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教育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方面,存在着重视社会功能忽视自我价值、突出知识传授轻视实践应用、强调行为规范漠视个性发展、追求智育忽视全面素质提升等弊病,需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探索创造教育模式,营造个性发展氛围,建构多元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促进人的发展 ,使人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 ,阐明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破除思维“禁区” ,开放作文教学空间等在激发学生创造思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涉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审美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价值,科学思维的教育价值、培养创新潜能的教育价值、心理健康的教育价值可以促进人性的完善、人的创造潜能的激发以及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育对完全人格塑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素质要达到较高的层次,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构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德育培养人的高尚道德准则,智育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体育锻炼人的强健体魄,美育陶冶人的审美品位,劳育使人掌握高超的技能。人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德、智、...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培养和实践来挖掘。创新精神的形成既是整个创新教育的最高目标,又是推动个体终身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既要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素质,又要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吸收了近现代教育的优秀成果,是在各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环境里,以创造原理激发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创造能力为根本宗旨的一种科学教育体系。创新教育要开发人的创造力,创造力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技巧等。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实施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一.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更新教育观念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取决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实施水平。英语教学也应该从国家繁荣、民族…  相似文献   

7.
<建构游戏与素质培养策略研究>是我们研究实践了两年多的课题.我们认为在建构游戏中可以点燃孩子智能的火花.建构游戏开发了幼儿创造的潜能,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情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素质,锻炼了幼儿的自立能力,成为培养幼儿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以开发人的创造潜能 ,培养人的创新性素质为使命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迎接 2 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性素质是 2 1世纪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 ,它是个体所具备的身心素质在最高水平上的总概括。创新教育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让创新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境界 ,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教育 ,同时以创新教育为中心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于将创新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开展创新性教学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特征,学校共青团干部应以此核心重新构建育人观念: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可不断发展;创造是坚实基础知识的升华和飞跃。学校共青团干部还应该深入了解以独立人格为首的二十方面的创新人才素质构成要素,特别关注情感、意志、气质诸方面的非智力创造因素的开发。学校共青团干部应在培养适应并创造未来,批判创新、创造性学习、综合能力四大重要切入口,积极探索与深化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关于创造人生的态度、意义方面的潜能,使人在德性方面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方面;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改造影响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关系,要做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育与社会之间要相互支持,同时教育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至关重要.发挥人的创造力,必须做到: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大力培养人们的创造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人们强烈的创造动机;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鼓励人们开拓创新;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发展创造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美育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学术话语却是在近代由王国维从西方引入,蔡元培等继而进一步阐释的。在他们看来,美育具有双重功用,即集超功利(即审美)与功利于一体:前者认为美育的目的是使人放弃欲望的纠缠而获得纯粹的快乐,令人愉悦,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教育;后者以为美育的目的在于辅助德育和智育,从而帮助教育塑造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人格不仅为创造性活动所需要,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的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聪明才智是智力因素,是创造性的一种潜能,其实现需要人格的参与。人格是影响创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谈了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旨归的教育 ,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教育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发展的一个新生长点.以经济全球化下的人才理念、教育与创造性教育的本质特征、知识教育与人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所蕴涵的哲学问题为视角,对创造性教育问题作了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 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入手, 确立并实施新的教育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社会美育的概念,并对社会美育的审美功能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划分。首先,劳动产品的审美化具有提升生活和消费大众化的审美品味的功能;其次,传媒及文化娱乐、旅游业具有对大众审美的引导功能;第三,社会公共美育机构具有社会审美活动的支持功能。还对如何发挥社会美育的功能做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丰富创意思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在高校教学中融入创意思维?如何用创意思维和艺术想象发现和发扬高校学生的自信和潜能?如何将创意融入教改,用创意点亮学生人生?搭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意教学平台,通过创意式的开放型教学,在努力培育创意文化中,造就出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队伍,培养出一大批创意创新人才,并借鉴各国先进经验,丰富创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充分拥有文化支配地位和话语权利的文学媒体使作家几乎失去了独立的创作空间,追求“卖点”和过分强化文学娱乐消费功能的价值取向使作家面临尴尬的错位,既是职业劳动生产者又是艺术审美创造者的角色认定使作家陷入两难之境,这是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在这样的文学处境中,尤其要强调作家的文学抱负,重提文化启蒙以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在以创造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创造力日益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个性是创造的基础,人才的创造性往往来自于其独特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讲,培养创造性就是培养人才的个性.审美作为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活动,对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中西科技、经济等发展的差异与中西美育中对个性关注程度有关.西方社会的发达得益于其美育传统中对个性发展的重视.而中国传统美育只重道德品性的共性强化,轻视人的个性培育,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美育,积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