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英语表达两方在性质、程度、数量上一方超过另一方,常用“形容词或付词比较级(…)than”差比结构。 英语的差比分为优等比较(Comparison of Superiority)和次等比较(Comparison of Inferiority)两种,前者最常用的比较级用词是more(例1),后者常用的比较级用词是less(例2)  相似文献   

2.
3.
在英语中,一个陈述句的各个成分,可根据表达上的需要,运用“It be…that……”这一句型,对除谓语动词以外的大多数句子成分进行强调。例如对下面的一个简单句的各个成分进行强调: 1.Xiao Yang met your sister in the Zoo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too…to…"结构的含义及用法.分析了该结构否定及肯定意义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古汉语教材只注意到了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之…”结构,忽略了一种表示感叹的“何…之…”结构。本文则以充分的例子从结构形式、表义功能、“之”字分析及其与表示反问结构的区别四方面,对表示感叹的“何…之…”结构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Too…To…“结构语法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语法学家对“Too…To…”结构做了大量研究。他们根据各自的理解对此结构进行了不同的语法解释。本文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将形容词分为四种:程度形容词、情感形容词、品质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同时认为“Too”有两个意义:1.in a higher degree than is allowable,required,etc.2.very or extremely.第一意义的“too”只与程度形容词搭配使用,使这一结构中的不定式的意义变成否定。第二意义的“too”可与情感形容词、品质形容词或动态形容词搭配使用,这一结构中的不定式的意义为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whosedutyitistodo……”结构中“it”的来源和作用并对该结构的其他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又 形1 又 形2”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相当活跃的结构,表示两种性状的同时存在。但在实际的使用时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形容词都能进入“又…又…”结构。这种限制来自于“又…又…”结构本身,由于前后两个对称的“又”的存在,突出了前后项的并列,从而对前后并列的形容词有所强调和凸显,对形容词有所强调,必然导致形容词的数量语义特征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一、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在现实生活交际中,随处可以听到“以为”的说法,也随处可以见到“以为”,“以…为…”的遣词成句的现象。大家常听、常见、常用,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探索它的意义和用法。如: (1)“老王真的来了吗?我原以为他不会来的呢!”(2)宣传计划生育,要树立“以生一个孩子为荣”的新观念。(3)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  相似文献   

10.
“V于(平)O”结构是指动词V(包括作动词用的名词、形容词)与其受事O之间加有“于”(包括“於”)“乎”的句法格式.按汉语常见的组合方式,V、O可以直接组合,相对而言,“V于(乎)O”结构较为少见.本文想比较系统地考察一下这种结构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并对“于”“乎”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1.
“虽然……但是……因此……”式复句的分析,是多重复旬分析中难点之一,且人们对它的分析意见又颇多分蚊。分岐有三种:第一种是认为它的第一层是转折,第二层是因果;第二种是认为它的第一层是因果,第二层是转折;第三种是认为它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应是上述的第一种,有时应是第二种。  相似文献   

12.
翻译忠实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有三个看待忠实现象的角度值得关注:一是在什么面前忠实,二是忠实本身,三是就什么而忠实。这三个视角合为一体,构成翻译忠实这一现象的统一结构。根据翻译忠实与"是之理解"的亲缘共在关系以及"是之理解"为翻译行为奠基的渊源性,我们可以把忠实结构的存在论分析视为对翻译可能性最基本条件的敞明。  相似文献   

13.
“乐”脱胎于远古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歌舞。本从“乐”的字源学开始,在中国以农业立国和巫史传统的社会、化背景下重视音乐对于古代中国人的重大意义,找到“乐”(yue)和“乐”(le)的关系,并通过和西方基督教化之“原罪”意识的比较,了解“乐”(le)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表现,是人格的自觉和执着于现世人生的标志。它与西方人“两个世界”的宗教意识相异,却与宗教的功能相同-安顿人的精神,这是中国“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关于“N^A给N^BV(O)”结构及其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出发,对“N^A给N^BV(O)”结构的语义、语用进行了考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总是处在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中。从文学与政治的“一体化”,到文学与政治、甚至社会的“疏离”,再到文学与社会的“亲密”,其间自然携带着沉重而丰富的历史内容,同时也敞开着通向未来的诸多可能性。在反思文学与社会“疏离”的文学观时,“直接、急迫是否一定是最应选择的态度”?“强调”本身是否蕴含着“遗漏”,并再次导向二元对立的思维逻辑?社会批评为什么不能代替文本分析,以及文本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及意义何在?基础伦理学是否可以构成文学批评的惟一伦理学?在沟通文学的内部和外部方面,缺少的仅仅是某些“方法”,还是一种“围绕着自身特殊历史、特殊问题展开的处境感”,一种历史建构力?本期我们约请了几位学者,对上述及更多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更为有用的工作。”[1]吕老这里说的“格式”,当然是泛指语言中所有的语句结构模式——包括一般的语句结构模式,也包括在一般语法规则之外,通过特殊手段形成的语句结构模式。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语语句结构的模式可以说是复杂多变的。除了一般语法规则下形成的语句结构模式外,汉语还有一些在一般语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变通或创造的手段形成的特殊的语句结构模式,它们共同形成了汉语…  相似文献   

17.
"多(么)A的N"式感叹结构焦点前置,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句法功能多样,在句中主要做谓语,用来对主语的某种特质或属性进行评价性咏叹。当其出现在复句中时,一般处于起始分句或结束分句的位置上,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西周中期之后,古代文献语言中未出现介宾结构"於(于)之",这一现象迄未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从读音切入,揭示了"於(于)之"消失的原因:由于"於(于)之"的发音与表示悲切哀痛的叹词"■"呜呼噫嘻"等相混,故最终遭到弃用。  相似文献   

19.
对成语作结构分析,可以有助于对成语的正确理解。但在对有些成语的结构分析上,却存在着异议。比如“咫尺天涯”,有的认为是主谓结构,有的认为是联合结构。我认为,它既不是主谓结构,也不是联合结构,而是类似转折关系偏正复向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在简释原型范畴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以原型理论为指导,对"as…as"进行结构范畴原型的界定,并对该结构范畴的扩展机制进行分析,进而将其结构的用法作以相应的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