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江户锁国论”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户锁国论”在日本史学界流传已久 ,然而这种表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江户幕府“锁国”的目标仅仅在于铲除危害其统治的天主教信仰。关于德川幕府的禁书政策是“锁国体制”下全面抵制西洋文化的重要一环的说法也是一种误解。历史事实是 ,在江户时代 ,除与天主教有关的汉译西书 4 8种之外 ,有关西方的书籍大量流入日本 ,从而促发了日本人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兰学运动。江户时代 ,除抵制天主教之外 ,不但没有割断与世界的联系 ,而且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文化。“江户锁国论”的传统认识影响了人们对江户时代整体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徐玲 《学术论坛》2007,(1):139-142
今天的日本文化,是传统的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不断接触、交织、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日本民族在选择性兼容外来文化的同时,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这种兼容与传承的双重性使日本文化具有了东西方汇流文化的“和洋结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与日本江户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的文学批评 ,对日本的江户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 6 3 9年日本的锁国政策不但没有中断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反而比以往更加密切。江户时代 ,随着中国商船运往日本的图书贸易 ,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先后批量运往日本。至于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被日本认识和接受 ,前期主要通过以清田儋叟为代表的儒者群 ,后期则主要以泷泽马琴为代表的作家群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化的思想来源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动力 ,在思想来源方面 ,主要有两个学派 :一个是1 8世纪晚期的“江户经世学派” ,另一个是 1 9世纪前期的“兰学启蒙学派” ,他们的作用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海防近代化的进程中,聘用洋员是迅速发展海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北洋海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无论创办之初还是在成军之时,洋员对北洋海军的建设和加速发展均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他们在参与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中,或牺牲,或负伤,与中国将士并肩作战,鲜血同洒海疆.像这样克尽厥职的洋员所在多有,是不应该忘掉他们的功绩的.然而,清政府在聘用洋员的问题上,也有许多失误.不善于识别和使用外国优秀的海军人才,也是甲午战争中海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洋跃进与调整、整顿的逻辑矛盾既造成调整、整顿的表面化与局部化,又使洋跃进因先天不足而存在巨大的资源缺口。由于这一时期农业、电力、燃料、原材料生产的严重滞后和它们对整个国民经济跃进的硬性约束,加之实现农业机械化任务的特殊意义和极端紧迫性,致使中央陷入了资源配置的两难境地。这些都是中央试图通过大量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来缓解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是这个战略之所以为“洋”的内生原因。  相似文献   

7.
武艳敏 《兰州学刊》2006,(7):50-51,58
在洋务运动以后的清末,盛宣怀作为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官僚实业家,力主采取借洋债的办法解决开办实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致富”、“抵洋”、“保权”的思想支配下,盛宣怀主持并参与了多次借债活动,创办并经营了多个近代企业,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因借外债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4,(2)
江户幕府时期的日本,其对华观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矛盾现象:一方面贱视清朝,视清朝为"夷狄",坚持拒绝与清朝通交的立场;另一方面,却又特别重视清朝,视清朝为日本主要的威胁。日本江户幕府虽然与清朝没有官方交往,但却利用其周邻外交和唐船贸易的信息渠道,在搜集清朝"三藩之乱"、乾隆帝南巡等政治情报的同时,尤其重视搜集舆地、军政、武备技术等清朝军事方面的情报。贱视清朝,主要是从文化心态层面出发的,江户幕府主政官员深受儒家"华夷观"的影响;重视清朝,则是从现实层面出发的,毕竟当时的日本国力较弱,并不具备与清朝抗衡的军事实力。如此看似矛盾的对华观,也正是江户幕府时期日本涉华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如绘 《东岳论丛》2006,27(1):144-149
相当多的研究者把“扶清”解释为扶持清政府之意,从而把“扶清”口号纠缠在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上,是对义和团口号的误读。通过对冠、威义和拳举事口号的考证,可厘清义和团口号的演变轨迹;通过语言结构的分析,可以证明“清”是作中国解。义和团在打出“扶清灭洋”时,使口号的主体发生了“转换”,所谓“扶清”、“助清”,是神扶神助。义和团正是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自己的作用。“扶清灭洋”等口号表现了义和团对国家的笼统认同,集中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民族主义性质。民族主义带有非理性的色彩,因而,正确解读“扶清灭洋”一类口号,对恰当认识与评价义和团运动所表现的民众民族主义的种种特点,认识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道路,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1926年7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为目标,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是一场胜利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进军,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惊恐.本文试对这一历史时期,中日外交史上所发生的问题作一全面、系统的历史考察,进而阐明日本对华政策由“协调外交”向“强硬外交”演变的原因及其本质.1 日本对华外交政策的实行,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紧密相关的.北伐战争前夕,世界奉行“国际协调主义”.在“华盛顿会议体制下”,日本对华外交政策主要是遵循与英美等国的协调,并在《九国公约》确立的“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下,尽可能确保日本的特殊权益.1924年6月,以宪政会总裁加藤高明为首的日本三党联合内阁成立,前驻美大使币原喜重郎男爵出任外相,开始了“币原外交”.  相似文献   

11.
段学品 《理论界》2008,(8):105-109
德川幕府时代基本上可称为锁国时代,在此期间,幕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不时根据时势的变化做些调整。在锁国政策的长期演变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原因,荷兰和中国“有幸”成为日本面向西方和东方的两个“窗口”。两个“窗口”的存在对日本产生了积极影响,兰学作为有日本特色的启蒙运动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窗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锁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日两国锁国体制的不同是造成近代两国不同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个社会的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新旧两种价值观的巨大冲突,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正是由于较好地发挥了社会自我教育的功能,重视信仰的作用和规则意识的养成,通过树立正确的利益原则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准,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的整合。而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样一个社会重大转型时期来说,重视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自我教育和教化功能,对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个社会的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新旧两种价值观的巨大冲突,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正是由于较好地发挥了社会自我教育的功能,重视信仰的作用和规则意识的养成,通过树立正确的利益原则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准,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的整合.而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样一个社会重大转型时期来说,重视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自我教育和教化功能,对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小敏 《晋阳学刊》2012,(2):142-143
据信史为证,《诗经》传入日本的时间最晚不超过公元5世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以前,《诗经》普遍流行于日本朝廷贵族狭小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其国政治文化的建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存政治纲领、文学作品中征引的《诗经》材料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户时代日本的商品经济较以前有了飞跃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江户时代日本确立了幕藩体制这一特殊的社会制度。以石高制和兵农分离制为支柱的幕藩体制本身含有大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而成为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由于江户时代的商品经济是在幕藩体制这一封建性质的社会构造下成长并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产生、发展到构造、特征都与幕藩体制有着密切的关联,商品经济与幕藩体制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6.
景东升 《江汉论坛》2007,(5):111-114
清末新政时期,徐世昌主政东三省,抛出其举借洋债计划,主要用于设立东三省银行以及兴筑铁路,其目的在于借助欧美资金,牵制日、俄势力在东北的扩张.由此折射出的经济思想,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尽管未能摆脱"以夷制夷"的窠臼,但经济抗争的成分彰显无疑.  相似文献   

17.
德川幕府统制的江户时代的前中期,相当于明朝的最后40年至清朝的道光年间。由于日本国内统一的实现,幕府将军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藩国大名、藩儒和一般町民对汉学兴趣的渐增,从而将江户时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推至空前高度。除了在儒学、史学、文学和本草学等具体领域的影响外,其深层作用则表现为给予日本武士地位至上的传统以儒家等级思想的内涵,从而促动了文武互补的日本近世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左学德  王晓燕 《北方论丛》2006,6(3):113-117
江户初期是幕藩体制的确立时期,幕府在完备统治全国的体制的同时,必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秩序。幕府首先通过颁布锁国令建立锁国体制,由此掌握了贸易独占权,之后又通过实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完善交通运输机构这一系列政策,为幕藩制下的商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17世纪后半期,日本出现了以三都(大阪、江户、京都)为中心市场、由幕府支配全国商品流通的幕藩制商品流通机构。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资本在东北的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本垄断控制殖民地经济是帝国主义一贯采用的手段。 193 1——— 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 ,在东北的各外国资本输出中 ,首推日本资本。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地扩大对东北的资本输出 ,使其资本不仅在数量上占居绝对优势 ,并且垄断了一切重要经济部门 ,在东北社会总资本中居中心位置 ,控制着东北的经济命脉 ,对东北经济进行疯狂的掠夺。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资本的分析来揭示其本质所在。一、日本资本大量涌入东北 ,垄断东北经济  中国东北远在 19世纪后半期就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 ,因此 ,也就成为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九…  相似文献   

20.
坂井洋史从巴金研究入手,以安那其主义为出发点,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警惕现代性暴力对人的精神伤害,以期建立与暴力性坚定抗衡的文学史研究主体,进而奠定中日知识分子对话基础,促进中日文化与文学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