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思想强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哲学自觉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土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动力。既坚持主体性、历史辩证法和创造性原则,又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可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高度。民族语言的表达和话语传播,可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场域和影响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展现的,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民族复兴,既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又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原创性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民族文化则是养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源泉。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民族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需要有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需要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更需要有付诸社会实践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也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复兴,研究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前提,应对文化冲突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关键,推进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动力。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践,继承传统,吸收先进,才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冲击中世纪神学体系,在科学、艺术、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杰出人物,是西方近代历史的开端。当下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是百年来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拾和更新历程,二者都是对前代文明的承续和发展。当下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展示出更为复杂、漫长的历史进程,相比西方文艺复兴的伟大影响和成功,当下中国应该保持理性谨慎态度,需要付出艰难漫长的实践奋斗、自我更新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民族复兴语境下传统文化的转换和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转换和提升;全面实现现代化,需要深刻洞察西方现代文化的资本主义本质和逐利主义取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不能沉溺于传统而丢掉活力,也不可全盘西化而失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原则,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互补,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源泉的滋养和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文化篇。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是对我国发展前景和国际形势的积极判断,理解这一判断的情感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有助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激发奋斗动力。中华儿女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积累已久、不可压抑的向往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诞生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清醒认知和有效利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祖国和平统一历史进程、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实现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取得光辉成就的能力和信心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复兴,对于中华民族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文化复兴的实 现需要多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如政府倡导、政策保证、大师引 领、经济支持,全民教育水平、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故言及 “复兴”不能不研究“复兴”的前提和条件。 笔者认为,中华文化能否复兴,应该考虑两方面问题:一 是中华文化自身是否有与时代相适应的内在因素;二是时代  相似文献   

9.
姚选民 《船山学刊》2014,(4):94-10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文化方面条件或文化结构条件的支撑。雷锋精神作为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主义新文化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之文化结构条件中的重要一环。雷锋精神于当代中国这一新的历史时空中出场,不仅有雷锋同志之思想行为或雷锋同志之精神上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且有近现代中国之国际时局巨变这一大历史视野下的历史必然性。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正奠基于它出场的这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不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过系统深刻的理论论述,而且率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6,(1)
正大会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十分感谢被邀请来参加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首先我代表中华孔子学会和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祝贺大会的胜利召开。谢谢大会把2011年"孔子文化奖"授给我,我甚感荣幸。我将不遗余力以弘扬博大精深的孔子儒家思想为己任。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是儒、释、道三家并称,但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它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方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几个方面共同推进。因此,树立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目标、政治价值目标、文化价值目标、社会价值目标和生态价值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同心文化是统战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逻辑严密又相互贯通的理论体系。历史延续性、结构稳定性、主体平等性与归旨一致性是两者共有的鲜明特色,也是彼此融通发展、深入契合的桥梁纽带。两者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源流、独有的理论视角、伟大的实践条件和统一的奋斗归宿。进一步研究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同心文化互动发展,厘清发展脉络,梳理核心内涵,提炼时代特征,有利于找准两者互动发展的切入点,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同心文化丰富内涵,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从"以吏为师"到"黄老无为"再到"独尊儒术",是秦汉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三次更迭的历史过程.李斯提出"以吏为师",乃是拘于一种历史的惯性,固守法家传统,却违背了历史潮流;汉初新道家,由于思想立场和方法上的局限,未能充分认识和吸收儒家思想,从而限制了"黄老无为"在政治和文化上发挥更大的实际效能;董仲舒提出"独尊懦术",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把儒学上升为政治意识形态,致使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都蒙受巨大的历史流弊.历史告诉人们,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复杂的关系.必须始终注重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作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源头活水 ,受到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天人合一”思想是它的基石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自然崇拜是它的特殊表现 ,而尊重自然规律是它的精华。这一优秀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出现衰落 ,其原因在于它的基本精神被抽象化和宗教化 ,从而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对话途径 ;在于封建社会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服从于调整社会关系 ;在于古代农耕文化与生态文化本质上的矛盾和冲突。新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包含古代生态文化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解读和重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梦思  邢继伟 《理论界》2014,(10):11-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探索也是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道路的历史起点和价值指向,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选择。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和国粹主义等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不仅是维系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根脉,也是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新时代,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新阶段,广东应加强优秀文化体系和先进文明形态建设,树立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同时,支撑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力量与智慧。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论述主要内容是: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有什么意义;怎样实现中国梦。它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国际性,注重阐述中国梦的国际意义;人民性,把中国梦的民族性与人民性协调起来;和平性,高度重视依靠和平力量来实现民族复兴。该理论意义重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内容。我们需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自觉贯彻落实这个理论:加强和改善对中国梦重要论述的宣传,全面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系统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理论抽象、"小众"完成过程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由"小众"到"大众"的大众化、民族化实践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效力,在其决定性意义上,取决于大众内化为思想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的程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从效度意义上考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价值文化维度,即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价值文化心理和价值文化话语,着眼于中华民族优秀价值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辛刚国 《东岳论丛》2022,(11):34-41+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论断。这个论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党在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这些不同阶段和不同作用之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观照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历史进程,揭示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有助于为深化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经典学术问题打开新的认识窗口,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