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活动家,杰出的、诗界革命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早年先后三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到光绪二年(1876年)始考中举人。后经别人推荐,曾任我国驻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的使馆官员近二十年,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赞成变法维新。一八九七年六月,黄遵宪近年五十,由翁同龢推荐,被光绪皇帝委任为湖南长宝盐法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清末杰出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改革家和著名诗人。他于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次年起先后出任驻日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同伦敦使馆参赞和新加坡总领事,被誉为“有清一代最有风度、最有教养之外交家”。他驻日期间潜心研究日本文化和明治维新历史,写成史著《日本国志》和民俗、文化诗作《日本杂事诗》,给中国的维新派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改革经验。甲午战争失败后,他与康有为、梁启超过从甚密,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倡导变法改革;后出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使,积极协助湖南巡抚…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清未杰出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曾先后出任清朝驻日本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从事外交活动十多年间,他为维护我民族尊严,维护华桥的正当权益,作出了不小贡献,深得广大华侨的爱戴。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已列为梅县地区重点保护文物,在旅港嘉属商会的赞助之  相似文献   

4.
苏六朋,字枕琴,广东顺德勒流南水村人,清嘉庆至光绪初年(1791-1875年)间人,具体生卒年有四说,一作(1791-1862年),或作(1798-1875年),或(1798-1862年),或(17967-18617年)。其号众多,有的从其名或字得之,如"怎  相似文献   

5.
赖际熙(1865-1937年),字焕文,号荔坨,广东增城市(现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人.传说其祖父道光癸卯年(1853年)葬于广州郊外龙洞一座小山坡时,曾有相上预言60年后此家当出贵人,并刻写入墓碑铭文.此后12年,赖际熙出生,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攻读于广东广雅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试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年正是癸卯年.后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总纂.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吴海林、李延沛编)第762页[黄遵宪]条云:“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任驻日使馆参赞。”这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日使馆主要成员的任命时间是1876年。黄遵宪便是这批成员之一,他是首任驻日大臣何如璋举荐的使馆参赞。何如璋的《使东述略》是一份“系日而记之”的关于赴日的正式报告,这份报告清楚地记载了他们这次出使,从任命到出发、到任的全过程。他说:“丙子冬月,如璋猥以疏陋小臣,亦滥假崇衔,充使日本。……丁丑春,副使张公斯桂至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的政治改革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遵宪的政治改革思想初探任松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市),是清末维新运动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改革意识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在研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时,却提及不多,研究不够充分.因此,本文试就其政...  相似文献   

8.
(排名不分先后)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人民日报学术理论部人民日报驻广东记者站光明日报学术理论部光明日报驻广东记者站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经济日报驻广东记者站中国日报驻广东记者站红旗杂志社驻深圳记者站隙望周刊社香港文汇报社香港文汇报驻广州办事处香港大公报驻广州办事处香港经济导报社驻广州办事处科威特时报社世界经济导报社南方日报社羊城晚报社广州日报社探圳特区报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华文摘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国际书店)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广州文化出版社海南人民出版社深圳海…  相似文献   

9.
李开军 《文史哲》2015,(1):48-68,165-166
陈三立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之前的诗歌写作,可视为他诗歌写作的早期。同为长沙时期(1877 1889),最初二三年里,陈三立的诗歌写作更近"唐音";从《诗录》收诗的光绪六年(1880)起,此后几近十年间,陈三立在长沙追随王闿运,摹写汉魏六朝,尤其重视向晋宋诗人学习。进入武昌时期之后(18901895),即《诗录》收诗的最后五年,陈三立在张之洞、梁鼎芬等师友的影响下,转向对唐宋大家杜、韩、苏、黄等人的学习,呈现出"宋调"的风貌。此一转变,契合了陈三立的性情与才学,并得到黄遵宪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0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广注》,是国内第一部注释《日本杂事诗》的著作。(按,日本人实藤惠秀、丰天穰二君,于昭和十八年[1843]译注并出版了《日本杂事诗》)它的正文完全按照黄遵宪自称的“定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长沙富文堂本)校点排印,同时用按语的形式,把原本被删改之处全部  相似文献   

11.
苏联驻伊犁领事馆的前身是沙俄驻伊犁领事馆。沙俄曾先后在伊犁惠远、宁远两城设立领事馆。清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迫于沙俄的压力,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俄驻伊犁领事馆、贸易圈在惠远城西门外开设。同治二年(1863年),伊犁爆发农民起义,俄驻伊领事携贸易圈人员逃回俄国,领事馆关闭。光绪八年(1882年),沙俄交还伊犁后,在宁远城北门外重新开设关闭近20年的驻伊犁领事馆。1924年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苏联政府接收沙俄驻伊犁领事馆。1962年"伊塔事件"后闭馆撤离。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1848—1905)是我国近代的著名詩人,曾經被改良派首領梁启超作为“詩界革命”的旗帜大加推崇。以后之論黄遵宪詩歌者,往往不能尽脫梁氏論点的窠臼;不仅对黄遵宪的詩作了不切实际的过高評价,而且对黄遵宪詩歌中那些适应改良主义反动政治要求的东西也大加贊美。因此,对于黄遵宪的詩歌創作实有加以重新估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巨著——谈郭嵩焘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清代日记留存于今,以长篇巨著称誉于学林者,何止百数,而长达二百万字以上者,允推郭嵩焘日记。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关系至密。咸丰初,助建湘军。同治二年,署广东巡抚。光绪元年,任兵部侍郎,充出使英国大臣,旋兼驻法国大臣,主学习西方科技,蔚为国用。  相似文献   

14.
黎庶昌(1837-1898)两任清朝驻日公使,首任自光绪七年到十年(1881-1884),第二任自光绪十三年至十六年(1887-1890),为晚清驻日公使中任期最久者。所著原有《使东奏议》、《使东文牍》各两卷,今已佚,但在后世编纂的一些外交文件集中有片断保留。存世的著作《拙尊园丛稿》六卷及《黎星使宴集合编》有若干篇记述与日本文士的友谊及文字因缘。本文简述黎庶昌在日本的外交活动和文学活动,以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关系以及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李玲 《晋阳学刊》2021,(2):72-77
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开文学史论述黄遵宪诗歌的先河,陈子展和张宗祥等人引述和发挥了胡适的观点,提升了黄遵宪的地位,他们叙论黄遵宪的内容又屡屡为别家文学史所采用。如此,诗界革命的代表、白话文的先导、民间文学的前驱、民族诗人黄遵宪,成为定论,确立了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一位杰出的诗人、著名外交家、维新运动启蒙思想家与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相较于海外、港台而言,大陆研究黄遵宪的专著并不多见,因而,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的青年学者郑海麟博士所著《黄遵宪与近代中国》(以下简称“郑著”)一书,自然引起学术界同行重视.是为一部颇具价值的学术著作.郑著一共十一章四十三节,三十二万字.从分析黄遵宪家世、家庭、青少年所受教育特别是黄氏早期诗作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始,至黄遵宪的晚年思想及其影响止,纵论黄遵宪一生几个阶段:青年诗人;外交家生涯;回国后的社会政治活动;参与戊戌维新运动;晚年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宗南(1886-1962年),别名陈伯熙,广东省增城市石滩镇(今增江街道)三江四丰村白石岭社人,为增城十大历史人物之一(余为郭继枚,何仙姑、胡庭兰、李肖龙、廖金凤、刘伯群、石文光、伍来成、徐辛雷)。他自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在增城高等小学堂读书,每试名列前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入广府中学,该校是据光绪帝谕旨:"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近代杰出的历史人物黄遵宪(1848-1905)逝世一百周年,广东嘉应学院和梅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了有国内外近百名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50余篇论文,对其作为近代卓越的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给予了客观的定位和高度评价,并从其有关史料的发掘整理、诗学文化的创新、民俗文化的吸收、政治思想的前后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们在研讨中指出,外交方面,黄遵宪在“弱国无外交”的艰难形势下,比洋务派更熟悉国际惯例而突破其樊蓠,有风度、有教养、有理有节,保护华侨、华工权益,在维护…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札萨克卓哩克图汗布彦蒙库和五世生钦活佛的生年及相互关系历来众说纷纭.光绪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1890年11月6日)布彦绰克图病故之时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布彦蒙库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次子布彦克什克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人是同父同母兄弟.  相似文献   

20.
关于黄遵宪晚年的思想,目前尚未理出一个明晰的轮廓,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也还存在着一些歧见。有的同志认为黄遵宪晚年的诗歌作品,“明显地否定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有的同志则又认为黄遵宪始终不改“鄙视人民,害怕革命的反动立场”。如何实事求是地、较客观地评价黄遵宪晚年的思想,仍然是黄遵宪研究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九○二年起至一九○五年黄遵宪去世前数日止,黄遵宪大约一共写给梁启超十来封书信,这些书信是目前我们研究黄遵宪晚年思想情况的主要依据。书信现尚未正式刊布,只是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