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崔瑞 《理论界》2013,(8):89-91
"讼卦"是《易经》第六卦,主要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法制实践与法制思想。本文尝试在还原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对"讼卦"进行文本解读,并对西周时期的法制现象进行评析,以此梳理彼时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古人用什么方法推演64卦?64卦序是以孔颖达所谓?“非复即反”的对卦方式编排的。古人如何编排的呢?本文就笔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及结论略作陈述。 注:该项研究成果已通过国家专利局初审鉴定。 一、端倪显于京房的八宫卦变 京房8宫卦次序井然,是卦变说的产物。8宫卦为世人提供了一套严密的演卦程序。8宫卦以8个纯卦按特定的次序构成本宫卦;分别变动每一个纯卦的初爻而得1世卦,变动每  相似文献   

3.
儒家主张宽缓赦宥的刑罚适用原则,强调刑罚对德教的辅弼功能;并为这种主张在天道自然之中觅得了正当性的根据,赋予该主张以天然的合理性。《周易·大象传》尤其是"噬嗑"卦、"贲"卦、"解"卦等六个卦的象辞集中体现了儒家对自身刑罚学说的自然主义论证。儒家的这种自然主义带有明显的道德化倾向,这是儒家不同于其他学说的特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王艳芬 《理论界》2022,(6):54-60
《周易》复卦是富含生意的一卦,其中彖言“复其见天地之心”是这一生意思想的具象体现。纵观历史,朱子对此的解释非常精深,他继承二程的思路,将“天地之心”与仁相联系、发挥,树立了以仁为核心的生意观,这是对复卦生意思想的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帛《易》六十四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帛书《周易》的出土,不仅为周易学增添了新的史料,同时也为研究周易学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文拟对帛书《六十四卦》所揭示的某些问题,谈点刍荛之见,祈望引起讨论。一、关于卦序帛书六十四卦和今本六十四卦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其卦序殊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发王夫之《既济》卦诠释中所蕴含的时代关切。一是从此卦阴的势用太重,贬抑其所象征的善恶杂糅,乡愿媚世,借以批评晚明的恶劣士风。二是从此卦阴阳排列整齐的特点,引申出一阴一阳之道自然天成、不加安排的性质,借以阐明人为与自然,机械与权变的关系。三是从此卦的阴阳分明,批评明末清浊流之争对国政的削弱从而导致明代灭亡,倡导不同派别应顾全大局,和衷共济。从中表现出他对明亡的深刻反省与重建文化理想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学者多囿于虞翻式卦变,以虞翻式消息卦变定义和统一有序的易例来审视荀爽卦变,或谓其消息卦变,或谓其消息卦和六子生卦兼而有之,或谓其交易升降,或谓其杂乱无章而不可恃等,争议很大,迄今未有定论。荀氏卦变实亦与虞氏别,通过对既成之卦探其所由来者以及对现有卦究其面向未来的发生趋势言其卦变,虽涉及却不专注于消息卦变。其具体卦变法则灵活复杂,交易升降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这并不统一的变法背后,贯穿着荀氏注释经传的卦变旨趣和乾坤升降的卦变理路,反映了荀氏于卦变工具目标和价值目标统一的不懈追求。荀氏卦变主于乾坤,运筹卦爻势位时于往来,达于阴阳和合、成既济定,融卦变与乾坤主宰、二五中正阴阳和合等哲学思想为一体,卦变理路清晰,自成一种系统独特的卦变学说。  相似文献   

8.
王弼对<易传>"时"的观念进行创新和升华,主要集中在对<周易>十二卦<彖辞>"时"的阐释上.王弼对<颐>等四卦<彖>之"时"的理解是紧紧围绕"君子有为"这个思想脉络的,他把"时用"之"时"辩证理解为某种较为复杂甚至糅相反含义为一体的原则,从而提出"用有时也"的观点,显示了其<易注>深邃的哲学义理层度.在王弼看来,"时义"的深旨就是<周易>体现出的有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9.
王弼对<易传>"时"的观念进行创新和升华,主要集中在对<周易>十二卦<彖辞>"时"的阐释上.王弼对<颐>等四卦<彖>之"时"的理解是紧紧围绕"君子有为"这个思想脉络的,他把"时用"之"时"辩证理解为某种较为复杂甚至糅相反含义为一体的原则,从而提出"用有时也"的观点,显示了其<易注>深邃的哲学义理层度.在王弼看来,"时义"的深旨就是<周易>体现出的有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黑水城出土汉文写本《卜筮要诀》作进一步探索,认为该书共由四部分组成,可分别拟作“八卦象例”、“摇卦诀”、“六十四卦歌诀”以及“六十四卦占辞、占诗”;并从讳字、出土地点、抄本里的通假字入手,论证了《卜筮要诀》确为西夏时期的抄本。研究表明《卜筮要诀》八卦卦序罕见,有新增的八卦物象,在“摇卦诀”中融入有关卦形的口诀,两套六十四卦排列顺序并存,且占辞中夹杂有字卜的内容,为研究中古时期易学与西夏地区民间通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蓍草起卦过程,计算《易经》六十四卦中各爻出现概率、变爻出现概率、卦间转化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出现概率分别为18.76%、6.25%、31.24%、43.75%.阴爻和阳爻出现概率相等,各为50%;老阳出现概率是老阴出现概率的3倍.卦中无变爻概率为17.80%,从一个变爻到六个变爻概率分别为35.6%、29.66%、13.18%、3.30%、0.44%、0.02%.各卦向其他卦转化的概率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小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卦,这个卦恰好是本卦的变卦.最大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到六个卦.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易经六十四卦,可从数理角度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是易经象数派的继承与发展,亦是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4,(1):99-108+91
<正>《卦序》:“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上下合聚,需有秩序、礼仪,即必有文,文者饰也。卦象是山下有火,火耀山光,草木土石饰以光彩,故曰《贲》也。■贲:亨,小利有攸往。注释:贲卦之错卦为困卦(■),综卦为噬嗑卦(■)。贲(bì)卦,下离(?)上艮(?),卦象为火在山下,火光上冲,为山增添了光彩。适当添些光彩(文饰)是有利的。诸如治国治民所制订的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13.
《筮法》诸例卦被统称为数字卦的唯一理由是基于误解,《筮法》第二十八节"子午九"等内容只是地支配数,标题被误定为"地支与爻";泛数字卦论有逻辑跳跃,也有反例,证明例卦领域有元符卦(卦画卦)。细探实例可知:诸例卦分为元符卦和示数卦,后者分为含数卦和数字卦;示数卦占少数,其中只有一例能确认为数字卦,且非筮数;元符卦在卦象层次示例,示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四季吉数的四例卦,各例示一个吉数爻,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爻象分析以卦象分析为基;第二十六节"崇"先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明确例示元符卦是基础、是体。对于数字卦、示数卦,需区分类型高低,高级者是元符卦的突破性深入形态。《筮法》属高级易学,比《易经》的层次高;其"八卦五行颠倒颠"并非低级,其用法至今是极高深的秘传易术;《筮法》应冠名《易术》。  相似文献   

14.
包山楚简中有6组数字卦,把每组数字卦转换成相对应的周易卦,则每组数字卦由本卦和之卦组成,以本卦、之卦特别是互卦卦爻辞的占断结果与包山楚简相对应的占辞相比较,基本相合,说明包山楚简中的数字卦当是周易卦,而且已包含互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周易》以卦的形式出现,它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独具一格。对于这种独特的形式,在两千多年《易》学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卦是反映事物形象的,否定它的思想内容,此为象数派,一种认为卦是表达思想的,而摒弃卦象,此即义理派,二者各持己见而排斥异端。这里就提出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既然对《周易》的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认识,那又怎能去正确地评价它。因此,本文论《周易》的卦,就先从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6.
《易经》在我国已流传了五千多年。相传伏羲首画八卦,后来文王将其演为六十四卦并系以卦辞,至周公又对每卦六爻逐一系以爻辞。卦,卦辞、爻辞,便是我们今天称之为《易经》的全部内容。卦辞与爻辞都是古文。而卦,是由一和一两种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卦辞和爻辞可以看成是对这套符号系统的不同状态的一种解释、一种运用当时的语言,针对当时的社会需要所做的解释。(当  相似文献   

17.
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周礼》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则六十有四。”郑玄在《易赞·易论》中说得更加具体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 ,象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归藏》者 ,象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周易》者 ,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备。三易首卦分别是 :《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 ,《周易》以乾卦为首。艮指山 ,坤指地 ,乾指天。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一、易首卦之意义易卦作为具体…  相似文献   

18.
唐琳 《江汉论坛》2005,(6):58-62
易学家朱震对于《周易》文本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的疏解,围绕重卦者、爻辞创作者、“十翼”作者、经传相附四个问题逐层展开。他提出,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形成是一个历时性的演化过程,其间历经了几代圣人的努力;对于《易传》的作者,他继承先儒的思想,但结合以新的方法和证据,证实孔子撰“十翼”;他还力图说明《周易》经传本来各自成篇,以传附经乃后人所为。总体而言,无论在材料的收集整理还是在论证的方法和深度上,朱震都有超越前人之处。  相似文献   

19.
熊十力的思想宗于孔子《大易》,《乾坤衍》是其唯一一部易学专著,也是其晚年定论之作。在《乾坤衍》中,熊十力通过对乾坤两卦彖辞的解释进一步阐发了其体用不二、心物一元、心为物主的思想,认为乾坤两卦的彖辞最集中体现了晚年孔子大道儒学的内圣外王之道,孔子以乾元统天的思想颠覆了先民对帝天神道的迷思,把人从神那里解放出来,确立了性命自主、自由独立的人性自觉和以刚健、中正、纯粹、精诚等乾元精神为主导的个体修身原则;并进而打破了古帝王自命以上天之子的宗法专制神权,导出了中国古代选贤举能、民主大同、天下为公等进步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包山简、天星观简、新蔡简等战国楚简中有成对出现的易卦,学术界一般都把这些成对的易卦看做是楚占中变卦的本卦和之卦,把这些易卦看做是卦。但是,这样的结论也存在疑点,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易卦可能并不是卦,而是真正的卦画,基中的符号可能并不是数字,而是几种不同的记爻符;成对的易卦,也许并不是变卦的本卦和之卦,很可能是两次筮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