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是一出家庭悲剧 ,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产生的这一悲剧在全世界却具有普遍性。在老年寡妇和她的儿子、儿媳所组成的非完整的扩大家庭中 ,婆婆和儿媳争夺她们共同关心的男子的情感 ,是这个家庭内的永恒难题。家庭内的情感争夺与社会制度和民族传统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王华俊 《老友》2009,(11):64-64
收到今年第七期《老友》,封底的公益广告映入眼帘:"善待老人,善待明天的自己。"字的上方配了三幅漫画:一位中年妇女在服侍婆婆用餐;为婆婆洗脚;搀扶老人过马路。画的下方是一朵朵形似红心的花儿迎  相似文献   

3.
赵秀华 《老友》2010,(9):17-17
两年前,婆婆离开人世时的最后一句话是:"华,婆婆有你这样的儿媳知足了……"婆婆走了,我这个做儿媳的十分伤感。  相似文献   

4.
我们发现,从西周到东汉封建宗法制从产生就一直不断加强,在家庭中“姑”(婆婆)的地位日趋强权化,而“妇”(儿媳)的地位目趋卑弱化,致使婆媳之间地位悬殊,这也就使“妇”的命运完全掌控在“姑”的手中。这样,通过对《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产生的文化背景的追溯性考察,发现刘兰芝的被休就是焦母为了维护和显示她的家庭特权,而使勤劳贤慧但不懂曲意逢迎的刘兰芝被休弃,这正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对年轻妇女的戗害。  相似文献   

5.
文中的"恶母"形象主要指文学作品中守寡多年,对儿子产生过分依赖心理,而对儿媳有仇视心理的这类母亲形象。作为一个群体,恶母形象具有典型特征。但多数研究者往往忽视了这个群体中具体形象的差异性。作为现代文学中两个恶母形象的典型,《孔雀东南飞》和《原野》中的焦母形象具有不同内涵,造成这种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就在于男女作家视角的差别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丁宁 《新天地》2016,(9):58-59
丁老师:您好! 最近,我上网看到一则消息,连云港一儿媳因婆婆不帮自己带孩子,在网上发帖称对其婆婆“厌恶至极”,甚至都“不想多看她一眼”.该帖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讨论,目前,帖子的点击已经超过13000多次,近300人跟帖发表观点,对于这位儿媳的遭遇,网友们有支持婆婆的,也有理解儿媳的.也有很多网友对儿媳的情况表示同情,认为婆婆的做法有些过分,并给予安慰.  相似文献   

7.
马志国 《新天地》2017,(3):36-37
张桂芬朋友: 您好!相信您是一位开明的婆婆,不会拿儿媳当外人,更不会拿儿媳当受气包.但是您瞧,这样的婆婆也会遇到婆媳关系的困扰.这是为什么? 是的,如今很多开明的婆婆,都不会拿多年媳妇熬成婆那一套来对待儿媳,都会觉得拿儿媳当闺女应该是很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婆婆备忘录     
婆婆与儿媳相处时,必须具备足够的代价意识。要想改变环境,首先就要适应环境。两代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观念差异。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要想填补彼此的“代沟”,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具体说来,明智的婆婆在与儿媳相处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克己利人,宽容忍让,勇于反省,及时调整。 婆婆与儿媳一般不适宜长期居住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我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有着12口人的大家庭。在家里,我既是儿子、媳妇、孙子的母亲、婆婆、奶奶,又是婆婆的儿媳妇。我有一位好婆婆。她开明豁达,心地善良,勤劳节俭,待人友善,从1955年至今,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我们婆媳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体谅,46年间从未吵过架。作为儿媳,我是如何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呢?我是1952年结婚的,爱人是东北人,从婚前一直到大孩子出生的四年里,一直没见过公婆。过去我们都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光辉诗篇之一。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传诵,就是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在“四人帮”横行时,《孔雀东南飞》同其他许多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一样遭到了厄运,被打成封资修黑货。从此,教材不敢选,课堂上不敢讲。古典文学研究者对它亦不敢问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第一,在“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中,“自”应作副词“本来”讲。第二, 从兰芝、刘母、刘兄等的言行可证明刘母是刘家最有权威者。第三,兰芝殉情地点应是太守家。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其较高的叙事 成就也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将从叙事线索、叙事者、叙事时间这三个方面对《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尝试将《孔 雀东南飞》与其前期及同期的叙事诗相比所体现出来的独到之处归纳出来,从而证明《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成就。  相似文献   

13.
“姑恶”主题在中国古代诗词和小说中大量存在,“姑恶”成为重要的文学母题。在性别理论观照下,“姑恶”叙事虽然有明显的性别语法,但与西方女性主义所提示的“妖魔化” 女性有所不同,“姑恶”所表征的婆媳性别关系具有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特殊性。一方面,婆媳关系是父权性别机制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代行父权的母权也是有限的。因此,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姑恶”主题表征,建构着父权机制之下的姑贤媳孝性别理想。  相似文献   

14.
感伤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形态由来已久,个体的微不足道,命运的不可捉摸,加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等等,总会造成感伤的出现,并使之持续不断.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他们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都以悲剧收场.虽然他们的身份、社会地位不相同,但他们都同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都体现出了感伤.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时代及自身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孝”的基础性含义是指敬、养父母,它对当代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去养老、尊老有激活意义。“孝”的展开即是家庭伦理,用“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敬妇听”去规范家庭成员各自的行为,有利于发展当代家庭文明。“孝”也是一个政治学和社会学范畴,它为当代由家庭稳定而推动社会稳定,提供了一种可资利用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两个家庭的人物存在着对称性分布特点。焦刘两家在父权社会家庭绝对权威缺席的情况下,权力的中心却大相径庭。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在"独尊儒术"的汉代,焦家的行为是与封建礼教相悖的,而刘家则堪称是封建礼教下的模范家庭。同时,两个家庭人物的对称性背后,是诗作维护封建礼教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要准确把握《孔雀东南飞》的主题,须突破成见,还原其语境,发掘其物象的深层意蕴,从文学本体审美的角度去观照它。由此不难发现,其主题大抵是作者劝诫人们要 从焦刘悲剧中吸取教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保障婚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