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马旭 《北方论丛》2023,(3):126-133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是宋末元初分类编次杜诗集注本,所录注家有近六十家,其中关于征引《楚辞》注释杜诗的方式有三种:直接征引《楚辞》原句祖述杜诗字词出处,征引《楚辞》原句释杜诗句法和诗意,征引王逸注释解释杜诗字词。宋人征引《楚辞》注释杜诗是杜诗逐渐经典化的表现,这些注释又对清人注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治杜如治经──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王辉斌在杜甫研究史上,宋代“千家注杜”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其中被称为“少陵功臣”的赵次公的《社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解》,就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巨著。宋代刘克庄称该书的学术成就可与《左传》杜预注、《汉书》颜师古注、昭明...  相似文献   

3.
《读杜心解》在清初杜诗学研究中的学理秉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间际于实证主义与文本批评之间;取舍于众家之注而归于"心解"。《读杜心解》既有学术的严谨内容,又有文学批评的灵性成分,可谓重学术而不废性情。探讨《读杜心解》的杜诗学研究状况有益于反观学术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杜诗学的接受与清初文化思想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以来 ,研究杜甫和他的诗集的论著中往往要提到钱谦益及其《杜诗笺注》的影响。 1 940年洪业所写《杜诗引得序》中说 :“清代的杜诗之学者鲜不受钱谦益 (1 5 82 - 1 6 6 4 )《杜诗笺注》之影响。”〔1〕洪序中还引用了钱谦益的《读杜诗寄卢小笺》中批评黄庭坚和刘辰翁的话 ,这段话集中体现了钱谦益贬抑前人学杜评杜的一种批评态度 ,这段话也见于钱注杜诗的《略例》,文字略有不同 ,在《略例》中是这么说的 :“宋人之宗黄鲁直 ,元人及近时之宗刘辰翁 ,皆奉为律令 ,莫敢异议。余尝为之说曰 :自宋以来 ,学杜诗者莫不善于黄鲁直 ,评杜诗者莫不…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7,(2)
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是稀见的杜诗学文献,蕴含丰富的诗学理论。杜注论方面,反思"千家注杜"所存在的过度阐释与注释讹误,认为"诗有待注而豁然者,有不须注而渊然、一落注而反索然者"。编年论方面,肯定编年乃"知人论世之要诀",又认为编年"不可泥信者亦多"。渊源论方面,切论杜诗"导源风雅"、"兼收博采",又详析杜甫诗论俱本《文赋》的诗学渊源。创作论方面,强调作诗以"学"始,以"悟"终,认为"选诗与看诗异,看诗与作诗异"。鉴赏论方面,视诗歌为"灵物"、"高物"、"深物",强调"惟癖则所研入深,所领略独"。这些理论真实再现了杜诗经典化、理论化进程的原始面貌,也凸显了清代学者杜诗批阅的实践感悟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6.
邵祖平是学衡派的重要诗人和著名学者,但已备受冷落多年.对杜甫及杜诗,邵祖平有热烈的喜爱和精湛的分析,主要见诸《唐诗通论》《读杜劄记》和《杜甫诗法十讲》.邵祖平论杜,就其系统性而言,已初具现代学术品格.现将其论杜的主要学术观点,分类援引疏列,以便于学者研读.  相似文献   

7.
杜诗考索     
杜诗考索丘良任《九日曲江》是入蜀后诗杜甫《九日曲江》诗,仇兆鳌于题下注云:“当是天宝十二载作。盖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参诗,十四年九日,有杨奉先诗,此诗盖在前也。”《杜诗镜铨》、《读杜心解》均编在天宝十二载。时杜甫在长安。诗云:“百年秋已半,九日意兼悲。”...  相似文献   

8.
肖振宇 《云梦学刊》2011,32(4):85-89
《读杜心解》是浦起龙研读杜诗的一部力作。但就是这样一部力作,人们对它性质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解。传统的观点认为它是一部诗歌注本,其实它应是浦起龙对杜诗的一部诗歌鉴赏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浦起龙表白了他的诗歌鉴赏思想,用他的鉴赏思想实践了对杜甫诗歌的鉴赏,并呈现出自己的诗歌鉴赏特点。  相似文献   

9.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什么叫“当时体”,清代杨伦《杜诗镜诠》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初号为四杰。”他大概认为“当时体”即唐初体,唐初体又是什么体?看了注还是不明白。浦起龙《读杜心解》:“宜于一时成体之文”,一时当指初唐,初唐体是什么体?还不明白。仇兆鳌《杜诗详注》:“四公之文,当时杰出。”什么是“当时体”,也没有注。其实早在明朝何景明作《明月篇序》已作了说明:“仆始读杜子七言诗,爱其陈言切实,布词沉著,鄙心窃效之,以为长篇圣于子美矣。既而读汉魏以来歌诗及唐初四子者之所为而反覆之,则知  相似文献   

10.
明人对杜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录,现在流传下来的杜诗选本约有60多种。这些选本继承了宋元杜诗学的传统,不仅大量翻印宋元时期杜诗注解本和批点本,而且还侧重于对杜甫律诗的选录,选评结合;注释上主要采用"赋比兴"论诗和"以意逆志"的方法,对宋人的注释方法多有突破。明代杜诗选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存旧注的文献辑佚价值考订价值两方面。明代杜诗学对整个杜诗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杜诗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杜甫之诗在宋代得到了广泛推崇 ,为之作注的人也多 ,号称“千家注杜”。在北宋末期 ,就有一注杜诗者名刘克 ,在当时颇为人所重 ,在后世却因其著作的失传而不大为人所知。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六云 :士人刘克 ,博观异书。杜甫诗有“家家养乌鬼 ,顿顿食黄鱼” ,世之说者 ,皆谓夔  相似文献   

12.
焦印亭 《学术探索》2013,(2):123-125
高楚芳是宋末元初杜诗研究大家、评点大师刘辰翁的及门弟子,其编纂的《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校正精审,编次得当而成为历代刻书家争相翻刻的热点,也是历代研究杜诗的常备之书。在简要介绍高楚芳及其《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与目录记载,叙录现存高楚芳《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的版本情况,以期为杜诗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线索。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诸将》五首曾被某些有见识的批评家推为杜诗七律的“压卷”之作。这一组诗古今注家曾加以证释,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第一首的第六句“曾闪朱旗北斗殷”,可能多数注家都讲错了。这句诗中的“殷”字,某些古本(如《文苑英华辨证》卷八所称孙觌本杜诗)作“闲”。有的注家就依以立论。王嗣奭《杜臆》卷六云:“北斗”指京师,而宿卫之士,空闪朱旗,有名无实,故谓之“闲”。按《唐志》:“李林甫请停上下鱼书,自是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驼马、锅幕、糗粮并废矣。时府人目上番宿卫者四侍官,言侍卫天子也。是时,卫佐悉假人为僮奴,京师人耻之,  相似文献   

14.
孔令环 《中州学刊》2008,(3):206-209
钱钟书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在古代诗人中,他对杜甫评价最高.杜诗对钱钟书的人格、气质和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钱钟书的杜甫研究主要包括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杜诗与宋诗的关系、杜诗的境界、杜诗的创新精神、杜诗的影响等方面.杜诗对钱钟书诗歌创作的影响表现在对杜诗的化用、对杜诗句式的模仿、对杜诗意象的借鉴、对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继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綦维 《东岳论丛》2004,25(4):149-153
明末清初的德州学者卢世(氵隺)为人简佚明彻、嗜酒好书,极富个性魅力.他爱杜至深,读杜诗竟达四十馀遍.其<杜诗胥抄>,选抄杜诗去取允当,<大凡>、<馀论>中则包含了许多精微深入的杜诗学观点.略去皮毛、发微抉髓、发人未发是卢世(氵隺)论杜的突出特点.他是杜诗学史上一位有独到成就的研究者,深得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禛的赞誉.  相似文献   

16.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担省》末联:“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对其中“努力”一词,《钱往杜诗》、《杜诗镜检》等书无往,盖以为其义训平常易任,无需作注。《杜诗评注》卷十注云:“沈文帝乐府:男女居世,各当努力。”以古释古,仍使人不得要领。今人多按现代汉语中“努力”(用力、勉力、尽力)之义理解之。如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释日:“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第528页)1986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杜诗鉴赏》亦写道:“今后还是各自珍重、各自努力吧!”(第3…  相似文献   

17.
目次一、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存第一卷至第二十二卷)二、明正德本《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残本)三、明嘉靖本《集千家注批点补遗杜工部诗集》四、清康熙本苦竹轩《杜诗评律》  相似文献   

18.
杜甫名诗《南邻》的“野航恰受两三人”的“野航”,一本作“野艇”.是应作“野航”还是当作“野艇”,历来注评家各执一辞.经检杜诗传世的版本源流,可知杜甫原诗应作“野航”,“野艇”是黄庭坚所改.又查元人王祯《王氏农书》,知“野航”是田家小渡舟,杜诗是实录.  相似文献   

19.
顾宸生平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江苏的注杜专家顾宸所著《辟疆园杜诗注解》在当时的杜诗学界曾名噪一时 ,其本人在明末清初的党社活动中不仅躬逢其盛 ,亦是积极的参与者 ,可谓交游遍海内。然因年代久远 ,其生平履历却被逐渐湮没 ,前贤时修对其生平的考证亦未能尽善 ,故就平日翻检之一得 ,大略钩稽其生平梗概如下。顾宸 :生于万历三十五年 (16 0 7) ,卒于康熙十三年(16 74) (《锡山书目考》卷四 ) ,年六十八。顾嘉舜之子 ,字修远 ,号荃宜 (顾光旭《梁溪诗钞》) ,无锡人。因其所居名辟疆园 ,故人称顾辟疆。少受知于郑鄤及艾南英 (吴德旋《初月楼闻见续录》卷九 )。崇祯…  相似文献   

20.
《左传》注疏辨正举例朱瑞平《左传》杜预注及孔颖达疏为今人提供了不少方便,他们的说解不乏精采过人处,但也有杜注欠妥,孔疏附会杜注,曲为之解,今人又沿其说而不加详辨处。兹择数例,略申如次。《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注:毛,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