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肖莉 《东南学术》2007,(4):134-139
本文在语言学转向背景下,观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剖析语言学转向前后的语言观、创作和理论的双重觉醒、重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等,以期管窥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新时期小说语言观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理论话语、评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互相支持,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汪曾祺有关"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观念包含了"语言即内容"、"语言即文化"、"语言即风格"等不同认知维度.剖析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可以管窥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章学传统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和小说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形式技巧和文体风格方面,也体现在个性气质和思想观念方面。正是在文章学传统的启发下,汪曾祺提出了"汉字思维"、以"节奏"代"结构"、"气氛即人物"等许多极传统又极现代的观念和主张,并且通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一种"气本论"的小说观念,一种"以文章为小说"的创作思维方式和习惯。以"气"为本,使汪曾祺获得了接受"意识流"的基础;"以文章为小说",在促其完成小说文体创新的同时,也给他的创作思维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束缚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史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本经典性"观念一直是国内外文评界常说常新的议题。这一涉及小说结构原则的核心创作理念侧重于将语言实验的认识论视角伸向由无数印象片断构成的重要瞬间的幽暗意识深处,认为人类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才应是小说文本理应捕捉的"重要时刻"。她的文本生成观体现了小说艺术的持久力和生命意识的情感化,这种开放的唯美主义思维模式引领了当今西方文论建设的新方向,同时也给物欲横流的迷茫的现代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生命启示和生活希冀。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的小说语言观念是传统的工具论,将小说语言视为开展思维活动、表达思想与交流信息的工具,对其研究也往往落在艺术技巧上。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小说创作中语言发生了变异和西方现代语言学、哲学与美学理论的译介,人们的小说语言观念从高行健的《现代小说艺术技巧初探》,到黄子平的《关于“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笔记》再到徐剑艺的《小说符号诗学》,渐渐地发生了变革,从本体论的高度认识小说语言,视语言为小说存在的理由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肇始于语言变革的文学革命催生了中国的乡土小说,因此,中国乡土小说的基本形态与新的语言载体有着直接的联系,文学语言变革的目的决定了早期乡土小说的体裁选择,文学语言变革的实践确立了早期乡土小说的议论风格及悲剧模式.同时,在以现代性和科学性为追求的语言实践中,早期乡土小说作者摒弃旧式文人叙事中自我把玩的文字和技巧,吸收、借鉴中外小说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形式、技巧和观念,从而创立了中国乡土小说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8.
魏晋六朝文论中小说还不是一个文体论概念,而是一个文化论概念。《文心雕龙》总论和文体论中,作者以"道"、"经"、"圣"作为论文之依据和根本,每种文体既可能载道宗经依圣,也可能乖道违经背圣。按刘勰前人和时人的小说观,乖道违经背圣之言论文章均可视为小说。《文心雕龙》的小说观念在魏晋六朝文论中有极大代表性,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文论和文化人心目中的小说概念都还不是指称某种具体单纯的文体,而是指那些不能表达"大道"、"真知"的边缘性语言文化作品。  相似文献   

9.
藏族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显示了藏族的独特文化,对民俗文化和民族心理研究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发现,藏族人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的言说方式隐含着独特的"感悟一理喻"思维模式,传达出他们对理性的崇尚和对体验认识的重视,隐含着古老而纯朴的审美心理品质;神灵信仰和灵魂信仰观念在藏族人的言行中具有伦理约束效应;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的民间文化构成了藏人重要的智慧资源;小说中以人物语言方式出现的歌谣用诗意的方式显示了浪漫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0.
晚清谴责小说是明清讽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小说界革命的产物.晚清谴责小说功利性的主题阐述使得小说成为时代观念和思想的机械演绎,夸饰性的"魔幻现实"的叙述方法和过度的语言宣泄稀释了讽刺的张力,它在中国传统小说讽刺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质的蜕变.它既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终结者.又是"五四"以后现当代讽刺小说的引导者.因此,它的艺术意义和发展价值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至"新世纪",小说语言经历了从形式语言到文化语言的实验过程。作家的语言观也经历了从强调小说语言的形式意味,到突现小说语言在文学叙述中的功能和作用。新世纪小说语言研究既有继承也有新变。本文从学科视野和操作模式,梳理和讨论新世纪小说语言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10):67-74
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研究,大多在语言工具论以及思想解放论等层面上,而对这个重大变动中"口语美学"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重视不足。语言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比文言文更具有"释放"作用,具有口语化的叙事功能和"白韵"效果。这方面,鲁迅作品颇具代表性。鲁迅小说语言由于长短句子相兼、多口语语气助词、平仄起伏错落、多开口音和叠音词,因而更具有语言的审美功能。五四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不仅是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的启蒙运动的结果,还是语言自我调节,人类自我意识觉醒,追求美的诠释形式,语言进行自我释放和张扬的自然选择。鲁迅小说创作中的语言是鲁迅本人"双言"背景的审美融合的结果。在新的社会语境中研究五四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口语美学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一种语言的自觉,将鲁迅研究有效地介入今天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13.
徐坤的小说创作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她在小说创作上呈现出多向度的探索姿态,她的小说所呈现的男性视角、女性话语权、女性情感宣泄、民间视角及语言角度等创作向度代表了徐坤小说创作的多向度探索。  相似文献   

14.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小说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段.前期以翻译小说为主,践行"开风气,牖民智"的办报主张;后期以原创小说为主,强调"讽喻时事"的功能,具有不少新变的时代特征.就小说观念而言,其本体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其语体观念却率风气之先,大力提倡和实践白话小说,其曲折的成长历程颇具"标本"价值,对此后的白话文运动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发端的新文学运动的兴起,首先体现在文学观念的变革上.当时凡是在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作家,大都通过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和借鉴来冲破传统文学观念和固有表现程式的束缚,从而使自己的作品作出了适应表现新的时代生活要求的开拓.茅盾小说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首先也是表现在对传统小说观念的突破与新的小说观念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林白的小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小说的代表.她以女性私语话的语言,大胆展露了许多女性隐秘领域的体验,其中不乏关于自恋甚至同性恋的描写,被认为是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与男性写作的对抗.但是,笔者认为,在林白小说中的,作者在对女同性恋大胆描写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种恐惧、抗拒的矛盾心理,表现出一种"同性恋恐怖症".本文试从<一个人的战争>这部小说出发,分析这种"同性恋恐怖症"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杨庆东 《齐鲁学刊》2008,(2):134-137
恽铁樵主编《小说月报》从观念和创作上作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使《小说月报》出现了某种现代性转机。恽铁樵的小说观念突破传统小说"载道"、"惩劝"的功用观,大大扩展了小说的表现视野,同时也为小说文体的解放做了理论观念上的准备。恽铁樵等对当时小说创作状况的创新和认识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诗可以观"是儒家对<诗>之功能的经典阐释,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家在时代语境下运用"观"之诗学理论建构起了自己的小说观念,以适应小说传播的需要.志怪小说观念建构根植于儒家尚"学"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一批以文本和个体生命感知为创作资源的小说称作非体验小说,这一命名也是基于和传统小说的区别而做出的。文章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非体验小说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小说技巧的同时,也撷取了后现代的某些艺术手法,并在融入作家独特的生存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自适和超越——张洁叙述语言的变易及其艺术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小说相比较 ,张洁小说在叙事角度方面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限知叙事的运用和小说视角的转换两个方面。在叙述方式上 ,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十分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样的结构模式 ,形成了情绪化和中断顺叙直接评论的结构模式。张洁在其叙述语言的变易中实现了她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