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俄贸易集中度及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经贸联系日益密切,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但是,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显著提升两国贸易结构。分类别看,中俄贸易集中度较高,矿产品、机电制品、贱金属制品是中俄最主要的贸易商品,2011年贸易额前三位商品贸易集中度为58.49%,前五位商品贸易集中度为71.58%。贸易集中度较高的背后,中俄产业内贸易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其中初级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稍高,而大宗商品和制成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中俄贸易结构不同,归根结底在于中俄产业结构构成不同和国际分工所处地位不同。  相似文献   

2.
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加上粮食、茶叶、食盐,七大宗商品的远程运销值,到19世纪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与之相适应,航运业特别是上海沙船业,及金融业(钱庄和票号)也兴旺发达起来.  相似文献   

3.
中欧商品贸易模式的对比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帅 《中州学刊》2006,(3):70-72
改革开放以来,中欧商品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中欧商品贸易的模式也在不断变化,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模式特点。较之于中日和中美,中欧贸易关系的重要性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显现出来,因此对中欧贸易关系的研究要少于中日和中美,且时效性较差。总结当前中欧商品贸易模式的特点,并通过分析探寻中欧商品贸易模式形成的基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藏地区内商品贸易趋向活跃,演绎着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近代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英属印度之间的商品贸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内地与西藏的传统商品贸易优势地位,在近代后期被英属印度所取代。近代意义上的西藏市场网络已经形成,其运行效率低下,且最终受外商控制。  相似文献   

5.
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早期中英两国的海外贸易市场体系皆经历了蜕变与重建的过程。中国由朝贡贸易转向民间海外贸易,英国则由商站贸易转向特许贸易。世界商品市场开始孕育成长,世界格局进入转换和重组的关键时期。海外贸易市场体系的发育,对两国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假如放弃同质性和对称性消费者偏好假定,测度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贸易弹性的总量方法对于预测贸易潜力及贸易政策的变化就只能具有极为有限的作用.而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则是国际贸易模型中的重要席位参数,也因此成为贸易政策分析的重要工具.中国与六个主要的肉及其制品进口国之间商品的替代弹性显示,中国虽然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但贸易福利却不断下降.而贸易福利变动与替代弹性大小敏感性分析表明,关税结构与进口商品替代弹性结构的匹配可以实现贸易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替代弹性结构对贸易政策工具的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香港回归后两岸经贸的发展张作乾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在贸易上,大陆首先单方面对台湾开放市场,对台湾商品进口实行优惠税率;在投资方面,也对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优待和保护政策;同时由于两岸同胞对发展两岸经贸往...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绥远地区是政府实施垦务政策的重点区域,因而绥远成为农牧混合的经济区域.随着农业人口的增加,以集市为中心的基层市场得以扩大,城乡间的商品贸易得以扩大.与内地相比,绥远地区城乡间的商品贸易具有很强的游牧特征,主要以农业与畜牧业资源的互补为主,畜牧产品是城乡贸易的大宗商品.城乡间交易方式较为传统,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此外,行商在绥远地区城乡商品贸易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促进了绥远地区城乡间的经济交流,活跃了城乡市场.  相似文献   

9.
RCEP的制定与实施为全球经贸治理提供了崭新的方案。在RCEP背景下,通过爬梳对比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不难发现,当前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治理还面临以跨境数据流动为代表的数据治理规则存在分歧、数字贸易税收政策制定和协调机制尚不成熟、数字贸易非歧视待遇与数据本地化规则参差不齐等现实挑战。作为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应发挥大国担当,向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面对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差序化趋势,未来中国应坚守RCEP提倡的包容合作理念,在国内层面利用国内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优势,分层级推进与高标准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对接工作;在国际层面参加数字贸易规则相关的国际谈判,并与其他参与方保持良好沟通,致力于寻求缩小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分歧的有效途径,推进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共识达成,助力全球数字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贸易发展特点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贸易发展规模、国别分布、贸易差额、贸易商品结构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得出结论:中国对SCO国家的贸易总体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规模的国别差异很大;中国对其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明显改善,但结构单一,且变化不大;中国时SCO国家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额以及在上合组织整体外贸中占比稳步提高,贸易地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张正怡 《东岳论丛》2022,(8):169-175+192
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数字贸易规则正在加速形成过程中。基于贸易协定中数字贸易条款的构成,有必要分析数字贸易条款的性质与影响。近期达成的主要经贸协定中的数字贸易条款就约束性质及推广方式而言,超越了传统贸易协定的规制范围,提出了数据跨境流动的更高水平的保护促进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发达数字经济体在国际贸易流动与规则体制安排中的优势地位。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的形成也体现出国家主权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的相互博弈。我国正处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在总结现有数字贸易规则缔约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建议与约束条款并存的缔约模式、更加主动构建数字贸易多边合作平台、促进高水平数字贸易规则的区域试点、加快国内数据分类与跨境流动压力测试,从而提升我国在数字贸易规则形成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结束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新的多边国际贸易体制的建立,也表明世界多数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都将受到新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的约束与协调,尽管中国“复关”未果,但中国迟早会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由此,我国的农产品即融入国际市场,农业生产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出日贸易现状黑龙江省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中大豆、玉米始终是全国的主产省,粮食一直是黑龙江省出口的大宗商品。1988年至1993年累计出口大豆399·2万吨。近年来,大米也成为黑龙…  相似文献   

13.
两岸贸易结构与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台湾地区实现第二次"政党轮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采取更为积极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从"三通"枷锁的解除到ECFA的签署,一系列经贸合作制度化进程得以推进。本文比较了政党轮替后两岸经贸政策的主要变化,从贸易额变动和产业类别变化两方面回顾梳理了政策影响下两岸贸易结构的演化过程,总结了两岸贸易发展近年来的新趋势,并对今后两岸经贸来往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兰州学刊》2011,(8):39-43
近年来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的CPI也随之攀升,攀升中的物价水平已经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稳定增长构成威胁,为了能够准确把脉我国输入型通胀产生的各个环节,以便能够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为此深入研究我国输入型通胀传导机制,撰写此文。文章以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大宗商品指数(CRB)、美元指数(USDI)以及美国GDP、中国GDP和印度的GDP的传导机制(即因果关系)为研究对象,以计量模型为工具,旨在证明出大宗商品指数是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原因,美元指数与美国、中国和印度的GDP增长分别是大宗商品指数的原因,进而为我国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提出更加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实证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9,(11):55-64
随着世界经贸环境不断变化,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中国加入WTO为自然实验,以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墨西哥、智利、印度、韩国、日本和加拿大的贸易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通过对贸易进行二元分解,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贸易的机制。研究发现,自加入WTO后,中国与美国等10个国家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有显著下降;无论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还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都会显著抑制贸易的增长,且两种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增强双方对贸易的影响;集约边际是经济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贸易的主要机制。在政策不确定性日益严峻的环境下,为稳定出口,促进贸易发展,中国应保持经济政策的可预见性,并积极与其他国家签订优惠贸易协定,降低中国企业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于泳  李文庆  卢钊 《兰州学刊》2012,(4):95-100
2002年以来,以指数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投资大量进入商品市场,这股投资潮及其市场影响,被称为商品期货市场的金融化。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食品和能源价格与全球经济关系密切,所以这一问题备受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学术争论。文章通过对国际国内前沿研究文献的回顾,总揽争论双方观点和论据,试图从理论视角厘清这一问题。那些认为商品指数基金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学者发起了论战,他们指责指数基金大量入市颠覆了商品市场的正常功能,而反对者认为指数基金引发价格泡沫的论断在逻辑上和事实上都存在矛盾。国内研究尚未深入商品期货市场金融化领域,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具备了比较突出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金融危机前中关两国贸易总量变化和商品结构状况入手,指出长久以来中美贸易模式存在着贸易失衡、互补与摩擦共存、中对关依赖性强等特点.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关贸易的具体影响对中美贸易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中美失衡的贸易模式主要取决于美国的产业转移、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及两国储蓄率和消费支出的差异.最后对中国如何转变中关贸易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吉林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现状1998年上半年,吉林省与俄罗斯的贸易额为2397万美元,比1997年上半年减少38.9%,其中进口额为12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0.3%;出口额为1197万美元,减少19.8%。1998年上半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大宗商品是钢材、木材和化肥,其中钢材160万美元,木材60万美元,化肥45万美元;向俄罗斯出口的大宗商品是轻纺商品和食品,其中轻纺商品600万美元,食品500万美元。自1997年以来,吉林省与俄罗斯的贸易已呈下降趋势。1998年上半年,吉林省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19.
王英利 《北方论丛》2002,(2):114-117
黑龙江省中俄经贸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清代黑龙江中俄经贸是双边地区经济开发、发展的产物,是在特定政治、军事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中俄经贸在当时处于规模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96年—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为基础,借助贸易特化系数详细考察了中美在具体分类商品上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动情况,结果表明:中美两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目前,中美间的巨额贸易是贸易互补的一种表现,只要坚持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这种互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