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不稳定是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民族国家形成前是一个异质性极大的“多极社会”,因而就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立前的分裂状态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用所谓多元的民主政治不能实现发展中国家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也不能克服这些国家的政治不稳定现象。但用专制政治也同样不能奏效。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走出“专制一民主”情结,针对“多极社会”的实际而采取诸多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因素”,即异质性文化构成的广泛存在,是当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文化结构的一种特征,它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拟以这种文化现象为背景分析跨文化因素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其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现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现代化经验表明:现代化途径并非是唯一的。如果说发达国家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话,那么,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家指导下的经济——社会计划来推动的现代化则代表着一种新途径的诞生,它表明国家政权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现象。事实证明:现代化并非“全盘西化”,而是完全可以在立足本上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人们日益清晰地认识到: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存在纯粹的现代性和纯粹的传统性。相反,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传统性不断削…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由不发达状态走向发达状态的必然趋势,昭示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现代方向,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早发形态,西方式现代化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并非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关于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实践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跨越西方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马尔库塞陷阱”“库兹涅茨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开创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和新愿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参考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王山 《探求》1998,(Z1)
当今的中国,存在着两大社会现实:一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厂是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面对经济、社会的转型,文化建设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一、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  相似文献   

6.
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即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是当今中国以至整个世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不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在思考这个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依附理论;而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学者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多视角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例如,影响极大的发展经济学,就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最近几年的社会发展研究热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然而.上述理论在对“现代化”范畴的使用中t却出现了模糊和混乱,因而,如何准确地界定和把握现代化范畴不…  相似文献   

7.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因为它总是表现为一系列的美化过去贬低现在、夸大过往人和事的优点而忽略其不足的心理过程,并呈现一种明显想象大于实际的特征;怀旧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即它的产生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现实相互关联的.或确切地说,它往往是社会发生变迁或转型时期的产物。不过.归根结底,怀旧还是一种丈化现象,因为怀旧的最终目的和取向.是为广给已经变化厂的个人和社会一种文化的定位和文化的确证.通俗一白讲,也就是“给心灵安家”。具体到今日男女的爱情怀旧,又可着川,其中还有着不问的目的取问和相应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腐败原因张锐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探析》(载1994年第1期《社会主义研究》)一文中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腐败是政治现代化伴生物。具体原因是:①权力差──腐败发生的诱因。在经济落后的社会,普遍存在“权力饥渴”现象,究其源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最突出的现象之一,就是亚非拉各民族赢得国家独立,进而追寻现代化目标。一些国家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信心,而一些国家则陷于停滞不前,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日益扩大,总结经验教训非常必要。它们面临着不同的初始条件,无法选择起点,但因地制宜方能扬长避短。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行正确的战略和政策,至关重要;政治现代化是社会稳定与变革的保证,其内涵远超出“民主”与“专制”之争;文化建设不仅成为现代化的精神支柱,而且给成功后的民族以指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前景取决于对今日发展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马克思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生产实践为基础,从对劳动分析中,解开了历史之谜。阐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物质根源和普遍规律,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为历史决定论奠定了理论基础。l、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规律是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联系。”①毛泽东也指出:社会规律“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任何力量都是扭转不过来的。”(罗显然.规律是客观的,是不…  相似文献   

11.
著名社会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F)认为:“我们从属于多数人的意志。当大众站起来时,我们亦自然站起;当大众鼓掌时,我们也随之鼓掌;大众表示反对时,我们也不提出异议。”奥尔波特的话显然是夸张的,但“从众”的确是一种普遍的也是跨文化的社会现象。穆勒(M——,0.H.)曾经对学生进行过语言及道德行为是否受到从众影响的实验。在第一组实验中,不附加任何条件,学生一般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在第二组实验时,穆勒告诉学生:“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结果,改变自己意见而去适应多数人意见的竟达80%。从众是指在社会认知及…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安的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而恰恰在于新旧体制急剧转轨过程之中。转型时期社会治安新形势,突出体现在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不适应性特征,导致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潜在因素增多,社会总体环境发生变化,社会治安形势趋于严峻。这些潜在因素首先是社会主体(市场主体)行为中非理性因素的高度张扬和膨胀。市场经济本身尤其是为打破非常僵硬的旧体制的市场发育形成阶段,要求利益意识的觉醒及欲望的不断发动与激活,但是,由于新的社会规范体制不可能一夜间建立,于是出现了许多“闯红灯”现象,甚至由于欲望的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过去100年间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在海外引起了高度重视。许多外国学者尤其注意促使日本“惊人地”、“奇迹般地”发展的特定因素,如较高的教育水平、生产力水平、有真才实学的政治家、聪明能干的企业家、称职的政府领导人、勤劳的国民等等。有趣的是,对日本的现代化进行夸大的是国外而不是国内。人们由于听惯了日本的“成功故事”,所以对100年前的日本与当今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就不那么感兴趣了。现在大家都承认,发展中国家遭受西方发达国家殖民压迫的长期历史已经使它们的现代化建设更加困难和虚幻。而日本没有遭受殖民压迫的历史。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日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多于其他任何发展中国家。殊不知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在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日本  相似文献   

14.
二元经济与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是经济落后国家工农业不平衡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不仅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理解成一个工业不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过程,而且理解成一个工业不断创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以此来保证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所需的源源不断的廉价雇佣劳动者。其次,本文在阐述传统农业改造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具有与工业现代化同样的吸收作用。最后,本文认为农业改造的关键不是土地规模经营,而是农业商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过度”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科技的落后,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应也比较低。由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影响到劳动力的素质,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一方面是大量的劳动力数量过剩,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不得其用状况;另一方面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大量缺乏,处于稀缺状况,不得不从国外引进技术专家到国民经济及高精尖部门工作。按理讲,发展中国家应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本国培养的人才来替代外国专家,而不可能存在国民的“教育过度”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教育过度”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受过现代教…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反哺”:新的文化传承模式。“文化反哺” 即亲子间的“反向社会化”,涉及价值观的选择、生活态度的认定、社会行为模式的养成,直至对各种新器物的了解和使用,而在文化的表层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文化反哺”能力来自子女对新事物的敏锐性和接受能力;它提高了子女对变迁社会的顺应能力,并在城市家庭中表现明显。 “市民社会”理论所提示的研究视角依然具有其特殊意义。通过对广受关注的知识传播渠道——尤其是民营书店的个案考察,以及对1949年以来国家知识治理和知识传播方式的转型的历史考察,作者认为简单地“自上而下”强…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倾向,就是人们所说的“新维贝尔范型”的思想方式。这种范型把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现象都看作是集合个体行动的产物。由于这种范型的应用,新近产生了一些高明的理论,这些理论是符合在社会学领域中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社会流动与分层、社会运动与集体暴力和意识形态分析等现象的严格的科学要求的。这种思想方式既同“新迪尔凯姆范型”相对立,也同“解释社会学”范型相对立。由于社会学的产品名目繁多,所以社会学往往被看成是一门遵循特异规律的学科、被看成只是一种在社会哲学与科学问进行调解的思想方式时,才属于科学的方法论范畴的学科。尽管这种怀疑主义观点包含着某种真理,但我认为,对社会学的产品还是应该持批判的或者说现实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要鉴别和区别现在贴有“社会学”标签的各种主要类型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社会转型过程。依据时间座标、世界现代化进程座标、社会体制制度座标,中国现代化要实现的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双重超越,经济发展和人文、社会发展的双重超越。从中国的社会存在、现代化目标及国际的经验出发,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的社会发展,保证经济与人文、社会发展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发达国家看齐,通过引进技术和制度来实现历史性的发展和超越。但就目前而论,真正拿到“毕业证”的不多,真正步人发达国家行列的更是少而又少。原因在于引进来的技术和制度水土不服,而不是技术和制度本身不好。努力为先进的技术和制度的生存提供土壤才是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安土”观念对农民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在农民占绝对多数人口的现实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农业人口质的现代化问题始终具有最根本性的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农民特有的那一份深沉的“安土”心理,即对乡土的过分依恋心理对农业人对质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障碍。这个障碍主要表现为,其一,在“安土”心理中极易在人格塑造中形成一种保守性性格,缺乏开拓创新的进取心;其二,在“安土”心理中也易在人格中形成一种自大的封闭性格,这种封闭性技主要表现为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作者认为,改变这种“安土”心理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在国家进行国民教育中进行一种“发展”观教育。为此,必须反对目前知识界一些人对农耕文化中因“安土”而衍生的稳定、平和品性的天真赞美.这种赞美之所以是天真的,是因为它缺乏现实基础,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中国农民在人格品性中摈弃“安土”心态,而培来一神永远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