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小说理论的建树,最早是东汉桓谭,桓谭在《新论》中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所说“残丛小语”、“短书”,当然含有对小说轻视的意思,但同时提出了小说“治身理家”,对人们有教化作用,建树了小说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理论,闪炼着理想的光辉。北宋苏轼在《志林》中说:“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数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史学》专刊(第193期)发表刘汉屏的《略谈章学诚对考据学派的评论》(下简称《略谈》)一文,读过以后,发现文中引用的史料有两处失误,现辨证于下,免得以讹传讹。《略谈》一文中“章学诚对考据学派的批评”一节开头说:“乾嘉时期考据学派盛行,造成一种繁琐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如当时有个学者秦近君解释‘尧典’二字,就引经据典讲了三万言。(见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18《答惠定宇书》)”这里说的“当时”,显然是指“乾嘉时期”。然而,乾嘉时期哪里有个从事考据并解释“尧典”二字的秦近君?查历史上确有一个注“尧典”的秦近君,不过他系西汉时人,不在乾嘉时期。桓谭《新论·正经第九》中说:  相似文献   

3.
桓谭的《新论》论述了养生与写作的关系,提出不可以因写作而伤害生命的理论观点,此为汉代神仙养生思想之折射。《新论》指出,琴的制作体现了象天法地的器物制作思想,琴又是伦理道德观念的载体,体现了宇宙观与伦理观念结合的美学精神;桓谭分析了五声、五色与五行的关系,提出主色调与其他色调搭配的美学原则,体现了汉代以阴阳五行模式观照世界、解释世界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古代“小说”的概念是随着小说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所谓“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则相去天渊”(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小说批评的涵义亦然。宋代小说批评理论处于承上转下的过渡期,有其特殊地位。中国古代的小说“始乎周季,盛于唐,而寝淫于宋”(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小说批评论大致也相似。《庄子·外物篇》已有“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的说法,东汉桓谭在其《新论》中阐述古小说的创作特点、意义是:“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文选》卷三十一江文通《拟李都尉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这个伟大水利工程并非李冰修建”,是喻权域同志在《都江堰古史新论》一文中提出来的“新论”(见《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三期)。他的理由是:都江堰的关键工程宝瓶口和沱江,不是李冰开凿的,而是在“李冰之前就有的”,这才是都江堰“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关于这一切,早已在许多古史资料中得到了证明。然而,根据这些古史资料,究竟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同喻权域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6.
“小说”这名词,最早见于《庄子》,但以小说名“家”,并给小说下定义,指出它的意义和作用的,则是后汉初年的桓谭。他在所著《新论》(《文选》李善注引)中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才合于小说的名实。小说,说之小者也。准此,则先秦诸子书中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无一不是小说,后世衍为长篇的平话、讲史、演义,则已经不是小说而是大说了。 最早以《小说》作书名 的,当以殷芸的《小说》为创始。据我考,大约凡是宋以前类书所引只称《小说》而不署撰人的作品,以他书所引遗文参证,往往就是殷芸的小说。 《梁书》和《南史》的《殷芸传》都不提殷芸著述,若不是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到,人们很可能会把这位最初编撰小说的人忘掉。《史通·杂说》  相似文献   

7.
李恒瑞教授主编的《世纪难题的破解———社会改革开放新论》一书 (以下简称《新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是我们广东省学术界值得庆贺的事情。《新论》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的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 ,是省委党校一批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在李恒瑞教授带动下“群体攻关”的辛勤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版发行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坚持、运用邓小平理论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我有幸较早阅读书稿 ,觉得该书有如下特点。一、富于创意“创新”是哲学与任何科学理论的灵魂 ,然而“创新”是非常艰难、复杂和严肃的。《新论》立…  相似文献   

8.
由崔焕青副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最近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大学等1 5所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是一本近40万字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著。 《新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为主线,.加强了运行理论,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研究对象到体系结构,从内容到方法均有不少创新,是一部在党的十三大以后首批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的新教材。我认为这本《新论》主要“新”在以·F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钩玄提要,发中国古代旅游之微———读刘德谦的《中国旅游文学新论》臧维熙《中国旅游文学新论》是德谦的新著,也是他多年来潜心于旅游文学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名称为新论,意旨是很深远的,可以追溯到《周易·大畜》彖辞的“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和《礼记·大...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六日致钱玄同信(《鲁迅书信集》第19信)中,提到一位“悠悠我思”。周作人著的《知堂回想录》中已说明,“悠悠我思”即陈百年。陈百年,名大斋,百年是他的字。浙江海盐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撰稿者。我们知道,鲁迅是喜欢而且很善于给别人起外号的。但为什么称陈百年为“悠悠我思”.却还值得作些考证。按,“悠悠我思”句出《诗经》,凡四见。《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郑风·子  相似文献   

11.
陆晓光 《社会科学》2003,(5):109-111
冈村繁先生在《陶渊明新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表面上看,陶渊明似乎脱离世俗的荣达纷争,始终恪守恬淡寡欲的孤高精神,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极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并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换言之,支撑他隐逸生活的是一种极其任性的自我意识和奇妙变形了的世俗欲求。”这样的陶渊明新论,在中国学界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与列夫·托尔斯泰齐名的俄国作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他是“第一个伟大的小市民小说家。”高尔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争辩的,就艺术表现力来讲,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社会心理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其主要作品有:《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罪与罚》。 今年11月11日是陀氏诞生160周年,2月9日又是他逝世100周年,苏联将广泛开展纪念他的活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的重大节目表中也列入了这位作家的纪念日。苏联《外国文学》杂志今年一月号刊登了该刊为纪念陀氏而举行的座谈纪要,发  相似文献   

13.
在汉赋史上,张衡既是创制“大赋之极轨”(如《二京赋》)的雄才,又为首开魏晋“抒情小赋之先河”(如《归田赋》)的智者,对此时贤颇多关注,然对在他一生中有重要意义的《思玄赋》,却缺少深透的理解。本文认为:张衡《思玄赋》不仅在大赋之规模与骚人之情感中内蕴了复杂的人生观,而且通过文学形式的描写表现出的玄理意识和征实精神,成为汉、晋“言志”赋创作之传承与衍变过程中一显著标识。 一、从“范书”选文谈起 张衡创作本事详载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在体例上,范书承《史》《汉》“以史传文”之法,较多传录“传主”文章,其于张衡选文四篇:即《思玄赋》、《应间》、《上陈事疏》、《请禁绝图谶疏》。由此生一疑问,范书何以对张衡众多赋作仅录《思玄》?特别是代表张氏大赋成就的  相似文献   

14.
赵树民教授历经十数年所磨之“剑”──《比较宪法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自2000年3月出版至今,一直被我恭敬地陈放在我最易拿到之处,时时拿来拜读、品味,越来越发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宪法学著作,是比较宪法学上的一朵奇葩。《新论》之新,在该书的《序言》和《关于本书的说明》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我在此主要是想谈一谈《新论》的另外几个特点:体系创新、论述深刻、行文流畅。国内的宪法学教科书和比较宪法学巨著,在结构上大同小异,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体系。目前的这种宪法学体系,既受到前苏联宪法学的影响,也因循于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逻辑学界青年学者张建军教授和香港学者黄展骥教授合著的专题学术论集《矛盾与悖论新论》,最近由一向重视文化积累和学术研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读罢全书和一些有关资料,甚感这是一部具有多层面重要意义的高水准学术著作,应当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矛盾与悖论新论》(以下简称“《新论》”)编撰完成交付出版之际,正值香港回归祖国之时,两位作者在“前言”和“后记”中均明言以该书纪念“回归年”,表现了两地学者高度的爱国情怀。同时,《新论》的出版,亦为两地学者于“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6.
蒋孔阳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学大讨论中初露头角,八九十年代发生重大影响的美学家。他的实践美学思想有一个形成、演变、定型的历程。形成阶段以1957年出版的《文学的基本知识》专著、发表的《简论美》论文为代表,核心观点为“美是一种由劳动实践创造的社会现象”;八十年代初出版的《论美和美的创造》论集是其美学思想承前启后的转换、过渡阶段;定型阶段以1993年出版的《美学新论》为标志,核心观点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者之间既有差别,又有一以贯之的联系。在新时期的实践美学论著中,蒋孔阳的《美学新论》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系统、理论价值更高。它为传统的实践美学向现代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新变提供了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尽管《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完”、“论不尽”的巨著,但是当你面对那汗牛充栋的“红学”成果时,说不定也会油然而生“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1]。王颖卓的新著《红楼人物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出版)似乎无法逃避“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宿命,起码在书名上是这样,尽管也已经加上了一个“新”字。但《红楼梦》中的人物不会因为已被“论”过或“新论”过而不能再论。从读者批评角度看,文学文本具有未定性,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有历史性的,即意义是历史地生成的。“一部作品的艺术特点在初次显现的视野中不可能被立刻感知到……一部作品实际上…  相似文献   

18.
任俊华 《船山学刊》2000,(4):94-100
熊十力创立了自己的新儒家思想体系——新易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大师。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家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归本《大易》”,完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建构。他的哲学本体论建构,学术界一般认为1932年其《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原名《境论》)正式出版就已宣告完成,这是不妥的。他自己在1952年删定的《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的《删定记》中就明确指出:“《新论》文言本,犹融《易》以入佛。至语体本,则宗主在《易》。”即使1944年出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其哲学本体论建…  相似文献   

19.
孔子以一句“思无邪”来概括整部《诗经》,这样的概括使后世争讼不断.苏轼对于“思无邪”作出了很独特的阐释,他在《论语说》一系列诗文中以《周易·系辞传》的“《易》无思也,无为也”与“思无邪”互训.对于苏轼的解释,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这也是洛蜀党争中的主要思想差异之一.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是一种假说》(载《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以下简称《假说》)是一篇颇有深度的新论,读后深受启发,情不自禁亦想发几点旁论.首先是,新颖的观点建立在充分论证之上.仅仅提出新颖的观点并不难,几乎只要有足够的胆量即可,而对新论进行充分论证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不难看出,作者在探讨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经典著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态度确是严肃的.提出的论点具有相当的深度与力度,这应归之于《假说》的论证来自对实践的发掘与升华.这种学风值得赞许.其二,《假说》并不象某些文章那样,断章取义地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思的话作为论据,而是在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