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价值体系的重构。明代中后期正是这样的"破而未立"的时期。心学的传播和深入使得禁锢人性的程朱理学被冲决,个性解放潮流大行其道,但是也造成了矫枉过正的混乱的社会局面。面对这种矛盾,《金瓶梅》的作者笑笑生在作品中以儒释道核心观念积极探索挽救社会风气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从《萧萧》看沈从文文化心态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下与城市、自然与文明之间,沈从文无疑是选择了前者,但他的内心也是矛盾的:当他通过笔下臆想的湘西构筑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时,现实的湘西却如影随形地追逐着他,使他的笔端带上莫名的忧愁;当他为自然人性大唱颂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人性之“常”难以适应时代之“变”,他想在变中求生,却又害怕变带来人性的堕落。《萧萧》是可以解析沈从文文化心态矛盾的一个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3.
《石鼓歌》为韩愈七古名篇,前人多所评赞,然对于其主旨的分析把握稍显隔膜;《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是辛弃疾咏物名篇,该词不仅多处化用韩愈《石鼓歌》诗句,而且立意构思、主题思想也皆从韩愈《石鼓歌》脱化而来。从辛弃疾《归朝欢》我们可更清晰地把握韩愈《石鼓歌》之"诗心"。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展示了一个万象森罗的瑰异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交错点上 ,从四个角度阐析了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的复杂心态 ,概括了《聊斋志异》中有代表性的四类典型故事的成因 ,反映了蒲松龄作为一位文坛怪杰的坎坷人生境遇 ,透视出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的《鹧鸪天》词计63首,数量为两宋词家之冠。其词开拓了《鹧鸪天》的题材内容,多抒写作者出处行藏的内心矛盾,揭示世态和人生哲理,意蕴丰厚深邃。其中农村词描绘田园风光民俗与农人形象生动细致,诗情画意与乡土气息浓郁,成就在东坡农村词之上。在写景、叙事、抒情、用典、对仗以及语言锤炼等方面,稼轩《鹧鸪天》词都有高超造诣,艺术风格多样。稼轩堪称词史上作《鹧鸪天》词的第一高手。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一生落魄不遇,虽有盖世才华,奈何官场腐败、科考黑暗,使他难以步入仕途;50余年抛妻别子的孤苦生活更使他穷困潦倒,精神寂寞。这些经历不仅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心态,也影响到了他笔下女性形象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晋最显赫的士家大族,琅邪王氏培养出了大批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们对名利"重"而不"嗜";在对生命的深刻体认中透出一种深沉的悲哀,进而求自全、自适,但是家族的文化传统又促使他们兼带"经世"精神;在审美情趣上,崇尚幽雅和率真,这些共同构成了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巩本栋教授《辛弃疾评传》是近年来辛弃疾研究最显著成果。作者以研究思想家的审美眼光 ,揭示了辛弃疾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独特光彩 ,并善于从创作心理分析出发 ,揭示辛词产生的内在动因。作者擅长用运动发展的观点 ,分析辛词艺术风格的变化轨迹 ,又深入挖掘其变化的原因 ;善于将辛弃疾放到古代文学发展的长河中 ,分析其承传流变 ,又配合对比论证的方法 ,对认识作家创作个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细致入微的分析 ,实事求是、严谨扎实的研究品格 ,力求论证全面与重点突破的宏大构思 ,皆使此书成为厚积薄发 ,富有开拓创新特色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作家之思想、创作心态往往能从其笔下的人物反映出来。尤其是那些有历史积淀的人物形象,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被赋予的崭新意义,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燕青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就已出现,通过对其形象草创、形成、成熟、俗化这样四个发展阶段的钩索,发现他是《水浒传》作者精心重塑的一个人物。透过作者对他的特殊处理,并把他和宋江结合在一起考察,作家徘徊于现实抱负与历史教训之间的矛盾心态十分清晰,而这种矛盾的根源则是由儒家思想的时代困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编书也编如是书──读《辛弃疾全集》阮忠我自入了学间之途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太爱读选本。其实我知道这样做怕是不行.古往今来.东西南北中.各种各样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毕生所能读.恐不及海之滴水。庄子曾经很感慨.说是人的...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的思想深受尼采、斯宾塞和马克思的影响。以《野性的呼唤》为范例,从小说的多重矛盾主题-权力意志与超人哲学,适者生存原则,社会主义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三者思想在其小说中的具体体现,揭示其小说的多重矛盾主题和复杂思想,以及如何理解小说思想矛盾性及复杂性,并试图从弗洛伊德学说和视角理论(现实描述视角,个体批判视角,社会批判视角)两方面,对其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行理解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徐髯 《社区》2017,(26):11-11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醉里挑灯看剑”的《破阵子》,读来豪气冲天;“清风半夜鸣蝉”的《西江月》,则是惬意平淡;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康熙初年的庄氏《明史》案,反映出明末清初士人在浓厚的民族意识、朝代观念及儒家传统影响下,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凸显出复杂的双重修史留名心态及列名参校之风。在唯利是图的官场世风影响下,小人利欲熏心的告发促成惨案,朝廷对告发之人和士人的赏罚更对官场世风起了极为负面的效应。从更深远层面来看,史案强烈冲击了士人群体著书立说的心态,破坏了有清一代的学术风气和士人学者的思想自由。这对中华民族士人的群体心态和中国史学的发展有着长久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性质决定了统治阶级心态深刻地影响到历史的发展 ,而司马迁个人特殊的个性气质也促使他深入到历史人物心灵深处与之交流 ,这两个因素使司马迁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心态。文章运用心态史学方法 ,讨论了司马迁对民族文化心理、帝王心态、社会群体心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科举题材是《聊斋志异》重要内容之一,与蒲松龄一生的追求息息相关,也投射出蒲松龄作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矛盾的心态:既渴望科举成功又因屡屡失利对科举有些厌倦从而对科举制度的某些弊端进行抨击。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小时候便有经世之志,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遭遇到人生挫折后,他选择了一种“选色谈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入世与出世,在龚自珍的心态中客观地并存着。故探讨这种龚自珍复杂矛盾心态,对了解其思想及作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屡起屡废,他的生活经历客观上在仕隐之间摆动,他的主观心灵也始终在仕隐之间徘徊。他的出仕既是为了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也是为了光耀门楣和摆脱贫困;他的归隐是因为耿介敢言,屡次被贬;同时也是为了远祸避害,平息谤议,保全晚节。欲仕而不得,欲隐而不甘,刘克庄的这种仕隐矛盾贯穿其一生,比一般人更为复杂、激烈和长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