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各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承包经营没有根本解决企业行为短期化倾向。这说明,国家放经营权给企业这个“代主体”,而“代主体”并不真正对国家负责。而这,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承包企业发生短期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寻找的这个“代主体”不适当,即现阶段,经营者(厂长、经理)和劳动者(职工)不宜共同充当经营权的“代主体”。我们  相似文献   

2.
<正> 改革国营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利改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营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课题。国家对企业纯收入如何分配,企业纯收入怎样交纳给国家,这是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经济利益,打破吃“大锅饭”的旧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经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商品流通,推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的重要问题。把现行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统一征税,自负盈亏,是提高微观经济,并对宏观经济以重大影响的一项重要改革。研究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紧密地挂钩,就可以使国家和企业在利益上达到协调一致。这不仅能大大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且还能有力地促使企业行为的合理化,实现宏观的平衡。因此,这项既利于企业搞活、也利于宏观控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搞好这项改革,关键在于求得一个完善的挂钩办法。按改革的双重要求,我们认为一个完善的挂钩办法应该:(一)它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二)它能消除或削弱企业消费和投资盲目扩大的内在冲动,促使企业行为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本文运用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认为当前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过大,造成了分配结构失衡,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扭曲。文章描述了分配结构失衡的机理,分析了其失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革分配制度的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企业短期化行为,已成为阻碍企业改革深化、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因素。由于企业的行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视现实,研究企业短期化行为的性质、特征,认识其危害,探索其产生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引导措施,以推动企业改革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企业短期化行为是企业行为不合理的全部体现。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生产行为看,严重地存在着“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现象。为达到目标不顾生产后劲,拼设备拼资源,进行掠夺式经营。只顾砍“柴”,不愿磨“刀”。从投资行为看,热衷于那些“短平快”的近期项目,把  相似文献   

6.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够使经营者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并能有效抑制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优秀的企业经营者.针对实行股票期权的各种障碍,要正确认识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股票市场,建立健全经理市场和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确定科学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7.
近一年多来,我国围绕着搞活大中型企业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使城市经济初步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仍然不足,追根寻源,问题还在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还没有找到一种能够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的适当形式。我认为,将现在的大中型企业的国家所有制改造成为股份制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一、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的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是当前经济改革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人们可能要问,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能否吸收劳动者入股投资呢?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呢?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科学地说明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的重要意义。下面仅就此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国营企业劳动者入股投资的客观基础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问题,其实质,是国营企业联合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权问题。大家知道,经营管理权又是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什么模式  相似文献   

9.
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运用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实施股份制、转换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等办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离真正搞活还有相当差距。搞活国企不但要在其内部实施改革,而且要大力整治外部环境,使两者配套进行。外部环境不整治,业已进行的企业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政府职能转换又是外部环境整治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试论企业形象战略丁秀斌自改革以来,我国企业行为短期化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根治。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经济体制正在向完善的市场经济过渡;与此相适应,企业行为的合理期限也正在向中长期发展。1992年的有奖销售热余温仍存,但精明的企业家们正在反思:当奖品比...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之际,回顾十年改革,结束了我国经济长期封闭、停滞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成绩显著,有目共睹。但是,由于改革不配套,政策制定的短期行为,盲目发展,急功近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困难和问题。比如,生产领域合同约束软化,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生产缺乏后劲;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三多一少”,即囤积多,投机  相似文献   

12.
<正> 商业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的问题在最近推行的承包制、租赁制(以下简称承租制或承租企业)中变得更加突出、更加严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承租企业出现短期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实行承租制是中央为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增强企业后  相似文献   

13.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并使之真正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民经济有机体的经济细胞,这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在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等诸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讨,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对策。本文仅就税收分配对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影响以及完善税制的基本构思,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现行的税制同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的要求,国家对税收体制作了重大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其它各税相配合的税收制度的格局。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税收体制同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一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明显地显露出来,而且已经成为国营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税负过重,企业留利少,缺乏自我积累的能力。第二步利改税以后,国家与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分配关系用税收形式固定下来,企业由原来上交利润改为上交所得税,税率为55%。此外,税后利润还要征收约为利润总额5%的调节税,加之地方政府各种名目摊派等,企业留利所剩无几。据沈阳市对90多户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调查资料表明,在实现利润的65%左右以所得税的形式上交国家,企业名义上的留利占实现利润35%左右,再经过征集能源交通基金、建筑税、认购国库券等,用于自我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14.
企业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影响企业效率的不仅指企业内在体制的优化,而且企业所依赖运行的环境对企业效率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效率问题,同样也应从政府管理企业所创造的环境、企业内在效率和社会公益相一致方面来改革.把企业运行的环境向市场化转换,使企业行为符合社会公益,企业才是真正有效率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企业行为方式扭曲紊乱现象,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侧重从激励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社会主义企业行为的激励因素和激励机制的重建。第一,要求使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第二,切断国家与企业的父子关系,将企业的期待联系由国家转向市场;第三,强化市场竞争压力;第四,分配关系中强化对企业的利益刺激;第五,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系统之下的一类子系统,只有不断开放、改革,不断与外界进行资金、物资、劳动力、信息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使企业系统动态地达到有序、协同,才能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控制、调节、反馈机制,即企业行为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东欧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生产向大单位集中几乎是国有化和国营企业集权控制的一个自然结果。六十年代后期,匈牙利政府决定排除这种由企业的集中控制而产生的不利后果,提出了企业自主权和企业结构改革的主张。同时私营成分也被允许作为国营企业之补充而存在。然而,这种变化并未中止经济集中的进程,而企业间的两极分化却日益加据,经过这一阵短暂的动荡,大企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种在工业、服务业及农业方面的过度集中,导致出现了下列结果,即与其它国家相比,匈牙利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正在全国国营企业中迅速推开,这对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税收制度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出了改革的客观要求。从几年来深化企业改革所走过的路程及利改税的实施效果来看,单纯靠国家财政对企业“减税让利”来增强企业活力,其功效极其有限。甚至,这种“输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农户生产投入不断扩大支撑了农业生产持续增长。随着改革深入,尤其是伴随着比较利益的驱动,农户生产投入行为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短期行为和结构矛盾等问题,在我  相似文献   

19.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增强其活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为此,必须深化体制改革,下决心解决多年试图解决的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目前最主要的是按照《企业法》的规定,切实落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把治表和治本、治内和治外结合起来,逐步使国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20.
折旧是对固定资产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价值补偿。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更新,不仅是现有固定资产能得到及时、足额的补偿,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国有资产管理、经济结构合理化、企业技术进步和经营机制转换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分析,说明进一步改革国有固定资产调控体系,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经营机制转换。一、我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历史与现状我国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是五十年代初期在全国清产核资,核定固定资产分项折旧率后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