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军律重典《贞观将玉镜》考胡若飞西夏军律重典《贞观将玉镜》(或译《贞观玉镜统》,以下简称《统书》)由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于1990年在慕尼黑出版,我国西夏学者始有机会看到缀附该书书末的西夏文的全部影印件。其后在《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发表了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黑水城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录文进行了考补,指出文书中“银牌安排官”之“银牌”二字,当是西夏牌符制度中级别最高的一种,“银牌安排官”可能为中枢机构的派出官员或机构,认为后大庆三年(1142)文书的书式等与其他榷场使文书不同,故不宜将所有南边榷场使文书的时代统一定性为“后大庆三年”。后大庆三年(1142)文书中记载的“新法”,似可称为《大庆新法》,而非《贞观玉镜统》。  相似文献   

3.
唐朝少数民族大将李光进、李光颜兄弟的祖上归属大唐的时间应是在“贞观”初年,是在太宗贞观三、四年间随突厥降唐和四夷一起内附的,并非《新唐书》记载的“贞观中”。李光进和李良臣碑文所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1980年5月,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宣称;日本要靠技术立国,要由仿效、追随时期迈入首创、领先的文明开拓时代。同年,日本政府在《科学技术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技术立国”方针。虽然在现代化运动席卷全球的今天,“技术立国”并非是日本的专利,但日本走向技术立国之路却饱含日本特色。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日本的近现代化过程中,吸取西方的科学技术,是通过日本式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托洛茨基的《新方针》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反对党中央的派别活动的新政纲”而予以全盘否定。实际上,《新方针》并不是与《关于党的建设》的决议相对抗的,而是20年代初俄共(布)党内关于党内问题讨论活动的产物,不是“派别活动的新政纲’;它并没有肆意侮辱老干部,别有用心地阿谀青年,挑拨老干部与青年的关系;《新方针》是反对官僚主义、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6.
视《宋刑统》为《唐律》之“翻版”的认识在法史学界广为流行,实际却失之偏颇。《宋刑统》之体例渊源并非《唐律》,而是唐中后期《大中刑律统类》,而直接的摹本则是相去仅五年的后周《显德刑统》。并且,《宋刑统》与《唐律》相比,内容已出现了体现时代特征的诸多变化。当然,从立法角度看,《宋刑统》又带有“急就章”的特色。此外,《宋刑统》作为第一部刻版印刷的古代法典,对作为封建法典“楷模”之《唐律》及部分唐及五代时期敕、令、格、式的传存与订正,均有弥足珍贵的法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自唐代立国到四杰登上诗坛的半个多世纪中,经过“贞观之治”的大康已呈现出强盛的国力与炫赫的国容,而且其政治核心在于“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贞观政要》卷一),贞观重臣“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以才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这样清明的政治局面与任贤的政治措施,自然使得土人心理产生一种凝聚力与进取欲。从文学表视角度看,由于宫廷文学传统的延承,贞观君臣匡时济世的怀抱只能圆纳于颂圣与说教的刻板形式之中,然而作为“循躬思励己”、“提剑郁匡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黑水城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录文进行了考补,指出文书中"银牌安排官"之"银牌"二字,当是西夏牌符制度中级别最高的一种,"银牌安排官"可能为中枢机构的派出官员或机构,认为后大庆三年(1142)文书的书式等与其他榷场使文书不同,故不宜将所有南边榷场使文书的时代统一定性为"后大庆三年"。后大庆三年(1142)文书中记载的"新法",似可称为《大庆新法》,而非《贞观玉镜统》。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10.
《玉篇》部首系统承《说文》而有改易:《说文》“据形系联”;《玉篇》“以义类聚”。《玉篇》对《说文》540部进行删并、增补:删并11部,增补13部  相似文献   

11.
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之妻的长孙皇后,在贞观政局的建立、贞观政风的树立以及贞观政局的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内助夫君,铲除政敌,为创建“贞观”政权立下了特殊功勋;在进谏方面,她不仅勇于犯颜直谏,而且保护和鼓励谏臣直谏,促使贞观年间,臣下直言进谏,主上虚己纳谏蔚然成风;她谦逊勤俭,贤惠善良,促使“贞观”年间崇德尚俭之风盛行;她以史为鉴,避免了外戚专权悲剧的重演,保证了“贞观”政局的稳定。研究和探讨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唐朝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以及唐朝前期兴盛的内在动因,于今犹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帝王学》的启示赵鸿承拥有数百万读者的日本《经济新闻》社于1983年出版了《帝玉学:(贞观政要)的领导艺术》一书。它是由东京山本书店的创办人山本七平先生撰写的。《贞观政要》系我国唐代吴兢所撰,公元800年传到日本并成为历代天皇的教科书。山本七平先生研...  相似文献   

13.
西夏军事制度的研究是西夏研究的薄弱环节 ,而军事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边防制度。西夏的边防制度比较复杂。本文以西夏文文献《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和《贞观玉镜将》为主 ,结合其他西夏文、汉文相关资料和当前研究状况 ,拟对西夏边防将领的选派、边防军的职责、奖罚制度以及边防制度的特点等具体问题作比较全面的探讨 ,以期有补于西夏边防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天朝田亩制度》不仅只是一个分配土地的方案,而是太平天国建都之初的一个立国方案和制度,具有强化天京政权的功能;《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一个近代化方案,并有改变太平天国的现状和借此以“资政”的现实作用,它把太平天国运动引向了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新轨道。《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除乡官制度外基本不同,很难说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但它们所反映的则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屈原《离骚》“鸷鸟之不群兮”一句中的“鸷鸟” ,汉代王逸认为是指“能执伏众鸟”的禽类 ,后世注释楚辞者也多相沿其说。本文作者不赞同这一传统的解释 ,认为“鸷”并非“捕杀”、“执伏”之意 ,而是“倔强”、“不驯顺“的意思 ,“鸷鸟”则是指性情刚烈不屈的鸟  相似文献   

16.
由地方志所见明末社会秩序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16世纪到17世纪前半期编纂的地方志“风俗”项中,时常可以看到编者们基于敏锐的危机意识,所叙述的有南及北全国范围内各种各样社会关系中的秩序变动,而且是剧烈变动的事实。笔者曾经于1978年的论文中论述过这一问题(1)。也就是,注意到作为地方志编者的各地士大夫阶层在“风俗”项的记载中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深刻认识,将这种记载设定为“社会关系中的秩序”的概念,尝试着进行分析。所使用的地方志中,南方的有万历24年(1596)刊行的浙江嘉兴府《秀水县志》,万历 29年(1601)刊行的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志》,万历33年(1605)刊行的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志》,万历 40年(1612)刊行的福建《泉州府志》,万历44年(1616)刊行的福建《福宁州志》。北方的则有嘉靖36年(1557)刊行的陕西《庆阳府志》,万历18年(1590)刊、天启元年(1621)补刊的陕西西安府《渭南县志》,万历27年(1599)刊行的山西大同府《应州志》、万历32年(1604)刊行的山西太原府《榆次县志》和万历47年(1609)刊行的山东滨州直隶州《(?)化县志》等等(2)。  相似文献   

17.
西夏贞观年间(公元1102—1114年),由西夏政权组织修订、用西夏文字雕版印刷的兵书《贞观玉镜将》,是本世纪初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科兹洛夫探险队在我国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黑城遗址附近挖掘的,今藏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彼得堡分所。过去,苏联学者曾经作过局部的、简单的介绍,但未公布原文。我国一些学者随即将其翻译或综合介绍,发表在刊物上。但因未见到西夏文原著,因而,即不全面,又有不少差错。后来,  相似文献   

18.
包山楚简中的“巷”字,是巷的原始写法,然并非是《说文》所言的会意字,而是从行“”声的形声字。其意在简中应指里中道路而言。  相似文献   

19.
东亚模式与后发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有鲜明的后发展特征,“东亚模式”是新型的后发现代化模式。后发展地位有优势也有劣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发挥“落后者的优势”,克服“落后者的劣势”。后发现代化是“追赶”型的,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引进先进技术要与科技开发相结合。东亚的“强政府”在经济发展第一的明确目标下,对经济发展实行了有力地组织和领导;“科技立国”方针的确定及在引进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研究与开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地区内梯度结构的形成以及经济合作的加强,这些都使东亚发挥了“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20.
道家从老子起就极力主张自然无为,然而这种思想绝非道家独有。实际上,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也主张自然无为。关于这一点,却很少被人注意到。本文将以《论语》为主,谈谈孔子自然无为的思想。首先,我们应对自然无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自然”,并非指自然界,而是指“本然”,即事物本来的样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中的“自然”即这个意思。“无为”也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掺杂个人的主观臆断,一切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淮南子》对“无为”有一个很大篇幅的解释:“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