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从本质上看,都是君主专制的集权社会,但就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却有集权时期与分权时期的区别。集权与分权之争由来已久,实是老生常谈。但近年来史学界有一种倾向,注意了批判封建的中央集权,似乎认为分权就能救集权之弊。我们以为,忽视了政权性质的本质问题,无论是集权还是分权,都会失去历史研究的借鉴意义。看来,全面考察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理论和实践,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重的.财政分权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经济增长制造了许多障碍.财政分权的伴生现象之一是地方预算外资金的膨胀.理解地方预算外资金的膨胀之于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仅仅考虑财政分权,还不足以全面反映两者关系.正是由于政治集权对财政分权之于经济增长的破坏的限制,才保证了中国持续三十余年的经济增长,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也因而成为当前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主要发生在中央与省关系层面,省以下分权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文章对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引起了省以下政府的过度集权。与县级政府相比,省级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更容易被地方精英所觊觎,并产生更大的"横财效应"和"贪婪效应"。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动性比省际间要高,分权条件下县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更强。"省直管县"制度难以孕育县级经济发展动力,对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作用有限,借鉴"命令模式"建立省以下分权制度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自建国以来,美国的行政权力处于持续动态的调整之中,如同“钟摆”运动,不停地在集权和分权两极之间摆动,在摆动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由分权到集权再到分权,不是简单地向原来的制度框架回归,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来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层级间的关系。不同时期的集权或分权都打着历史的烙印并被赋予不同的内涵。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管怎么摆动,行政权力的调整都是在美国宪法所规定的有限分权的原则下进行的,是以国家最高法律为依据的。美国集权与分权的“钟摆”运动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它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双重激励即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促使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标尺竞争。本文试图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给与理论和经验的系统解释,并揭示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恶性膨胀。与此同时,以重国重民轻君为标帜的政治理论也在逐步形成、发展,成为一股为国为民和反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的重要思潮,并对中国近代政治进程产生过积极影响。于谦、湛若水、黄宗羲成为不断推进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集权抑或分权、二级抑或三级,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在地方行政管理中所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集权和分权指的是中央派出机构及其后期演变过程中的权力分配和运行原则,集权以一元化领导体制和最高长官集军、政、刑、财等各项权力于一身为基本特征,分权以多元化领导体制和长官各自分掌权力、相互制衡为基本特征;集权极易导致分裂和战乱,分权极易导致政府软弱无力.二级和三级指的是地方层级的数目,二级是管理者的不懈追求,三级则是现实所需.历代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管理,就是在集权抑或分权、二级抑或三级之间摇摆、徘徊、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8.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及其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财政分权与财政集权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对于集权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实的选择应当是适度分权,并为分权设置一个底线.  相似文献   

9.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安芳 《理论界》2006,(1):217-218
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种类,即集权型、分权型和相融型;说明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应选择集权型管理模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谌中和 《学术月刊》2012,(12):126-138
中国诞生的过程是一个权力从分散趋于集中、从有限趋于无限的过程,是原始民主在中国不断走向死亡、集权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原始民主或有限权力制度与中国农业的技术化时代相联系,集权或帝国制度则与中国农业的伦理化时代相关联。技术越是落后,原始民主制度或分权现象越是显著;随着技术化时代的没落与伦理化时代的到来,权力的集中或集权化趋势也愈是明显。因此,民主(权力的分散与有限性)与集权(权力的集中与"无限性")不仅是相对的,而且都是解决特定社会历史问题的手段与工具。任何时代的政治制度在形式上都更多地与人口生产而不是物质生产的形式相关联。农业技术化时代的社会治理主要通过直接借用人口生产的族群组织形式来实现,但它在价值观上以追求技术进步和财富增长为目标。伦理化时代的社会治理强调用宗族或家庭生活的伦理观念来维系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因而更自觉地表现出对善与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