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很快会启动.在自贸区具体谈判过程中敏感部门往往是主要障碍.在克服农业等敏感部门的困难后,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成,依据理论各方将获益.本文结合相关数据对未来自贸区谈成后中国农业部门一些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中国农业部门在未来的自贸区内将获得贸易创造效应即出口的增加、竞争效应即区域内竞争力增加等效益,但能否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不太明确,还应取决于三国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面的合作.通过分析证实,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利于中日韩三国在农业领域的区域化分工与合作,相互投资、优势互补,形成集约型农业企业、增加各国的福利.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在三国政治关系急转直下的背景下宣布正式启动,但启动后的自贸区谈判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运用协调型博弈模型分析,可以看到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启动阶段,三国主要关注于绝对收益的问题,因此,建立自贸区是三方共赢的最优战略。然而,进入到具体协议谈判阶段,三国对相对收益的关注成为重点,日本与中、韩两国政治关系的恶化加强了三国对相对收益的关注,使自贸区谈判难以推进。收益分配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关键问题,需要依靠提升谈判议题设置能力、塑造领导力量的方式来解决,领导均衡成为推动三国自贸区谈判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7):93-100
《中日韩投资协定》作为中日韩之间第一个促进和保护三国间投资行为的法律文件及开启东亚自贸区(FTA)谈判的一把钥匙,在ISDS机制上着墨较重,以期为中日韩三国"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提供基本的规则支撑,并为日后中日韩自贸区的制度建构提供先行先试的坚实基础。然而,由于三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受制于诸多因素,立法者采取了"回头看"的立法策略,制度设计具有浓重的"重述"色彩,协定ISDS机制既未能全然跟进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最新变革趋势,也未能无缝对接东亚区域性投资争端解决的特定需求,其解决"投资者-国家"投资争端的实际效果及助推三方自贸区谈判进程的作用似不宜过分高估。本文认为,《中日韩投资协定》ISDS机制应当通过找准定位、革新机制,增强制度的引领及示范性;通过完善细化规则,填补程序性漏洞,凸显机制的公平与效益价值;通过建立区域争端机构,助推多元争端解决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经济的核心,自贸区的建设将使中日韩三国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基于共同经济利益的考虑,避免政治摩擦与武力冲突,积极寻求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成为中日韩三国共赢的选择.打造中日韩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题中要义.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等三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模式及特点的深入解析,提炼出对中日韩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启示,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合作模式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即将结束并有望在2012年进入政府谈判阶段。中日韩三国近年来在商品及服务贸易、投资以及经济合作领域保持了高度密切的联系,并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为中国创造更为广阔和稳定的市场以及可观的经济利益,但其意义不止于此。应从更加宏观的视角认识该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实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争取主动地位的重要战略意义,并采取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推进该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建平 《山东社会科学》2012,(8):130-136,145
建立中日韩区域合作试验区是贯彻国家亚太区域战略和东亚自贸区战略、贯彻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中日韩首脑会议指示的重要部署,为我国实施蓝色经济战略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和突破口,有利于我国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和创新体制机制。试验区将成为中日韩自贸区的过渡平台。三国产业链深度对接合作,可将日韩资金技术优势和中国劳动力与市场优势结合,产生新的竞争优势。试验区将涵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采取中日韩"城市对接"合作模式,建立中日韩跨海经济合作区;也可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及重点核心园区模式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7.
建设高水平的中日韩自贸区正日益成为三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将服务贸易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纳入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范围,运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对三国宏观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宏观经济效益层面,日本和韩国获利较大,可使日韩两国的GDP、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支出和福利明显提高,还能够改善日韩两国的贸易条件,与此同时,也可提高中国的居民收入和资本收益率。在产业层面,一方面,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促进各成员绝大多数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提高中韩两国的总产出水平。本文的研究还显示,降低农产品关税对于促进中日韩农产品出口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三大经济体,近年来三边贸易发展迅速。随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顺利进行,三国均在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努力。文章基于三国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分析三国的贸易结构,并计算三国贸易集中度指数和互补性指数,分析三国在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依存度与互补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日韩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关系都比较紧密,三国贸易的互补性也较高,在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中日韩之间的贸易潜力将得到更充分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美国通过控制和影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来实现其诸多利益的诉求,最终达到保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机制以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机制,这两大机制的区别在于要不要排除美国.奥巴马努力推动美国加入"垮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谈判.显示了奥巴马"重返东亚"的战略思路.奥巴马着力多渠道、多方式谋求参与、改造和领导东亚合作机制,试图将APEC与东亚峰会融合,以亚太合作覆盖东亚合作;以11PP引领亚太经济合作,对亚太现存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以美国主导取代东盟领导,重返东亚"领袖"地位;以"亚太自贸区"取代"东亚自贸区",以"亚太共同体"取代"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鉴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经济上的密切联系和政治、安全的分离并存的二元结构现实,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日韩三国之间开展区域合作和取得成效将会越来越难。三国中的双边合作是不均衡的,主要是中日之间的合作难以深入。对中国而言,除了极力推动中韩自贸区建设外,也应因势而动,积极发展与韩国间的政治合作;在与日本博弈的同时稳住现实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三国产业合作是三国打破经济一体化僵局的现实选择。确定三国产业合作的方向需要明晰三国产业结构间关系的性质。全球化时代,中日韩三国产业结构已处于动态的整体性演进中。该整体性演进机制中推动核心和传导机制的变化在深层次表现为三国产业间分工体制的转变,在宏观上表现为三国产业间关系的变化。面对三国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的客观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中日韩应积极采取对策,促进三国产业合作,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本昌  周萍 《理论界》2006,(10):193-194
随着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中日韩三国间现在还存在诸多阻碍区域合作的制约因素,但三国经济发展潜力大、优势互补,经济关系密切、贸易不断扩大,三国合作意愿上升,形式多样,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现实基础,已使中日韩三国在原来良好的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向更加广泛、更加全面的三方合作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中国与海合会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并启动自贸区谈判以来,中阿关系蓬勃发展,中国迎来了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目光。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阿经贸往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阿拉伯各国增加了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开辟了广阔的合作前景。鉴于此,中阿双方应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紧构建及完善自贸区,不断深化全方面合作。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日韩合作是这一趋势的催生物。中日韩合作符合三国的战略利益,但合作机制的深化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中日韩合作可能会循着发展——缓慢——停滞——再发展的曲折道路前行。中日韩合作应采取务实战略,先经济后政治、先民间后政府、先地方后中央、先双边后多边,逐步扩大合作领域,积累政治互信,化解不利因素,渐次推动合作机制步入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中日韩所环绕的黄海、东海作为典型的半闭海,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与相邻的海洋环境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区域性特征明显,进行区域合作,缔结区域性条约或者协定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环境诉求存在差异、政治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因素,至今尚未形成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规范。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日本单方面宣布福岛核污染水排放,使得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同时,现有的各国或者双边以及东北亚区域间海洋环境合作的弊端日益凸显,亟需寻找新的合作手段与方式。中日韩三国在东海利益交织,具有共同的目标利益及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以及全球性条约和区域性实践的推进,中日韩构建区域环境合作机制的时机逐渐成熟。建设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的合作机制,对于解决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件以及推动黄海、东海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莹莹 《北方论丛》2022,(3):136-146
步平先生的学术人生异常精彩,成就突出,其中在抗战史、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研究方面尤为瞩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三方面的研究,不仅贯穿中日韩三国的近现代史,而且事关中日韩三国民众的历史认识和民众感情,事关东亚国际关系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步平先生关注这些重大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站在史学研究前沿,以学术研究和人格魅力发挥组织协调和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当前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中日韩三国关系面临新的考验。我们邀请步平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回顾步平先生的研究历程和学术成就,继承和发扬其学术理念、理论方法,为新时代的历史研究和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提供学理思考与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背景、进程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已取得一定进展 ,对东盟与中日韩的区域金融合作并最终实现东亚金融合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与其他区域金融合作相比 ,仍处于初步合作阶段。文章主要阐述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背景、进程、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以及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8.
中日韩三国的战略信赖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关系的主要因素要以战略互信理论为主要依据,根据各自的战略定位,并在尝试建立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模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应努力构筑和进一步建立中日韩三国稳定的战略互信关系,这是构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充分认识中日韩建立FTA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对于提高人们对中日韩建立FTA的重要性,以及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有重要作用。中日韩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投资依赖加深、经贸资源优势互补性增强、金融合作的前景广阔等是建立中日韩FTA的经济基础;而儒家文化、邦交正常化则是建立中日韩FTA的文化和政治基础。但中日韩建立FTA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产业开放问题上的瓶颈问题、对区外市场的严重依赖、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等等。  相似文献   

20.
韩天云 《理论界》2013,(7):164-166
东北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在战略石油储备上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获得稳定、可靠的石油来源。三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在建立共同的战略石油储备上有现实利益诉求。但目前三国战略石油储备合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原因在于:各国不愿让渡部分主权,对超国家的能源共同体心存怀疑;缺乏政治互信;外部示范效应缺乏。建立共同的战略石油储备不仅能切实提高各国的能源安全,而且有助于将此领域的合作观念和实践"外溢"到其他领域,更或将促进三国实现在历史问题上的和解,进而推动更广泛领域内的合作。本文认为,建立东北亚共同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分两步走,先建立中日韩战略石油储备联盟,然后建立共同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设立共同储备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