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胡林翼军事思想的理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德良 《兰州学刊》2008,(6):121-123
胡林翼是晚清理学经世派的领军人物,也是湘军创始人之一。近年来学界多从现代军事学的视野来研究胡林翼的军事思想,但均没有涉及胡林翼军事思想的理学内涵。文章从理学的新颖视角,对胡林翼的军事思想作了全新的透视。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作为晚明理学集大成者,他的知行论和实学思想、历史观与政治伦理思想、经世变革思想、兵论思想,以及宏阔的儒学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文化反思精神,都对晚清湘军经世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船山学行为湘军集团提供了经世活动的文化参照系,湘军集团则一定程度上执行了王船山等清初经世大儒的政治文化遗训。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中国近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曾国藩凿通了“空疏虚鹜”的程朱理学与“务实求朴”的经世之学的铁幕,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理学经世思想。他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分为三个时期:入京前,他究心“先儒语录”,功于“翰林词赋”,在湖湘学风薰陶下萌发了理学经世的宏志;入京后,他遍结名师,精研“义理”,切磋“经济”,进一步明确了理学经世的取向;离京后,他兴办团练,剿杀义军,举办洋务,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理学经世思想。其理学经世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抉发仁学与礼学的新意,以仁学与礼学为纽带,将理学与经世联结在一起,重释义理、辞章、考据、经济之关系,再现了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本质精义。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是传统儒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发展,堪称传统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7):153-162
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之间具有十分牢固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天然的地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绝大多数来自于湖南,尤其是湘乡与新宁更可视为其集聚核心;二是相近的趣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尤其是上层成员多为读书人,而且多讲求理学经世,彼此之间趣味相投;三是紧密的学缘关系,湘军集团成员不仅上层将帅多为师生、同窗,下层官兵中具有这一渊源关系者也为数不少;四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中很多人来自于同一家族,即使来自不同家族,彼此之间也多互相联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一支左右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军事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5.
近代理学经世思想刍议李文义本文所讲的理学经世思想泛指以儒家基本义理尤以理学为指导,并着重强调儒家的工具理性,以之作为经邦济世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义理与功利并举。持这种思想的文人群体我们可称之为理学经世派。理学经世派道光年间就已出现,当...  相似文献   

6.
人们多把孙子当成伟大的军事家,其实,孙子只是一个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是老子道家思想在军事上的体现。然而,孙子只懂军事,不懂政治,他没有把道家的哲学思想灵活地运用于政治,所以他最终只是一个军事理论家。  相似文献   

7.
张栻的军事谋略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兵政之本在于仁义":反对和议,主张修边备,讲武功;提出"机谋权变,其条不可紊";强调"用兵之道,当以奇正相须";称颂诸葛亮,批评春秋五霸为三王之罪人等方面.其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联,与理学思想不可分割,是理学思想在军事谋略领域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 晚清经世学者为谋富强极倡经世,为明国是多讲掌故,推崇今文经学以谈变法,探究舆地之要以筹边防,富、强、变、宜是其经世思想的中心。理学经世派以模仿西方技术为经世济民、求富求强的途径,却忽略了欲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生存,中国传统的某些价值观念不仅必须作适应性的变革,而且要跟上世界潮流。没有新的经世理论指导的皮毛式的模仿,或可有一时之功效,但实难长久保持和发展,理学经世派殚精竭虑几十年的努力毁于甲午海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湘军的军纪问题,从湘军以理学治军与制造三次屠城事件这一矛盾入手,深入解析湘军军纪蜕变的内在原因。除了消灭太平军中坚力量、缺饷、主将泄愤等原因外,湘军屠城的关键在于理学治军难以维系。以理学治军根基在于湘军组建之初以诸生讨训山农的人员结构,但是,随着战争日趋残酷,湘军伤亡惨烈。兵员需求的迫切,迫使湘军的招募更为简化,招募对象则更为拓宽。咸丰七年以后,湘军主要招募老勇,甚至包括绿营兵和太平军的降兵。当老勇成为湘军主干,用诸生讨训山农的人员结构无法维持时,以理学治军的意识形态教化自然成为空论。此时的湘军与其他清军兵勇并无本质区别,缺饷少食时,官长只能以利驱之,以致出现屠城暴行。一支失去基本军纪约束的军队,走向末路实属必然,曾国藩主动将其裁撤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湘军早期将领罗泽南,其思想展现了保守与变通的矛盾性。他一方面固守程朱理学门户,一方面又对朱子学说发表少量质疑;他在政权更替上赞成贤人主政,却又用更大的篇幅保守地论证了传子比传贤更好;他推崇朴素而言之有物的写作风格,却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充满夸张与想象的诗词作品。通过探讨罗泽南的学术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看到晚清士人的学术取向以及湘军将领思想上的某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11.
宋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各有其特点,有其重要军事著作。岳飞正处于两宋军事思想发展高峰时期的第三阶段,他虽无军事专著,但以其军事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大致可归纳为五点:训士以德,为将谋先,严以治军,临机制胜,各用其长。岳飞对宋代军事思想的最大贡献,是发展与丰富了大兵团进攻作战的战略战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宋明理学已经发展到极端&于是清初文人倡导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救理学空 疏浮泛之弊,经世思想成为一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 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彩。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与洋务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作为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其理学经世思想对洋务运动的兴起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分析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形成特点及其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洋务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清朝道光年间,曾经为“康乾盛世”起过点缀粉饰作用而盛行一时的乾嘉汉学,一 在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面前,显露出它的陈腐和无用。埋头于故纸堆中,不问国计民生的治学之道,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有识之  相似文献   

14.
《讨粤匪檄》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特定社会文化基础,适应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檄文在指导湘军同太平天国文化论争中,作为理学经世派用以对付敌对阶级进行文化反击的精神武器,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发展的现状。檄文文化内涵的深刻实质在于理学经世派在其实学精神指引下,从维护传统到逸出传统,开展洋务自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从而发展、维护了传统。  相似文献   

15.
<正> 曾国藩的理学思想本诸程朱理学,因此,以往论者认为,曾国藩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完全是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的.这几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大有可商榷之处.曾国藩的理学思想确实本诸程朱,但却非此一源.如张载、王夫之的理论就对他的理学思想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他在同治四年(1865年)刊刻王夫之的《船山遗书》前后,由于他接受了张载、王夫之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并加以消化、吸收和阐发,从而使他的理学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稼祥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了他重要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人民战争的战术思想和政治建军思想两个方面,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智哲学是一个以伊斯兰真宰为旗帜,程朱性理为神髓,改造和扩展了的太极图为框架,融会佛道、苏非主义及其它伊斯兰哲学思想基因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哲学。它既是伊斯兰哲学的一个分支,又可以说是理学的一个分支。刘智创造了一种传统伊斯兰思想与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独特形式。他在外来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外来思想,也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理解中外思想文化交融发展的规律会有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18.
张舒 《天府新论》2016,(5):52-58
理学经世的特质在于经世寓于修身之中,而修身成于经世之时。理学经世与同治中兴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晚清理学凭借夯筑程朱修身之学以守道救时,治体层面致力于恢复君臣共治以尝试打破皇权的乾纲独揽,治法层面并不倚重官僚行政技术,而是注重兴起教化以重建地方秩序。在洋务实践中,理学经世秉守道义重于强权的价值关怀,使得晚清中国没有走上近代日本的军国扩张道路。  相似文献   

19.
湘军是太平天国的主要敌手。曾国藩则为湘军的灵魂人物。因而,探讨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对于深入开展太平天国史、军事思想史研究无疑大有裨益。但过去,史学界对湘军战略,尤其是湘军军兴初期曾国藩战略思想缺乏全面、系统研究,本文拟从曾国藩思想产生的背景着手,探讨其演变的动态进程,并揭示演变之原因。  相似文献   

20.
湖南士人"理学经世"的传统,不仅使得晚清的湖南士绅群体富有"内圣外王"的士君子人格理想以及"心忧天下"的政治关怀,他们还在"实学致用"实践中,实现、扩张了地方范围内政治诉求、实现了由知识通往权力的转化过程。湖南本地书院的兴盛培养了一大批"经世"人才,湘军由此崛起,又反哺了湖南士绅群体,并进一步加强了其权力地位。随着戊戌维新时地方治理之实践在湖南发生,湖南士绅威权及政治需求在此时达到一个时期的顶点,清代乃至近代湖南士绅威权的产生、发展及转化过程中,湖湘学派、学风之中的"理学经世"传统的作用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