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较早参与“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这场大讨论的学者,布伦克特一方面讨论了依据资本主义本身的正义原则能否得出肯定性的结论,另一方面讨论了马克思是否有可能有一种超越性的正义原则从而用来评价资本主义的不正义。通过深入分析,他给出了否定性的答案,即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而且也不是依据正义来批判资本主义。同时,他还提出了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前提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指导方法,生产方式多样性、制度"渗透"等是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原因,所有制形式、市场模式、企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全面梳理并准确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罗尔斯(Rawls)看起来对正义持十分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声称,正义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作用,它代表着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生产方式所要求的行为.罗尔斯认为,正义乃是一个社会的首要美德,所有社会成员遵守正义原则,公平地、理性地精心处理社会合作的责任和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我认为,虽然马克思和罗尔斯对正义持不同观点,但这种不同能够得以协调.虽然黑格尔和康德对马克思和罗尔斯有着不同的影响,他们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在提出一个明确的关于正义的政治观念时,罗尔斯认为可接受的正义原则必须是在社会制度中可实现的,这样他的"康德建构主义"思想接近于黑格尔学派的思想.也正是通过依靠黑格尔思想马克思建立了他的反对普遍的、社会的正义优越性原则.我认为马克思和罗尔斯都在致力于寻求一个能够实现公平的正义原则的社会制度.然而,他们的观点存在二个重要差别.首先,马克思似乎在构想一个休谟和罗尔斯特别提到的"公平环境"的社会.而对于罗尔斯来说,一个超越公平环境的社会就是乌托邦①.其次,马克思认为市场关系应该被看作是社会的根基,因为市场关系内在地包含在劳动者同社会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同他们的社会劳动产品的异化中.然而,在一个充满公平环境的社会中,市场的消除是可能的.罗尔斯声称,在任何一个需要公平解决竞争要求的社会里,市场的消除是不可能的.我想,只要我们把马克思反对市场看作是本质上反对"商品拜物主义",马克思和罗尔斯的观点是能够被和解的.总之,我认为,除了马克思的未来无阶级社会观念有些乌托邦色彩外,马克思和罗尔斯对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的正义的观点应该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4.
臧峰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2):25-32
罗尔斯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关于马克思思想的三场讲座,明确呈现了他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特别是马克思正义论的基本看法.他在这里分析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概念以及马克思关于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理想,其中既包括他对马克思思想之深刻性的明确肯定,以及对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主张的深入分析,也包括他在评述中提出的对马克思某些观点的不同意见.重思罗尔斯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对马克思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在比较语境中深化对马克思正义论的理解,呈现解决复杂而深刻的公平正义问题时所应持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6.
资本的原始积累作为资本积累的历史前提,有着时间先在性,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却将资本积累的论述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正义性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深入考察了资本积累和原始积累两条论证路径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资本积累过程中工人自由的丧失是资本主义非正义性实质的现实表现;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又是资本主义非正义性的历史前提,但比较而言,基于资本积累过程的资本主义非正义性论证具有更强的理论说服力,故而马克思将其放在了优先论述的顺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8.
彭富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6-39
马克思正义论是批判正义论的典范,这归因于“批判性”是贯穿于经典著作的一条红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生动体现。正义批判论是无产阶级的正义论,它与资产阶级正义论在对待正义的立场、态度、方法与道路等方面存在根本分歧。正义批判论否定普遍、永恒的正义观,认为正义的实质是经济关系的价值映像,正义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统一,实现了正义观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任何理论的意义都在于对现实的关注,这也是理论的最高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这一关键时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从现实出发,高度重视社会正义问题,以尽可能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现代社会相比,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由于他将崇高的正义理想与历史精神融为一体,使得其正义思想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所以,马克思的正义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思想是本质主义的和辨证的。一直以来,人们按照非道德主义去解释它。确切地说,它是对传统的自然法的一种综合——这种自然法基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概念(作为完善或理想实现之潜能的自然),而完全不同于霍布斯的还原论的自然概念(作为原子论的和机械论的自然);它是对德国观念论形式的辩证法传统的一种综合;它是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一种综合。马克思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科学观念揭示了"隐蔽的奴隶制"。只集中于市场交换而忽视随后对劳动力的剥削性使用的做法蒙蔽了那些专门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们,以至于他们竟然相信资本主义中存在着某种正义。马克思把无产阶级描述为"普遍的阶级"——这一"普遍的阶级"能够在家庭式的生产方式中实现人的本质,因为他们是一般的不公正的受害者。然而,马克思又批判工人们并没有超出象要求"公平的待遇"之类的资产阶级私利,这甚至并不前后一贯。资本主义不仅在道德意义上是非正义的,而且在本体论意义上也是非正义的,因为它侵害工人的人性。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异化、拜物教和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1.
正不同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马克思并未在纯粹伦理主义的路向上提出正义问题,进而循此路向构建纯粹理论意义上的正义思想。毋宁说,马克思是在总体性视域内,是在批判私有财产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是在阐发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辩证关系的维度中,介入正义论题并厘定正义思想的。这一独特的正义运思语境和理路,决定了马克思所讲的正义不是一个单向度的价值原则,而是一个包 相似文献
12.
13.
张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1):19-21
马克思正义观立足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其精神实质与价值旨趣旨在于建立自由平等、科学公正、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社会制度。马克思从不同方面,尤其是从社会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的维度,进行了充分的科学论证,为正义社会的实现问题建构了切实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李佃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
"马克思与正义"是一个当代的问题,它的提出与中国社会改革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是密不可分的,因而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也凸显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议题。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正义相比,马克思厘定的人类社会正义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内涵极其丰厚的立体概念。这决定了他的正义思想不仅有其独特的当代性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会在多个面向上得以昭显。不过,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不能只是满足于在哲学史的层面上单向度地证立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而应本乎不断变化的现实来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既有对"形下"的不正义现象的现实批判,设想了实现正义的现实之路;又有对正义的"形上"研究,探寻正义的人性前提,论证正义原则的形上根据,设想正义的"形上"境界;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就根本而言,如何看待人就会如何看待正义;正义的原则只能在历史中寻找,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17.
交换,不仅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学概念,更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哲学范畴。从本质上讲,交换是人性生成与完善的基本方式。交换的人性本质是交换正义的理论前提。资本主义以劳动与人的对立为前提,以维护私有制为目的,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自由”“平等”的交换,从根本上违背了交换正义的本质要求。以人的自由个性生成与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正义性的交换.以规范与批判并举的方式追求着交换程序与交换结果的统一,使人充分地享有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和马克思分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正义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二者的正义观的区别在于:一是在正义的逻辑起点上,前者立足于原初状态中的"抽象的人",后者则立足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二是在正义问题上,前者认为正义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域的自由和平等以及分配领域的正义,后者则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领域的自由和平等是很难实现的,正义问题应放在经济领域中去考察,主要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正义和分配正义;三是在正义的实现途径上,前者企图在不改变私有制的前提下,通过领域划分和社会制度的调节来实现,后者则秉承历史和发展的观点,认为消灭私有制和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分工是解决正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超越正义的正义论:反思“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学术界,马克思与正义理论之间关系的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争论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1)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为非正义,换言之,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剥削批判理论是否依赖正义概念?(2)马克思的革命和解放是建立在历史必然性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正义的要求和原则基础上,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可以理解为分配正义原则吗?在这两个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存在着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立场.这里首先考察它们之间争论的核心分歧;其次,在考察当代平等主义正义论基础上,笔者把马克思的立场概括为"超越正义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