么办?”———面对朋友的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沉思。相传,南洋寺前,有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妪,下雨时哭,天晴时也哭,连许愿时也哭个不停。寺内的住持就问她:“女施主,你总哭什么呢?”老妪边哭边...  相似文献   

11.
李唐(约1066—约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李唐主要活动于北宋赵佶、南宋赵构时代,是两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官场活动家.在人物画创作上,他初学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图》《教子图》《长夏江寺图》等,其中《采薇图》最为有名,大约属李唐的晚年作品.  相似文献   

12.
《城市》1990,(3)
古人曾用洗练的笔墨概括出盘山天成寺小区的精髓——“奥穴”。1982年重新开放以来,多少游人为其雄奇、清秀、幽邃、古朴的自然风光所陶醉。然而,从这里攀登而上的游客却会发现翠屏峰上“宿云亭”小区更具佳境。翠屏峰顶上原本没有山路,也没有建筑,1982年至1984年盘山管理人员,利用峰  相似文献   

13.
小故事     
《老年人》2004,(1)
一字诗清代女诗人何佩玉写过一首“一”字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诗中连续运用十个“一”字,将夕阳西下、黄叶满地、飞鸟回林、僧人归寺几个画面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恬静之美。(古月明中国最早的“普  相似文献   

14.
陈珍 《老人世界》2010,(9):41-41
在太平洋东南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有一个面积约119平方公里的孤岛,当地居民称它为特皮托·库拉,意即“地球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后来,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浩瀚太平洋上的这座孤岛,确实跟肚皮上的“脐眼”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5.
在绚丽多姿的上海文化地图上,龙华集古刹进香、郊游揽胜、庙会集市、凭吊先烈、连接中外等功能于一身,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熠熠生辉,古往今来,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善男信女、迁客骚人、水陆商贾、风华少年!龙华之名,起初为寺,继而为塔,再而为乡、为区、为镇、为街道,是典型的因宗教场所而弥散开来的地名。龙华寺之建立,其确切时间已不可考,相传为三国时期,迄今已超过1700年,为上海地区最早的佛寺。吴人性好信神信佛,故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龙华寺建立以后,香火一直很盛,虽累遭兵燹火灾,但屡圮屡建,越建越大,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女学堂   湖南开办最早的女学堂是“湖南民立第一女学”。清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十五日 (1903年 6月 10日 ),三品荫生候补知县龙绂瑞和留日学生俞蕃同、胡子敬、许直等集资创办的湖南民立第一女学正式开学。   学堂起初设在长沙城内北区千寿寺巷,后迁南正街唐宅。湖南巡抚赵尔巽写有一块虎头牌,上书:“学堂重地,闲人免入”,悬挂在学堂大门上。赵尔巽还公布了《保护女学堂告示》。学堂规定:“凡男子不得入大厅以内。”学校总监督是龙绂瑞的母亲俞氏,实际负责人是监督黄萱佑。副总监兼舍监是黄兴的继母易氏,“各种教习均延聘…  相似文献   

17.
李尚全 《中外书摘》2009,(12):44-46
由于明开法师舍生忘死地护持和竭尽全力地工作,使今日苏州西园戒幢律寺藏经楼以佛教经典收藏丰富、善本图书保存良好而称誉海内外,为20世纪90年代创办戒幢律佛学研究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被佛教界和学术界赞誉为“冠绝东南,载誉全国”。  相似文献   

18.
重视“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计划生育年鉴数据,1979年全国第一批领证的独生子女人数总计约650万,此后每年按类似的比例递增,直到2003年总量达到8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3%。由此可以预计,未来十年,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新家庭将很快超过千万。为此,2003年我们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进行了“独生父母现象”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独生父母”的婚恋生活为:恋爱更早、观念更开放、经济上依赖性更强、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本调查中的独生父母群体中,核心家庭远未取代传统家庭。“独生父母”的生育观念为:养育孩子的价值取向上,个人取向胜过传统功利取向;生育意愿上,两人孩  相似文献   

19.
圆子信箱     
玫瑰之约圆子: 现在电视上非常流行的男女速配节目如《玫瑰之约》等,让我大惑不解——男女之间神圣的爱与情感就在那众目睽睽之下被迅速“搞定”…… 陕西咸阳 刘流刘流: 没那么严重吧——自古以来,男女认识进而相知的途径不外乎以下几种:媒婆拉线、街头偶遇、其它形形色色之类。这电视速配可视作“媒婆”之一种。你要知道,媒婆的使命是让两人认识,之后便“安静地走开”。至于这被介绍的二人能否修成正果,恐怕并非“媒婆”所能左右。 《玫瑰之约》说:通过我,你们认识了,回去好好谈吧。这我们可以接受。如果有一天,这节目说“通…  相似文献   

20.
打开电视,常常看到一些女性节目,那些有名和无名的女人们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婚姻保鲜的各种武林秘笈。她们对男人的那种取悦式的体贴入微,床上床下花样繁复的套路招式都让人叹为观止。看她们那么认真,我禁不住咧开嘴大乐,还皮笑肉不笑地问老公:“要不,这套路咱也试试?”老公抱头呻吟道:“你就饶了我吧。”真是心意相通啊。其实跟老公结婚到现在,我一直都是个不够细心精致的迷糊女人。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