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徐中玉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已经过两次修订,但现在发行的修订本三版的部分选文的注释中,有些地方还值得研究,提出来供编者再次修订时参考。 1.原文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注释飞之至:飞翔的最高限度。按从上下文意看,“至”当“最高限度”讲不妥,应解为极致,亦即飞翔的最自由、最快乐的境界。 2.原文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  相似文献   

2.
<庄子>书中出现的山,都是为展示道境而设置,或实或虚,其名称的由来渠道多样.藐姑射之山和空同之山以晋文化为背景,前者对已有的传说采用空间挪移手法,后者则是对晋地的相关传说加以勾连.具茨之山是以楚文化为背景,与黄帝成仙传说的地域密切相关.<庄子>对昆仑山则采用或明或暗的称谓方式,对它的描写用色彩和方位加以象征.  相似文献   

3.
《荀子·解蔽》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研究庄子,必去三蔽。一蔽曰神秘主义,二蔽曰成份决定论,三蔽曰庄周超世寡情。《庄子》早被目为“三玄”之一。但从内篇七篇来看,只有两处出现“玄”字,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唐玄宗、宋徽宗诏封庄周“真人”“真君”之号,可被看作唐宋朝廷对道家先贤加以官方“神化”现象的代表,在道教神灵、道教经典发展层面具有重要影响。庄周先后被封“南华真人”“微妙元通真君”,体现了“神权君授”的一面;同时,朝廷通过君权赋予的“神性”,可以进一步达成君权神授、神权反哺君权的目的。唐玄宗、宋徽宗对庄子的诏封,推动了庄子的神化,并通过政治性权力自上而下地推广庄周的新称号,推动《南华真经》的流传,使庄子的神性形象前所未有地融入主流意识形态之中。由此,唐宋以降,文人墨客笔下出现了不少“神性”的庄子形象,在不少神话与民间信仰中也开始出现“南华真人”之神迹。庄子的“神性”封号与世俗权力息息相关,“神权君授”的背后是强烈的君权神授的需求,而非君主单纯对“虚无之教”的崇尚。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史记·庄周传》云:“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刘向《别录》确指:“宋之蒙人也,”开庄周“宋人说”;后出庄周“楚人”、“魏人”、“鲁人”诸说,纷扰至今。对此,实有考辨之必要。 一、宋人确证 刘向距庄周,时不为远,向校书秘阁,所阅史料,后多亡佚,其“宋人说”,定有征可信,今《庄子》所记庄周行踪,可以为证。《列御寇》云:  相似文献   

7.
要研究《庄子》,首先必须弄清它的成书年代。 关于《庄子》的成书年代,研推者代不乏人,争论颇大。多数学者认为,《庄子》各篇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书中既有庄周自写,也有其门徒所撰,还有外人杂入的;既有先秦文字,也有秦代文笔,还有西汉文章。即以《庄子》杂有秦汉文章为例,主此说者,据我管见,就有以下十余家。张四维说:《盗跖》中的“封侯”、“宰相”,“皆非秦以前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散文艺术与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之三)在我国文学史上,《庄子》常与《离骚》并列,以其瑰丽奇伟的形象哺育着一个浪漫主义的传统。晋陶潜、唐李白、宋苏轼,以至清龚自珍,无不挹其清芬。《庄子》中无疑存在不少消极成分,却有着一种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的因素,对封建制度起着某种瓦解作用,加上与之相适应的汪洋恣肆的文章风格,对历代作者发生着特殊影响。“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公然宣称“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与庄周却楚王聘时所说“吾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史记·庄周列传》)拂衣同调。苏轼于《庄子》深有心契,然而在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时却说:“使天下之士,能如庄周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则人主之名器爵禄所以砺世磨钝者皆废矣”(《议学校贡举状》),揭示了庄子  相似文献   

9.
错注三则     
《庄子·外物篇》中有段“庄周贷粟”的故事,其文说:“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王先谦的《庄子集解》注说:“释文说苑作魏文侯”.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疏说:“监河侯,魏文侯也.”王光谦的“注”是多余的,因为“释文说苑作魏文侯”不但不是对“监河侯”的注  相似文献   

10.
评点是宋代庄学的重要构成形式和内容,主要是对庄子思想中具体观点的褒贬评判,直接透显出时人对待庄子及其思想的多元态度,是对庄子思想系统诠释的重要补充。宋代庄学评点中对庄子思想的诸多批判主要表现为:从事物客观实然的角度批判庄子的“齐物”思想;斥庄子的“神人”之说为谬妄;认为庄子的存身处世之道乃“贼德之尤者”;对《庄子》寓言中的诸多观点提出异议和批评,认为“庄周寓言,陋语良多”;批判庄子为“判圣人者”,斥庄子之书为乱世之书。上述批判与宋代新儒学复兴的背景直接相关,实是宋代儒家立足于自身立场的一种门户之见,出于其维护自身正统地位之需,从中可以窥见宋代庄学的另一侧面,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宋代儒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思想如何定位,是庄学史上一重要问题。钱澄之作为清代“以儒解庄”的代表,尝试会通《庄子》与《周易》。其“以意逆志”之解释原则、庄本于《易》的核心主张、辞达而止的行文风格,皆独具特色。其中,某些观点深受觉浪道盛“托孤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孔子创儒学,因七十子之徒而流布,有孟轲述其意而昭彰,得荀况致其用而光大.盖至战国,在其崇奉者看来,孔子至高至大,为天地间之伟人,“天不能死,地不能埋”。而集道学于其成的庄周及其后继者,则诋儒学,诎仁义,宣扬虚静无为,顺应自然,是有《庄子》。该书著拟孔子师徒行事之寓言,所在多有,毁誉掺杂,褒贬互见。笔者读《庄子》,有议论如下:“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故“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乃《庄子》的作者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说理形式.迨至庄周,孔子在思想界已卓犖特立,著拟其师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梳理《庄子·齐物论》从“吾丧我”到“物化”的行文结构出发 ,把握庄子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意 ;并进一步总结出此文从“齐是非”到“道通为一”的思辨逻辑 ,齐物论首先在于“齐是非” ,“齐万物”是“齐是非”的深入 ,“道通为一”是齐物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载笔敢言宗史、汉,闭门犹得读庄、骚。”(陆游《书志示子聿》)古人素喜将《庄》《骚》并称,可见他们早就把《庄子》当成文学作品来研读了;且所谓“庄狂屈狷”,正表明《庄》、《骚》同具浪漫主义特征。但《庄子》一书毕竟是阐述庄周哲学思想的,何以能产生绝妙的文学效果?郭预衡先生新著《中国散文史》指出:“《庄子》文章论辩的特点是生动活泼,文理自然,语言流畅。在先秦的论辩文章中独具特  相似文献   

15.
庄子以整体象征、浪漫而荒诞的寓言言说,驰骋想象,自铸新词,运用典型与意象,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新文体——自恣适己、仪态万方的“庄周体”。这显示了庄子文学意识的先觉、文学创造精神的崛起与文体的自觉。鲁迅称《庄子》一书“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正是就其文学的发现与文体的创造及其在汉文学史的创造性贡献而言。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中“去以六月息”的“息” ,前哲时贤或释为“休息” ,或释为“气息 ,指风”。从对《庄子》内篇中“息”及与之相关的词的用法统计中可以看出 ,《庄子》内篇中 ,凡“停留 ,止息”都说“止” ,不说“息” ,“息”最主要的用法是作名词或动词 ,意为“气息 ,呼吸”。所以 ,这个“息”应采取第二种解释 ,“去以六月息”意为“(大鹏 )离开北海要凭借六月的大风”。  相似文献   

17.
《庄子&#183;逍遥游》中“去以六月息”的“息”,前哲时贤或释为“休息”,或释为“气息,指风”,从对《庄子》内篇中“息”及与之相关的词的用法统计中可以看出,《庄子》内篇中,凡“停留,止息”都说“止”,不说“息”,“息”最主要的用法是作名词或动词,意为“气象,呼吸”。所以,这个“息”应采取第二种解释,“去以六月息”意为“(大鹏)离开北海要凭借六月的大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诗乐不分.《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说明了声调音律与“诗言志”是不可分割的.后世诗乐分开,也不是截然分家,而是以吟诵代替配乐.运用吟诵欣赏诗歌的历史由来已久.《庄子·让王》篇就记载了曾子诵《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声音之高亢铿锵,感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先秦诸子中,对美有深刻认识与研究的,莫过于庄周了。庄周的作品,不仅涉及了美的一般性含义,更重要的,深刻地阐述了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即什么是真正的美一“至美”、“大美”,而且最早地论及过真、善、美的关系,表现了他独特的美学思想。 (1)美的本质是道美的本质是什么?按庄子的看法,“至乐不乐”(《至乐》),“大仁不仁”(《齐物论》),当然“至美”、“大美”也是不美的。《天道》说:“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这里,庄子将朴素与一般的美相对立,可见按美的一般性含义而言,朴素是不美的。然而正是这不美之  相似文献   

20.
<正>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是《庄子·天下篇》对庄子学说的基本估价,也可以看作《庄子》其书风格和庄子其人性格的简要概括。《庄子》书中,庄子本人形象出现在一定情节或故事中凡25次,大多见于外杂篇。所记庄子言行,有的也许是真实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所编造。其目的在假借庄子之口以表达某种思想观点。因此,庄子的形象,大多带有寓言性质。和《庄子》中的老子、孔子形象一样,都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产物。其中所反映的思想皆属庄周学派,然而形象的客观意义却往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